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拜金主義者
吝嗇金錢的人即所謂的“守財奴”。這種人在經(jīng)濟利益上與人涇渭分明,外人休想占他一點便宜。他視自己的錢財如珍寶,可總是混吃混喝,而且從來都是那種白眼狼式的,吃過不認賬或不領(lǐng)情,或者在那兒顧左右而言他。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小氣吝嗇只會割斷親情、友情,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須知關(guān)心與幫助歷來都有相互關(guān)系,“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相互幫助,你才會快樂。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經(jīng)??梢砸姷搅邌莸娜耍麄兒苡嬢^個人的得失,碰到任何事總怕自己吃虧;他們可以大慷別人之慨,而對個人利益卻寸利不讓,不乏貪婪之心;他們極少參與社會活動,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guān)心;他們不愿意幫助別人,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難也很少有人幫忙;少參與活動的目的是少花錢,所以對同學聚會、生日聚會、郊游等采取能避就避的態(tài)度;他們極看重自己的財富與利益,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對別人的困苦漠不關(guān)心,不聞不問,毫無同情與憐憫之心。
別把吝嗇當成一種信仰
心理專家認為,人性中的吝嗇是一種不受人歡迎,甚至是惹人厭煩的心理特征。
具有吝嗇心理的人缺乏社會責任感,他自私、冷漠,對社會、他人,乃至親朋不負責任,他只站在自我狹隘的立場上來看待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他常用的話語就是“我干好自己的就行了,別人的我管不著”。
具有吝嗇心理的人難以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這種自私的行為,會破壞人與人之間所應培養(yǎng)的仁愛、同情心,破壞美好的社會關(guān)系、道德關(guān)系,也會對社會的進步造成危害。
另外,有吝嗇心理的人極易遭遇失敗的人生。他們在學業(yè)上、事業(yè)上、家庭上、人生發(fā)展上、情感上都可能因這個性格而遭受磨難。
吝嗇行為具有冷漠性、自私性、封閉性三個特點:
一、冷漠性
吝嗇之人非??粗刈约旱呢敻慌c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對別人的痛楚顯得冷漠無情,毫無同情心,甚至落井下石。
二、自私性
吝嗇的人都非常計較個人的得失,遇事總怕自己吃虧。他可以大慷他人之慨,對個人利益卻絲毫不能讓步,永不知足,因而也具有貪婪之心。
三、封閉性
吝嗇之人很少參與社會活動,也不關(guān)心周圍的事物,他們不愿幫助別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難也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幫助。
當然,在生活中,吝嗇的類型是很多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人格修養(yǎng)方面
吝嗇從心理學上講,其實是一種消極防御心理。吝嗇者有可能不自信,為了應付焦慮,就像個蝸牛一樣縮在殼里,以對付外界的各種危險。另外,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也能造成吝嗇的性格。由于父母生活艱苦,非常節(jié)儉,或者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使孩子養(yǎng)成孤僻、多疑的性格,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久而久之會成為一個吝嗇的人。
二、客觀環(huán)境方面
由于各種復雜的社會因素,有些人對自己所有的財富有很大的防御心理,生怕被小偷或者強盜之類的人搶去,這就使其對自己的錢財總是看得緊緊的。所以對于有錢人來說,他不會對任何人抱有同情與施舍之心,也就“越富有越吝嗇”,和沒有錢的人同等的吝嗇。
