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珍(1936—),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原籍河北省東光縣。當過工人,1955年在天津職工業(yè)余會演中初露才華,調入天津歌舞劇院后,曾在一些歌劇中扮演主角。于淑珍于二十世紀50年代末從事獨唱,其演唱聲從情發(fā),委婉甜美,格調清新秀麗,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二十世紀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唱,成為一代人的經典。于淑珍曾任中國音協(xié)第四屆常務理事、第五屆理事,全國人大第五、六屆代表。
經典作品
于淑珍在50多年的藝齡中,首唱了300多首歌曲。其經典之作有:《李雙雙小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下的鳳尾竹》等,另外《泉水叮咚響》也是經她演唱更廣泛地流傳開來的。她還在歌劇《江姐》、《宦娘》、《向秀麗》中扮演主角。
個人履歷
1936年,出生于河北
1956年,進入天津歌舞劇院
1973年,入黨
1979年,為電影《甜蜜的事業(yè)》配唱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1982年在天津舉辦了個人演唱會
1983年,評為三八紅旗手
1984年,參加央視春晚,演唱《灤水香茶斟滿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泉水叮咚響》、《月光照著太湖水》
1989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1998年,從天津歌舞劇院退休。近年,于淑珍老師雖年事已高,但仍積極參加各種演出,活躍在舞臺上。
于淑珍 - 藝術風格
于淑珍從事歌唱后,孜孜不倦地學習民歌、各地方戲曲和說唱藝術,深深扎根民族音樂沃土,并借鑒西洋傳統(tǒng)唱法,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她的歌聲圓潤甘甜,親切感人,格調清新,素雅而質樸,富有獨特的魅力。她的歌唱以抒情見長,善于把握各種地方音樂的特點和韻味,融會貫通,既能顯示北方歌曲的質樸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細膩,恰到好處地表達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人們贊譽她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聲從情發(fā),歌由心飛”。
北方的樸質明朗,南方的柔美細膩,經由她婉轉曉暢的歌喉,演繹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
于淑珍 - 藝術經歷
經歷:從學徒工到歌唱家
回憶起自己怎么從一個學徒工成為歌唱家,于淑珍說:“我工作的那個廠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儀器廠,我是學徒工,1956年在天津藝術館給農民示范演出時,天津歌舞劇院的領導也來看演出,就看上我了?!?9歲的于淑珍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從一個學徒工成為一名專業(yè)演員,“剛進團,正好趕上歌舞劇院大隊人馬去山東演出。我第一次上專業(yè)舞臺就是在山東大劇院參加大合唱,就這樣一步步從合唱隊員到民歌小合唱、獨唱直到歌劇演唱?!?br>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第一張唱片,收錄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雙雙小唱》在農村大隊廣播里備受寵愛,非常風靡。
1959年,于淑珍出演歌劇《向秀麗》,在歌劇中扮演為搶救公家財產而犧牲的一個制藥廠女工。
二十世紀70年代末的電影《甜蜜的事業(yè)》成就了一首歌——《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成就了這首歌的原唱者于淑珍?!啊短鹈鄣氖聵I(yè)》的導演謝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電話給劇院領導,讓我到北影廠錄音,這首歌一共錄過好幾個版本,現(xiàn)在傳唱的就是最后用電聲伴奏的那一版?!?/p>
成長:堅韌為基礎的平和
“我從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工作,也沒想過一定要當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水到渠成時該來的就來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拋開自己的條件,我記得一位老師說過: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條件,如果我就是一塊‘石頭’那我不會強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議我在演唱時要表現(xiàn)出無產階級氣勢磅礴的情緒,但我就是唱不出來,我說我再使勁聲音就破了,只能就這首歌所需要的情緒去處理?!庇谑缯溥@樣評價自己。
這種以堅韌為基礎的平和還表現(xiàn)在她對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繹過的歌曲中,對《月光下的鳳尾竹》這首歌的理解更見于淑珍柔韌的性格?!白髑沂┕饽先ピ颇象w驗生活后寫這首歌時,最后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結婚登記處’,是希望通過這首歌去宣傳《婚姻法》。后來有人提出異議:那么抒情的歌怎么還有這么直白的歌詞!有人把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綠色的霧哎’,但不管在什么場合演唱這首歌我唱的還是原詞,我要尊重歷史事實,原來創(chuàng)作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現(xiàn)實的?!?/p>
晚年:習書畫不適帶徒弟
1998 年于淑珍從天津歌舞劇院退休,對于帶徒弟的事,她說:“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師,若我要教學生一定要把他們教出來,但我覺得自己并不適合做老師,帶徒弟是要負責任的,當我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時就不去做。我只會唱歌,那就只唱歌!”
