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Hans JurgenEysenck,1916.3.4~1997.9.4)。1916年生于德國柏林,并在德國接受早期教育。由于受納粹上臺的影響,他作為一個猶太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在當時的德國是十分危險的。18歲時遷居英國。1935年入倫敦大學學習心理學,1938年獲得學士學位,1940年獲得博士學位。在其生涯中,伯特(CyrilBurt,1883~1971)的智力遺傳觀、斯皮爾曼的統(tǒng)計學、榮格和克雷奇默爾的類型論以及赫爾的學習論都對他有深刻的影響。1947年發(fā)表了第一部著作《人格維度》,把人格問題置于實驗心理學的研究途徑,從而引起了心理學界的廣泛重視。1955年任倫敦大學心理學教授兼?zhèn)惗卮髮W精神病研究院心理學部主任。1983年退休,1997年逝世。
1939年首次在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到1997年9月4日逝世共寫了75部著作,700多篇文章。1983年退休后,也一直筆耕不輟,直到1997年逝世。
艾森克主張人格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應緊密結合,而不應各做各的。他認為,我們有許多“人格理論”,但沒有支持這些理論的具體事實,要克服這種可悲的現(xiàn)象,應首先辨明人格的主要維,,然后設計出測量,最后用實驗的定量程序把它們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格理論。艾森克的人格理論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1、人格結構
艾森克在對人格的研究中,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經(jīng)典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結合起來,使對人格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他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認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模式的總和?!彼l(fā)現(xiàn),雖然可以區(qū)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質,但卻很難找出絕對獨立的特質來,因為一些特質是連續(xù)變化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艾森克主張用特征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質去描述人格,也因此他主張采用類型的概念。不過,艾森克所謂的類型,實際上指的是更高層次上,或更具一般性的特質,這個更一般性的特質包含了一個特制群。因此,艾森克還是一個特質論的心理學家,但他把人格的類型模式和特質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了兩種模式的特點,使得對人格描述能夠更加全面、更加系統(tǒng),也更加富有層次性。
艾森克的定義強調特質持久穩(wěn)定的特點,這些特質群聚集在一起時便組成一些類型。他主張人格結構受少數(shù)類型支配,這些基本的人格維度對行為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
1939年首次在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到1997年9月4日逝世共寫了75部著作,700多篇文章。1983年退休后,也一直筆耕不輟,直到1997年逝世。
艾森克主張人格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應緊密結合,而不應各做各的。他認為,我們有許多“人格理論”,但沒有支持這些理論的具體事實,要克服這種可悲的現(xiàn)象,應首先辨明人格的主要維,,然后設計出測量,最后用實驗的定量程序把它們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格理論。艾森克的人格理論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1、人格結構
艾森克在對人格的研究中,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經(jīng)典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結合起來,使對人格的認識更進了一步。他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認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模式的總和?!彼l(fā)現(xiàn),雖然可以區(qū)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質,但卻很難找出絕對獨立的特質來,因為一些特質是連續(xù)變化的,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艾森克主張用特征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質去描述人格,也因此他主張采用類型的概念。不過,艾森克所謂的類型,實際上指的是更高層次上,或更具一般性的特質,這個更一般性的特質包含了一個特制群。因此,艾森克還是一個特質論的心理學家,但他把人格的類型模式和特質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了兩種模式的特點,使得對人格描述能夠更加全面、更加系統(tǒng),也更加富有層次性。
艾森克的定義強調特質持久穩(wěn)定的特點,這些特質群聚集在一起時便組成一些類型。他主張人格結構受少數(shù)類型支配,這些基本的人格維度對行為有巨大的影響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