三、天性方面
人的天性中有自私的因子,這可以說是產(chǎn)生吝嗇的根源。孩子在小時候就不愿意把自己吃的、玩的東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到長大以后私心加重,他也就變得更自私自利、更加吝嗇了。
吝嗇對人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每一個有此缺點的青少年都應自覺加以克服。
一、要學會自省
吝嗇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吝嗇舉止不會沒有一點感覺,對他人對自己的吝嗇有成見也不會沒有一點感覺。把自己與周圍的同學、朋友比一比,想想自己干嗎如此克扣自己、克扣他人,就應該明白,人活一世,錢不是唯一的目的,除錢外,親情、友情、快樂同樣重要。
二、擁有美好的信仰
吝嗇的人,應該培養(yǎng)對人類美好未來的信仰,要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像佛教徒、基督教徒那樣寬容,有憐憫心,多做一些好事,漸漸克服吝嗇的毛病。
三、學會享受給予的快樂
嘗試著去給街上可憐的乞丐一毛錢,或者將盲人從馬路對面牽過來,或者給你的朋友買上一份小禮物,你給予的那種快樂,既愉悅了自己,同時也愉悅了別人。漸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更樂于做一些給予別人的事情,因為你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快樂。
如果一個人輕視財富,那么他就不會得到財富。很多窮困潦倒的人會說:“我視財富如糞土,我藐視那些有錢人。”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藝術(shù)家都很窮困的原因之一。他們藐視財富的行為使自己遠離了財富。
我記得曾聽到一位藝術(shù)家如此評論另一位藝術(shù)家:“他不算是一位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他在銀行里有存款?!?/strong>
這種想法當然會把他與財富分開,若想得到某件東西,必須要與其融洽和諧。
財富是社會生存的基礎(chǔ),雖然它沒有止境也沒有限量,但是通常必須使財富流通起來,并用于正途。囤積財富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人們并不一定要購買房屋、彩票、股票與債券,因為正直之人的糧倉總是滿載的。這是說當出現(xiàn)某種情況需要花錢時,人們即便連本金也不應有所保留。通過無畏且開心地花錢,人們往往就可以打開財源滾滾的通途。
這是對待財富的精神態(tài)度,宇宙大銀行是不會倒閉的!
讓我們通過電影《貪婪》來看一個有關(guān)囤積的例子。一位女士中了5000美元的彩票,但卻舍不得花。她把錢存了起來,讓她的丈夫受苦挨餓,最終她也靠擦洗地板為生。
她熱愛的是錢本身(這不是真愛),認為錢高于一切。一天晚上她被謀殺了,錢也被搶走了。
很多人把這個例子看作是一個有關(guān)“愛財是所有邪惡之源”的例子。但我認為,財富本身是好的,是有益的,只不過如果使用不當一囤積存儲或?qū)⑵湟曌鞅葠鄹匾臇|西——就會帶來疾病與災禍,也會失去財富本身。
遵循愛的道路,所有美好的東西就會接踵而至,因為沒有愛人與人就不能相容,人類社會的基礎(chǔ)就是愛;遵循自私與貪婪的道路,人就會彼此相拒,如此一來,人們就會與財富失散。
例如,我曾認識一位非常富有的女士,她把收人都存起來了。她從不施予別人,而是源源不斷地給自己買東西。
她非常喜歡項鏈,一位朋友曾問過她共有多少條項鏈。她回答道:“67條?!彼I回來之后就小心翼冀地用棉紙包起來并收好了。如果她佩戴項鏈,那么也算是物有所用,但她卻違反了“使用法則”。她的衣櫥里掛滿了從未穿過的衣服與不見天日的珠寶首飾。
后來,這位女士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異乎尋常,最終被確診為生活無法自理,她的財產(chǎn)也被移交給他人管理。
由此可見,一個無視宇宙法則的人,終將給自己帶來不幸。
愛與友善在做生意時也是無價之寶。
吝嗇是一種心理變態(tài)的結(jié)果。
是凡吝嗇的人,他們或是從小受窮,飽嘗生活的辛酸,深知物質(zhì)財富得來不易,對什么東西都備加愛護;或是家里管教特嚴厲,控制花錢,只有靠自己節(jié)儉或動手積累才滿足需要。