于淑珍表示,自己從年輕時最大的一個心愿就是想好好上學,“但一直沒這個機會,現(xiàn)在時間充裕了我報名上了天津老年大學。我去上學就是個學生,老老實實上課認認真真聽講。小時候扒后臺追明星的事自己也干過,所以現(xiàn)在如果有人想和我照張相、簽個名也覺得是很高興的事,人家能提這樣的要求也是人家愿意接受你啊,自然要熱情地去做。”
老年大學的生活過得很開心,“學了幾年書法,現(xiàn)在在學習花鳥國畫”。對于風生水起的娛樂圈,她表示很理解:“有一些年輕人來看我時說:‘于老師我們很實際,我們要賺錢要買房子’。我只對他們說,有追求也挺好,但要符合自己的條件,努力了得到是幸運,得不到也不要抱怨,要懂得放棄!可以開始下一個事情嘛,年輕沒有失敗?!?/p>
于淑珍 - 難忘的三件事
于淑珍說,50多年的演藝生涯,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她最難忘的還是三次演出。原來,雖然于淑珍有副甜美、動聽的好嗓子,但是特別容感冒,一感冒就得急性咽炎,嗓子出不來聲。而當她帶病堅持演出時,觀眾的理解和熱情是給她最大的感動,這些場面也成為彌足珍貴的記憶。
事件一(文章轉載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4/ 請保留此標記)
時間:二十世紀80年代初
地點:山西某煤礦
有一次,在山西某煤礦演出,嗓子突然出不來聲了。觀眾也理解,就說:于老師您不用唱了,上臺和大家見個面就好。但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你上臺不給人家唱歌就在那兒見一面,根本說不過去。于是,當天就唱了一首歌。是露天演出,天下著雨,但觀眾很熱情,煤礦山上山下都是人。我把話筒拿得很近,說:今天實在對不起,我聲音唱不出來,就為大家唱一首歌,將來有機會了一定還這個賬。于是,就唱了一首《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當時我非常感動,觀眾不要求我唱,只要見我一面就好,但自己嗓子又出不來,覺得對不起觀眾,于是,一邊唱一邊掉眼淚。臺下的很多老同志也掉眼淚。我們樂隊就說了:臺上也哭臺下也哭,是雨水還是淚水都分不清。
事件二
時間:上世紀80年代
地點:銀川
我們在銀川演出了好多場,有一天要去一百多里外的一個礦區(qū)演出。當時是冬天,山路非常不好走,都是泥,我們的車一陷到里面,根本就出不來。就這樣,長途跋涉坐了六七個小時,當我們趕到礦區(qū)時,已經過了演出時間。
當時大家都很疲勞了,我又暈車,一路上吐。因為演員中我是最大的,他們就問我:你決定吧,你要說不能演咱們今晚就不演了。但是,我不能說我不演,因為觀眾也是從百里之外趕過來的,在山區(qū)看一場演出非常不容易。就這樣,一到現(xiàn)場,我們就張羅著演出,雖然又渴又餓,大伙兒都沒顧得上吃口東西。觀眾也非常熱情,他們都沒有走,等在那兒,等著我們,讓人非常感動。
事件三
時間:上世紀80年代
地點:西安
一次是巡回演出,我們帶著歌劇《宦娘》和音樂會在各地演了三個多月,西安是最后一站。沒想到在那兒,我的嗓子又突然出了問題。那時,五場音樂會的票已經賣出去了。這也是最后的五場,演完之后大伙兒就可以回天津了。我去醫(yī)院看,大夫告訴我嗓子已經充血了。
這樣,就有三個問號擺在面前:能演出嗎?或者推遲演出?又或者退票不演。音樂會賣的是我的票,所以由我決定。我考慮當時的情況,如果順延演出,80口人的團在那兒吃住都要花錢,而且人心惶惶,大家都想回家了。如果是退票,這個也很難辦,給人家劇場會添很多麻煩。就這樣,我說:演!我們有老同志說:你這是糟蹋你自己。因為一天一場音樂會,每場音樂會8首歌,這種情況下來以后可能就不能唱了。
演出完畢后回到天津,大夫給我來信,說我嗓子不是充血,而是出血。所以一直到后來,我的聲帶一直有血絲,這也遺留了病根。
于淑珍 - 軼事
