小時候?qū)W詩詞,總會看到一些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懷才不遇情感的詩句,便想到那些在理想與浪漫之間掙扎的詩人。
屈原屢遭流放,壯志未酬,魂盡汨羅。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不懂得拉幫結(jié)伙,阿諛奉承更不會左右逢源,察言觀色,最后對楚懷王失望至極,最終選擇一死明志,以示忠心。其代表作《離騷》慷慨激昂的悲壯之美。屈原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既有“存君興國”之志,又有治國理亂之能。他“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胸懷“美政”理想,企圖改善楚國的處境,振國興邦。但卻為黑暗勢力所圍困,從而引發(fā)出悲劇性的沖突。而最為感人的是,屈原始終是自己悲劇命運(yùn)的自覺承擔(dān)者。所謂自覺地承擔(dān),是指他對堅持斗爭下去的個人后果本有足夠的估計,但他義無反顧,仍去自覺承擔(dān):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讓人為之心痛,為之惋惜。
當(dāng)詩人的浪漫與政治的現(xiàn)實相悖時,憤懣之情便涌上心頭。李白有著孤傲狂放,恃才傲物的性格。他才華橫溢,卻只是唐玄宗的待詔翰林,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所作之詩也僅供權(quán)貴娛樂。作文學(xué)侍從之臣,李白的雄偉大志卻無法實現(xiàn)。李白性格傲岸,他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讒毀,自請還山,離開長安。長安門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彼荒苡紊皆L仙,痛飲狂歌,以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憤?!秹粲翁炖岩髁魟e》中:“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奔那橛谏剿g,其中的辛酸與無奈誰人知曉?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在羅隱的詩歌專著《羅隱集》《甲已集》中,關(guān)于“落榜”“科場”不下幾十首。他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yùn),但是考了十多次都沒有考上。在黃巢起義后,他為了躲避戰(zhàn)亂隱居了。直到五十五歲的那年他才終于完成了當(dāng)官的夢想。他恃才傲物,便用文章去諷刺現(xiàn)實,諷刺社會,寫下了許多名篇。他總是看似淡然的看待這一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從古人的詩里,我們看到了詩中的意蘊(yùn),詩人的品格?;蛟S,對迷茫中的我們也有一些啟發(f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