應該說這本來是一種無可厚非的心理品質(zhì),可是當這種心理品質(zhì)受到自私心理的驅(qū)使,發(fā)展為極端化以后,就走向了反面,不擇手段地聚斂財富,甚至為了物質(zhì)財富而變得卑鄙齷齪,疏離了精神,淡化了親情,成為典型的心理變態(tài)。
以潑留希金為例,他曾經(jīng)是個克勤克儉的當家人,有妻室兒女,鄰里關(guān)系也非常和諧,常常去他家串門吃飯,聆聽和學習他的持家之道和精打細算的本領(lǐng)??墒牵姆蛉巳ナ篮?,煩瑣的操心事落到他的身上,他開始有些不知安寧,后來逐漸多疑和吝嗇起來,變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尤其是大女兒的離家出走,兒子違背他的意見進入他最討厭的軍隊和小女兒病故之后,揪心的刺激,孤獨的生活使他變得狼一般地貪婪,“在他身上,人的感情本來就不濃厚,現(xiàn)在一分鐘一分鐘地枯竭下去”,終于成了一個吝嗇狂。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潑留希金的行為模式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不同于常人的強迫性人格障礙。
所謂強迫性是指他的反常的吝嗇行為是被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所強迫、所驅(qū)使,甚至明知道這種觀念、行為是可笑的,但仍然無法擺脫。這種人格障礙的病因,目前尚無一致的觀點,有人認為是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不健全所致,有人認為是心理沖突和心理壓抑的結(jié)果,特別是與童年時期的不合理教養(yǎng)和不合理刺激有關(guān)。
日本的山田直樹則認為:“強迫觀念癥并非基因于身心過勞等外部刺激而發(fā)生,而是因為不快感情之病的刺激性亢進所引起之一種特發(fā)性疾病?!笨傊?,它是由于某種焦慮心理的不斷強化,逐漸形成條件反射,進而成為行為模式的。
對于吝嗇這種強迫性的心理障礙,主要是進行解釋性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認識吝嗇的性質(zhì)和危害,分析其人格缺陷和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鼓勵其消除精神負擔,把精力和興趣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去。
如在唐山大地震時,人們從倒塌的房屋里爬出來,慶辛沒有死,對什么東西都不再心疼。他們只想好好地吃,好好地活,覺得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什么東西也沒有生命重要。
當時我有個鄰居平時以吝嗇聞名,地震后她像如釋重負一樣,整天大魚大肉地吃,不僅全家都吃得胖乎乎的,就連她自己也不象以前那樣病秧秧地了。以這樣的教訓來啟迪吝嗇者,對他們的省悟是有幫助的。
讀過俄國偉大作家果戈理的《死魂靈》的人,絕不會忘記他塑造的吝嗇鬼潑留希金的形象。潑留希金家道殷實,農(nóng)奴上千,是個上流地主,但他住的卻是農(nóng)奴的小屋,破破爛爛,荒涼蕪穢,低矮昏暗。他的穿著打扮像個乞丐,脖子上的“圍巾”,“說不上是舊襪子還是腰帶”。他吝嗇得出名,就是破銅爛鐵,一片破衣裳,也要揀起來送到自己的庫房里去。別人忘在外面的東西一到他手里就是他的。他走過的路,不用打掃,因為什么東西對他來說都是寶貝,都要揀回家。像這樣吝嗇的藝術(shù)形象,除了破留希金之外,還有莫里哀的阿巴貢(《慳吝人》)、巴爾扎克的老葛朗臺(《歐也妮·葛朗臺》)。
這些藝術(shù)形象的共性特征就是本身都很富有,但卻自私、貪婪、吝嗇、刻薄,為了金錢和財富連對自己的親人也鮮情乏義,是個典型的守財奴。
像這樣吝嗇的人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難找到他們的蹤影。有句俗語說:“鐵公雞一毛不拔”,就很生動地描畫了這樣的吝嗇者的形象。
直覺會幫你找到前進的方向
在人生這場游戲中,獲勝的關(guān)鍵是要選擇正確的行動?!妒ソ?jīng)》說:“請求,你便會得到”,“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這些話所折射出的關(guān)于人生的哲理是:人們要想獲得成功或幸福,就必須先要有所行動。
人們經(jīng)常問我如何才能實現(xiàn)愿望。
我回答道:“首先,要完全弄清楚你自己的理想。然后,尋找實現(xiàn)理想的方法。除此之外,別無他途?!?/strong>