其一: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著名歌唱家于淑珍盛名享譽全國,歌曲在全國廣泛傳唱,但她從來不搞特殊化。帶團出外演出,演出方給她專門準備了飯菜和禮物。于淑珍回復:我們團里其他演員都有,那我就留下。否則,你還是拿回去吧。
其二:
年逾七旬、退休多年的于淑珍漸漸淡出舞臺。2009年,天津歌舞劇院舉辦建院50周年慶典晚會,于淑珍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登臺亮相,并一再返場。而天津歌舞劇院工作人員透露,于淑珍的這場演出是帶病上場:“當天下午,于老師的心臟病突然犯了,但晚上她還是堅持上臺演出,而且依舊堅持真唱?!?/p>
于淑珍 - 采訪語錄
記者:當時你那么出名,為什么還不覺得自己很特殊呢?
于淑珍:雖然站在舞臺上的是你一個人,但是周圍有很多人是在為你服務。唱歌是一個綜合藝術,演員站在臺上,需要燈光、音響、服裝、化妝,甚至寫歌的、伴奏人的努力……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你的演出不會好,也不會有演員的形象。因此,你能站在舞臺上,并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大家的成功。
記者:現(xiàn)在很多演員都沒有您這樣的想法了。
于淑珍:這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跟以前不一樣了?,F(xiàn)在有很多演員是個體的,一切要他自己去做,他們要去買歌,去租棚錄音,要是搞音樂會的話,資金來源也得他自己去解決……而我們那時候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你只要把歌練好了,嗓子保護好了就行,其他都不用自己操心。
記者:你生病上臺都是真唱。你怎么看待現(xiàn)在的“假唱”問題?
于淑珍:要唱就得真唱。假唱絕對不行,那樣做是愚弄觀眾。如果說是照顧我年紀大了,讓我假唱,我還是接受不了,寧可出點紕漏。除非做電視節(jié)目,為了直播的效果,那是沒有辦法,可以允許你先去錄音。但是商演,這個是絕對不行的。
記者:在您的藝術生涯中,有哪些老師對您的影響特別深刻?
于淑珍:很多老師給了我很大幫助。不過,實際上我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因為我進入歌舞劇院后就開始了業(yè)務演出。當時領導怕我跟著老師“學壞”了,掌握不了老師教的東西,又把自己唱歌的特點丟了,所以一直沒有讓我正兒八百的學。這也是我一直遺憾的事情,因為有個老師在技術上、藝術上給你把關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而我只能主要靠自己實踐中摸索。在過去幾十年,我一共首唱了300多首歌曲,這些歌曲沒有任何借鑒,都是自己摸索。
記者:您唱的民歌特別有味道,有什么成功經驗說說么?
于淑珍:民歌,顧名思義就是中國民間的歌曲。作為一個唱民歌的演員,要對全國各個民族的東西都要有所了解,要一聽就知道這是哪兒的歌曲,要知道這歌怎么唱。盡管唱不了像人家“原生態(tài)”的歌曲一樣,但要往這個方向努力,向民間學習。而且,充滿濃郁地域性的地方戲曲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記者:對當代歌壇你有關注嗎?
于淑珍:作為演員,必須關注當下的歌壇狀況。比如說周杰倫吧,很多年輕人喜歡,但是他的歌我確實聽不懂,也不會唱,這是人的愛好問題吧。現(xiàn)在的唱民族歌曲的演員,共性多了些,個性就差了些。我覺得,作為一個演員,無論是唱民歌的還是唱通俗的,都應該唱出自己的特點。同樣一首歌,不同的歌手來唱應該是風格不同的,在保持歌曲基本特色的基礎上,在藝術技巧上做一些處理,唱出自己的味道,應該會更好。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