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讓身體和思想都在路上?!边@句話不是我的原創(chuàng),是《耐力》的作者菲利普·馬費通博士說的。當翻看到這句話時,我不禁會心一笑。
上周六,6月3日,湛廬文化舉行了《耐力》中文版的新書發(fā)布會?!赌土Α肥钦繌]文化“奔跑的未來”系列圖書的第20本跑步書。譯者是譚杰先生和張祎同女士。其中,譚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領跑者》雜志出版人、BQ以及六大滿貫跑者。
拿到書后,我迫不及待一整天就讀完,然后用整整一周在腦子里不斷復盤、回味。寫幾句個人的膚淺體會,難免囫圇吞棗。
(版權聲明:除單獨署名外,本文所有圖片版權均屬于曹陽)
我們?yōu)槭裁葱枰聛?/strong>
2007年左右,慢生活的休閑理念在國內(nèi)開始提出、并逐漸普及。沒想到,10年后,在跑步領域,《耐力》這本大書的中文版再次把我們的視野拉回到“慢下來”的生活真諦上。
快要比慢更容易被接受,快充滿了激情、榮耀和誘惑,尤其是對小白而言。開車也如是,一個國家也這樣。超車總讓人感到爽,飆車總那么過癮。跑步也是,回看國內(nèi)馬拉松浪潮,不過區(qū)區(qū)幾年光景,真是萬馬奔騰、風起云涌。于個人,跑得快就意味著鮮花、掌聲和“大咖”等頭銜。
但一味的快,或快過了頭,一定會出點事兒。好比開車,十禍九快。跑得過或快過頭了,跑者受傷、出事的概率則相應增加;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良莠不齊甚至不靠譜的賽事也會增多。快,積累到一定階段后,很可能就要慢下來,要么主動,要么被動。很多跑者,或因為傷病,或因為調(diào)整,或因為生活家庭,浮華褪盡,回歸初心。正因為此,不忘初心一詞開始在跑圈屢屢被提及。
快不一定就是好,慢下來未必就是差。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合適的階段選擇慢下來,也許是為了更長久的快,為了更穩(wěn)定的快。只要心存敬畏,快與慢都是值得尊重的。何況,快與慢也是相對的,實時轉(zhuǎn)化的。
我們反對一味地打雞血,一味地鼓吹快,或盲目地追求快。與其被傷病、事故、意外等因素強迫慢下來,不如主動地慢下來。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觀察,讓我們的跑步變得理性可控,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均衡。
《耐力》一書,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如何“通過訓練時的慢,實現(xiàn)比賽時的快”。全書始終貫徹“訓練=運動+休息”的理念,睡眠等休息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運動本身。適度的慢,是為了更好的快。
慢下來,歸根到底是要回歸本質(zhì)。
(令人驚訝的是,菲利普·馬費通博士對拉伸持否定態(tài)度。但同時,他有關碳水化合物、對脂肪的看法,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馬拉松的本質(zhì)是什么
說到《耐力》,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不是一本新書?但如果提到MAF訓練法,估計多數(shù)跑者都熟悉,或至少耳聞。
在菲利普·馬費通博士看來,馬拉松、鐵三等都屬于耐力項目,而耐力就是身體有氧系統(tǒng)能力的體現(xiàn)。耐力讓我們的身體可以在長距離賽事中持續(xù)獲得能量,保持較高的速度。而有氧系統(tǒng)包括可以通過燃燒脂肪為身體供能的有氧組織、與肌肉相連的神經(jīng)和血管,以及保證上述組織正常工作的心肺等器官。通俗地說,耐力包含生理結構、化學反應和心理與情緒,即“耐力三角”。(我們國內(nèi)一些跑步訓練營,往往過多地強調(diào)體能,強調(diào)肌肉運動,卻忽略了飲食、睡眠、情緒、壓力等方面。)
于是,MAF(最大有氧能力)訓練法應運而生,180-年齡即你的有氧心率公式。當然,根據(jù)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競技狀態(tài)稍加修正。在有氧心率下訓練,安全無傷且燃脂效率最大化。通過MAF,讓我們的身體建立、提高并鞏固靠燃脂供能的運動模式。
為什么180-年齡是你的最大有氧心率?菲利普·馬費通博士認為,數(shù)字180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這個公式也并無特殊含義。這只不過是他通過無數(shù)案例并反復比對數(shù)據(jù)后得出的。菲利普·馬費通博士自己也是一名運動員,后來從醫(yī),擁有20多年的運動醫(yī)學實踐和運動學實踐經(jīng)驗,還是國際公認的營養(yǎng)、訓練和運動醫(yī)學領域的教育家,幫助多名馬拉松、鐵三運動員斬獲冠軍。相比很多專業(yè)背景單一的作者,他的運動醫(yī)學實踐更應有說服力。