通常來說,對于一個人的人生理想,他的直覺(或預感)往往會給出提示。為此,我們可以試者從他人的言談中得到啟發(fā)或是從書籍的段落中找到靈感。有時,關(guān)于人生的答案會明確的令人難以置信。
例如,有位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必須得到一大筆錢,以解決當前生活的問題,當然,她明白要得到就要付出的法則,這位女士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有了這個清楚的目標之后,想法很快就出現(xiàn)了:“給某個需要幫助的朋友(曾在精神上給過她幫助)100美元”。她把這事告訴了她的朋友,朋友說:“給錢之前,先等等:因此,她繼續(xù)等待著,直到有一天她見到了一位女士。這位女士對她說:“我今天給了某人1美元,這1美元真是幫了那個人一個大忙。對我而言,這1美元就像你給某人100美元一樣多?!?/strong>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啟示,因此她知道自己給朋友100美元是正確的做法。這項投資真是物有所值,因為不久之后,她就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獲得了一大筆錢。
給予打開了回報的通途。這種思想能夠使人們掌控金錢。人們必須遵從這種思想,這樣人們才能夠打開巨大的財富寶庫。
一個人自己有限的視野會局限其自身。有的人很需要財富,但卻不敢付諸行動。
視野與行動必須如影隨形,要像那個購買毛里大衣的男士一樣。
曾有一位女士來找我,請我為她“祈求"一份工作。我告訴她,絕對不要請求“某份工作”,而要請求適宜的工作,因為只有適宜她的工作才會令其滿意。
不久,她得到了三份工作邀約,兩份來自紐約,一份來自棕櫚海灘,她不知道自己該選擇哪一份工作。我說道:“選擇最適合你的那份?!?/strong>
眼看期限將至仍無法做出決定,直到有一天,她給我打來電話說:
“今天早晨我醒來時,聞到了棕櫚海灘的味道?!彼郧霸ミ^那里,知道那里的芳香氣味。
我回答道:“嗯,如果你能夠在此處聞到棕櫚海灘的氣味,那么這證明你的內(nèi)心深處非??释ツ抢锕ぷ??!彼邮芰诉@份工作,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直覺通常會在不經(jīng)意間出現(xiàn)。
抓住直覺的關(guān)鍵是相信自己
一天,我正在街邊散步,忽然間便產(chǎn)生了很強烈的想要去某家面包店的沖動,這家面包店與此地相隔一兩個街區(qū)。
理性思想抗辯道:“那里并沒有什么你想要的東西?!?/strong>
然而,我還是選擇了非理性思想(直覺),我去了面包店,審視者那里的一切,確實沒有什么是我想要的。不過,從面包店出來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經(jīng)常想起的女士,她急需我給予她很大的幫助。
當一個人想要尋找某件東西時通常會找到另一件東西。
直覺是一種精神力董,它從不解釋什么,只是指明道路而已。
一個人通常會在“沉思”的時候收到靈感。涌現(xiàn)出的想法看似毫不相關(guān),但很多關(guān)鍵的直覺通常都是“神秘隱晦”的。
有一天,在我講課的時候,突然一位女士站起來說道:“剛才我產(chǎn)生了預感,應該把家具從儲藏室搬出來并找尋一所公寓?!边@位女士來此的目的是請我為她的精神健康給出建議。我告訴她我知道當她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她的健康狀況就會好轉(zhuǎn),我補充道:“我認為你的郁積問題源自對自己東西的擔心。過度擔心造成了心里的郁積。你違反了宇宙法則,因此你的身體才會受到這種懲罰?!?/strong>
人們很少思考其生活如何對身體產(chǎn)生了影響。每種疾病都有一種對應的精神問題。當一個病人擁有積極和平衡的心態(tài)時,他的身心就會迅速康復,但是,如果他繼續(xù)持有有害的想法、憎恨、恐懼、譴責,那么他還會再次患上疾病。
《圣經(jīng)》對此持有相同的觀點。《圣經(jīng)》記載,在耶解基督治愈麻風病人以后,他告誡病愈的麻風病人說,去吧,不要再做違背自己良心和社會法則的事了,以免更糟糕的亊情會發(fā)生在你身上。
因此,為了永恒的健康,人們的靈魂(或潛意識思想)必須被清洗得比雪還要潔白。
“不要譴責,否則你必遭受譴責”?!安灰u判,否則你必遭受評判”。這些源自《圣經(jīng)》的話語和現(xiàn)代心理醫(yī)學的發(fā)現(xiàn)有共通之處。
很多人由于譴責別人而招來了疾病與不幸。
一個人譴責他人什么,就會給自己招來什么。
