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斷斷續(xù)續(xù)看過幾集電視劇,名為《紹興師爺》,當時只知道好看,厲害,印象深刻,幾十年后還記得這名字。
師爺即謀士、幕僚,有專攻刑名法律者,有專攻文牘秘書者,有專攻錢谷會計者。
和平時代,他們也就賺點過日子的養(yǎng)家小錢;唯在戰(zhàn)亂之中,才可能崛起李鴻章左宗棠那樣的大人物。
(紹興師爺劇照)
今日為寫這文章,查了下資料,原來那戲還是陳道明主演的呢,上映于1999年,得過兩個大獎。
歷史上,紹興的師爺確實也很著名,但《清稗類鈔》里,清朝人對他們評價卻不怎么高——
非必有兼人之才、過人之識,不過上自督撫,下至州縣,凡官署皆有此席,而彼此各通聲氣,招呼便利,遂能盤踞把持,玩弄本官于股掌之上。其辦事也,除鈔襲師傳秘本及等因奉此而外,類皆事理不通。官之所以必用之者,實以其能與上級衙門通聲氣焉。
意思是,這些人雖然未必有多少才學,一些知識也不過依師傅所授,但他們之所以能讓官員們忌憚,只因各地各級都有紹興人當師爺,他們之間,可以互通聲氣——
他們能從師爺那里,曉得上下級以及對手們做什么想什么,從而占得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一句話,信息就是最值錢的玩意啊。
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里,也對師爺群體,有過總結,稱他們?yōu)樗木认壬?/span>
佐幕者有相傳口訣,曰: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舊不救新。
(劇照)
概而言之,是被殺者都死了,何必把殺人者弄死,再添一命呢?如果官員判案錯誤,小民控告上千萬別幫后者翻案;大官小官同犯錯,救牽連更廣的大官,不救可以犧牲掉的小官;新官舊官都有事,新官還能唬一唬,壓一壓……
看完就知道,無論是四救四不救,還是通聲氣,都說明,清朝人對于以師爺們,是沒有好感的。
他們就是些老油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此枉法徇情也在所不惜。
朋友們曉得,紹興除了出師爺,還產(chǎn)黃酒,很多老照片里,都有紹興酒壇子的身影。
然則那些大肚壇,只能用來裝酒嗎?
《清稗類鈔》里記載了一件事,簡直是腦洞大開,只怪自己讀書太少——
(紹興酒壇老照片)
朱云錦客揚州,雇庖人王某,自言幼時隨其師役于王署中……其食鴨也,必食填鴨。填鴨者,飼鴨不使鴨動,法以紹興酒壇去其底,令鴨入其中,以泥封之,使鴨頸伸于壇外,用脂和飯飼之,留孔遺糞,六七日即肥大可食,肉之嫩如豆腐。王偶欲食豆腐,則殺兩鴨熬湯,煮腐以獻之。
說起來,這種舌尖上的美味,似乎有那么一丟丟殘忍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