這種有氧心率跑法,特別考驗耐性。特別是一些資深跑者,讓他們以比平時慢太多的速度去訓練(特別是周末的長距離),簡直不可忍受。MAF訓練法最初也飽受質(zhì)疑。但堅持一段時間后,令人驚喜的變化出現(xiàn)了。很多傷病纏身、過度訓練綜合征、成績徘徊不前等跑者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蛻變、升級,有氧能力大幅提升,成績也就水到渠成。
譯者譚杰5年前拿到此書后,開啟了邊實踐邊翻譯的歷程。本書翻譯完畢之時,他從一個渾圓的胖子練成了東非體型的跑者,從一個入門級菜鳥到BQ跑者。因為MAF訓練法講究低心率,讓跑者安全無傷地燃脂,譚杰形象地比作嗞啦嗞啦跑法(肉被炙烤的聲音)。
揭開體育差生跑馬拉松之謎
不少人跑馬拉松頗有成就感,原因之一就是對自己有全新的認識,特別是對比了學生時代體育之渣。這往往也是媒體報道的一個重點。很多造神運動的故事往往從這里開始。
《耐力》告訴我們,“人類的耐力與生俱來,這種素質(zhì)刻在我們的基因里?!比祟愖鳛橐粋€物種生存下來,耐力至關重要。耐力就是人類的天賦。“只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便可以激發(fā)出體內(nèi)本來就存在的耐力,并且通過合理和健康的方式得到提高。”而且,相比沖刺能力,耐力可以保持得更持久。很多人到了四五十歲耐力依然出色,年輕人的馬拉松成績往往還比不過他們。
體育差生在馬拉松上所謂的逆襲,無非就是你挖掘出、激發(fā)出本來的天賦或潛力。從這個角度看,人人都能跑步、天生就愛跑等說法是成立的。能否跑得了馬拉松,則因人而異。如果能跑馬拉松,也不必大驚小怪。馬拉松就是考驗耐力的體力活。
(新書發(fā)布會后的大合影。梁明月 攝)
多數(shù)人是帖子一代的跑者
我是2011年第一次聽到MAF的,從阿迪混子那聽到的。當時的阿迪達斯北馬訓練營行將結束,他拿著厚厚的一本英文書,給我們介紹了MAF。但實事求是講,當時我也沒聽進去,其他人也差不多,絕大部分人還是一門心思地追求成績、追求PB的。
一晃6年多過去了,實踐早已說明一切。還在堅持的為數(shù)不多的跑者,最終還是回歸到MAF的本質(zhì)上。不管是亞索800,還是乳酸門檻跑等,各種跑法都各有所長,適合不同類別的跑者,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必須是建立在強大的有氧基礎上的。要想樓高,地基得牢。只有地基深且扎實后,才能去考慮樓的高度、風格等。同理,只有有氧基礎打牢后,才談得上各種門派的訓練法(姑且認為它們都有效)。否則,遲早會出現(xiàn)傷病等問題。
最早的一代業(yè)余跑者,幾乎完全是靠血與淚積累而成的。后來,受益于網(wǎng)絡媒體的興起與發(fā)達,稍早的跑者和后來馬拉松熱潮中的跑步新軍,幾乎是靠論壇帖子成長起來的(現(xiàn)在變成了微信公號)。得益于各種論壇大神的翻譯、推介,我們才有幸接觸到國外很多專業(yè)知識、訓練秘籍、人物故事,業(yè)余通往專業(yè)的門檻被網(wǎng)絡顛覆和抹平。但同時,我們獲取的信息更加碎片化,不夠系統(tǒng),甚至存在錯誤。比如我對供能方式的表述,一度就出現(xiàn)錯誤,而且還好為人師地為新手解答。更多的時候,我們徘徊于各種門派的訓練法之間,來回折騰。還被各種帖子前后不一的表述搞得暈頭轉(zhuǎn)向,比如前腳掌落地還是后腳跟落地?從“比賽后必須要排酸跑”到“排酸跑并無必要”,從各種類型功能的跑鞋到極簡跑、赤足跑再到極簡跑被質(zhì)疑等等。知識的更新迭代在所難免,這必須承認。不過,更多的情況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一葉障目。
馬拉松是一項耐力運動,涉及運動人體科學、運動醫(yī)學、營養(yǎng)學等多學科,具有一定的普遍規(guī)律和基本的體系框架。如果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要避免被各種流派、說法牽著鼻子走走,多看書勤思考才是王道。
關于《耐力》中的MAF訓練法,有人開玩笑說,3000字足夠說清楚。確實如此,但又不盡然。除了MAF訓練法內(nèi)容之外,《耐力》更多的篇幅在談有關運動人體科學、營養(yǎng)、睡眠、壓力、飲食等方面。此書被稱作一本“大書”,顯然,絕非簡單地介紹一種訓練方法的。
不過,現(xiàn)實是殘酷的。據(jù)說湛廬文化出的這20本跑步書,大都是賠錢的,也發(fā)現(xiàn)并沒有多少跑者愿意購書、讀書。不過,我很堅信,大部分跑者尤其是高素質(zhì)跑者,最終會成為愛讀書、勤思考的一代跑者,而不是成為帖子一代的跑者。也許我們今天提慢下來這個理念稍微早一點,但總有一天,這個行業(yè)以及大部分跑者都有慢下來的那一天。
“慢下來,讓身體和思想都在路上?!弊屛覀兿到y(tǒng)地讀一讀書,認真思考,不人云亦云,在跑步和讀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和天地。
(《耐力》中文版的兩位作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