例如,曾有一位氣憤且沮喪的朋友前來找我,她的丈夫為了另一個女人拋棄了她。她譴責另一個女人并繼續(xù)說道:“她本知道他是個已婚的男人,她無權(quán)得到他的關(guān)心?!?/strong>
我回答道:“不要譴責那個女人,要祝福她,要適應目前這種狀況,否則,你會為自己也招來同樣的不幸。”
她對我的話充耳不聞,一兩年之后,她自己也深深地愛上了一位已婚的男士。
當一個人批評或譴責時,就好像在撿起通電的電線,遲早會受到電擊。
優(yōu)柔寡斷也是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的直覺是正確的,我的決定也是正確的?!?/strong>
這些話會銘刻在潛意識之中,不久,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非常警醒,可以毫不遲疑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發(fā)現(xiàn),過度的理性分析是非常有害的,因為這種分析是多種思想的聚合體,而非是“一種思想”。這就好似打開了自己的主觀思想,任各種想法都出現(xiàn)在自己的頭腦中。此時,他就會變成破壞性力量的攻擊目標。
過度的分析過程是人們消極思想的聚合體,它是“對立的層面”。一個人既可以收到好的信息也可以收到壞的信息。
與過度分析類似,唯統(tǒng)計論或相信占星術(shù)都會將人類禁錮在世俗層面。
我曾認識一位男士,根據(jù)他的占星結(jié)果,他幾年前就應該去世了,但他仍然活著,而且還成為了這個國家倡導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大型運動之一的領(lǐng)導者。
抵消“邪惡”需要具備非常強大的思想。我們可以宣告:“所有偽預言都失效,所有違反規(guī)律的計劃都將泯滅?!?/strong>
然而,如果你收到的是好的信息,如幸福、財富即將到來,那么你就應堅信并等待著它們的到來,這樣,通過期盼法則,此預言遲早都會成真。
當然,人們的愿望要和宇宙的客觀規(guī)律保持一致。
宇宙的基本規(guī)則是使所有人內(nèi)心的所有正當愿望成真。人們的愿望應該是毫不動搖地堅信完美的圖景。
其實,通常意志的力量就能夠擺脫束縛與消極思想。但對于常人而言,擁有恐懼要比擁有信念容易得多,因此說信念是意志的力量
當一個人的精神覺醒時,他會發(fā)現(xiàn)所有外部的失衡都對應著精神的失衡。如果他沉淪或墮落,那么他應該意識到是他的意識正在沉淪或墮落。
當一個人對宇宙說出自己的愿望之后,他必須做好接受驚喜的準備。有時候,所有的一切可能看似都脫軌了,而實際上卻正在朝者正確的方向前進。
一位女士幾年前損失了2000美元。她把這筆錢借給了一位親戚,但這位親戚去世時并未在其遺囑中提到這筆借款。這位女士感到憤憤不平,由于她們當時并沒有立下貸款字據(jù),因此她可能永遠都拿不回這筆錢了。為此,她決定放棄這筆損失,并想辦法去再掙2000美元。
首先,她寬恕了那位親戚,沒有因為怨恨與不滿失去理智。
她對自己這樣說:“我這2000美元并沒有白白浪費。”當一扇門關(guān)閉時,另一扇門就會打開。
她居住在一所待售的公寓房屋之中,在租賃協(xié)議中有一個條款規(guī)定如果這棟公寓賣出,那么房客應在90天之內(nèi)搬出去。
突然有一天,房主違反了租賃協(xié)議并提高了租金。不公平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在她的面前,然而這次她并不抱怨房主,并對自己說道:“隨著租金的提髙,我會變得更加富有?!?/strong>
由于她的寬容,自以為占到便宜的房主草草地同她簽訂了一份新的租賃協(xié)議,但那條90天之內(nèi)搬出的條款卻被陰差陽錯地遺忘了。不久之后,房主得到了一個出售房子的機會。由于新租賃協(xié)議中存在這一盲點,因此房客可以再住一年。
代理人提出如果房客愿意騰出房子,那么他會補償每位房客200美元。幾家人搬走了,三家人留下了,其中就包括這位女士。一兩個月之后,代理人又來了。這次他對這位女士說:“這是2000美元?!?/strong>
原來,在這之前,她曾對這所公寓中的朋友們說過:“如果房主再次提起任何有關(guān)搬家的事悄,我們大家一定要一起行動?!?/strong>
這些朋友們說道:“好的,如果他們提出補償1500美元,那么他們肯定能出到2000美元?!币虼耍谑樟?000美元的支票之后搬出了這所公寓。
人生的機遇有時真的出人意料。這位女士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生活中表面的不公平現(xiàn)象有時只是為了打開實現(xiàn)愿望的通途。
這證明當一個人的信念堅定不移時,他會從這所宇宙大倉庫中得到所有屬于自己的東西。
《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我要補償你們這些年來被蝗蟲所吞噬的東西”。在這里,蝗蟲就是指人們思想中的疑惑、恐懼、怨恨與懊悔。
這些有害的思想,個個都在欺凌著人們,因為“除了自己以外,沒人會贈予自己;除了自己以外,沒人會剝削自己”。
人生在世是為了追求理想,獲得幸福。一個人只能通過從匱乏中取得豐碩,從不公中得到公正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我,獲得幸福。
知道珍惜才懂得愛
一個人的成長并非一定要經(jīng)歷磨難。然而,幾乎沒有人能夠不經(jīng)歷磨難就把自己從“靈魂沉睡”的狀態(tài)中喚醒。當人們幸福時,通常會變得自私,因此,因果法則就會自動啟動,“人生必經(jīng)磨難”是宇宙的法則。一個不懂得珍惜的人通常會遭受損失。
我曾認識一位女士,她找了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丈夫,但卻經(jīng)常說:“我對結(jié)婚不感興趣,這并不是要冒犯我的丈夫,只是我對婚姻生活不感興趣而已?!?/strong>
她還有其他愛好,而且經(jīng)常會忘記自己的丈夫。只有在見到自己的丈夫時,她才會想到他。一天,她的丈夫?qū)λf,他愛上了另一個女人,隨后就離開了。她沮喪萬分且憤憤不平地前來找我。
我對她說:“這正是你的愿望啊。你不是說過你對結(jié)婚不感興趣,因此你的潛意識啟動了,又使你處在了未婚的狀態(tài)?!?/strong>
她說道:“哦,我知道了。人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隨后卻感覺到很痛苦?!?/strong>
她很快便完全適應了這種情況,她知道他們的分離會令彼此更加快樂。
當一個女人變得冷漠、苛刻且不再對自己的丈夫關(guān)懷備至時,丈夫會失去對之前關(guān)系的信心,變得不安定、不開心。
曾有一位沮喪、悲慘、窮困的男士前來找我。他的妻子非常熱衷于“數(shù)字游戲”,而且總是會讓他閱讀。看來這種游戲并非十分有益,因為他說:“我的妻子說我什么都不是,不過是數(shù)字2而已”。
我回答道:“我不在乎你的數(shù)宇是幾,但你要相信你有屬于你的成功與榮耀,并學會愛你的工作、愛你的家庭、愛你的朋友?!?/strong>
幾周之內(nèi),他得到了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一兩年之后,他在文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除非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否則他永遠都無法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如果藝術(shù)家所繪制的作品(他的藝術(shù)作品)中充滿了愛,那他的作品就會是一幅偉大的著作。粗制濫造的作品通常很快會被人遺忘。
真愛的本質(zhì)是奉獻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從愛中誕生的?!妒ソ?jīng)》說:“我給你們下的一道新戒律是你們要彼此相愛。”“彼此相愛”正是基督教義最迷人的地方。
奧斯賓斯基(Ouspensky)在《第三工具》(TertiumOrganum)中也寫道:“愛是一種宇宙現(xiàn)象”,愛為人類打開了通往“美滿世界”的通途。
真愛就是無私,就是遠離恐懼。它是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真愛的樂趣在于給予。愛是宇宙法則的真實體現(xiàn),是宇宙間最具吸引力的元素。純潔無私的愛本身能夠吸引來同樣的愛,而無需尋找與索取。幾乎每個人對真愛都會有一些模糊的認識。
如果一個人表現(xiàn)得自私、殘暴且恐怖,那么他將會失去自己所愛的東西。
妒忌也是真愛最大的敵人,因為愛嫉妒的人在看到自己所愛的東西被他人所吸引時,想象就會失控,如果不加以壓制,這些恐懼通常會變?yōu)楝F(xiàn)實。
曾有一位沮喪之極的女士來找我。她深愛的男人為了另一個女人離開了她,他說他從未打算過要和她結(jié)婚。她充滿了妒忌與怨恨,她說希望他也遭受到他帶給她的痛苦。她繼續(xù)說道:“我如此深愛著他,他怎能在此刻離我而去?”
我回答道“你并不愛那個男人,你這是在恨他”。我繼續(xù)說道:“你永遠無法得到自己從未付出過的東西。付出全部的愛,就會得到全部的愛,對這個男人付出你全部的愛,不求任何回報,全心全意無私地愛他。無論他去哪里都不要批判或譴責,要祝福他?!?/strong>
她回答道:“不,除非我知道他在哪里,否則我是不會祝福他的!”我說道:“那么,這并不是真愛。當你付出真愛時,也會得到真愛,無論是得到這個男人的真愛,還是得到其他男人真愛。如果你付出了真愛,而這個男人最后也沒有燏于你,那么你就不必去想他,你應該去關(guān)注厲于你的真愛。”
幾個月過去了,情況幾乎沒有任何改變,而她卻始終耿耿于懷。我說道:“當你不再因他的殘忍而閑擾時,他將變得不再殘忍,因為這些全部源自于你自身的感受?!?/strong>
隨后,我給她講述了印度兄弟之間的故事,他們彼此之間從來不問候“早上好”,而是問候“我向你體內(nèi)的神致敬”。他們向每個人體內(nèi)的神致敬,他們從未被叢林中的野生動物傷害過,因為他們在每個生物身上看到的只有上帝。
在這則《圣經(jīng)>故事中,“體內(nèi)的上帝”喻指人性中善的一面。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上帝”。成功者會看到每個人心中的“上帝”。
講完這個故事后,我對那位女士說道:“向這個男人體內(nèi)的善的一面致敬,然后說‘我看到了你的善’。”
她感到自己逐漸能夠釋懷了,慢慢地怨恨也不復存在了。他是一位船長,她總是稱呼他為“長官”。
一天,她忽然說道:“上帝保佑長官,無論他在何處?!?/strong>
我回答道:“這才是真愛,當你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圓‘且不再為這種情況所困擾時,你將會得到他的愛,或是得到其他男人的愛。”此時,我即將遠行,而且也沒有電話,因此有幾周時間,我與她失去了聯(lián)系。直到一天早晨,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寫道:“我要結(jié)婚了。”我在第一時間給她打了電話,我的第一句話是:“發(fā)生了什么事?”她驚呼道:“噢,真是個奇跡!有一天我醒來之后,感覺神清氣爽。當天晚上我見到了一位一直喜歡我的男士,他向我求婚。我們在大約一周之后就結(jié)婚了,他是我見過的最愿意奉獻的男人。”
有句老話說:“沒有人是敵人,沒有人是朋友,所有人都是老師。”因此,一個人必須要客觀,要從其他人身上取長補短,這樣,他很快就能夠?qū)W到東西并獲得自由。
這位女士的愛人教會了她無私的愛,這是所有人遲早都必學的東西。
勇敢面對你所害怕的事情
除非人們將潛意識中的所有恐懼淸除掉,否則永遠都不會安寧幸福。恐懼是誤導的能量,人們必須將恐懼轉(zhuǎn)化為信念。
我的學生們經(jīng)常會問我:“如何才能擺脫恐懼?”
我回答道:“勇敢地去面對你所害怕的事情?!?/strong>
“因為你的恐懼,獅子才會殘暴”。向獅子走去,它就會走開;逃跑的話,它會追你。
我在之前的章節(jié)中曾介紹過,當一個人堅信自己真的能實現(xiàn)富足時,匱乏之獅就會消失。
—個人由于其消極的甚至有害的想法,已與自己的信心失散很久了,有時,他需要從潛意識中爆破性地驅(qū)除這些有害思想,這一步驟非常重要。
我們已從之前的論述中得知一個人如何通過顯示無畏來擺脫束縛。一個人應當不時地觀察自己的行為動機是出于恐懼還是出于信念。
“你們今日就要抉擇自己想要侍奉誰",是恐懼還是信念。
也許某人的恐懼源自另外一些人。那么不要回避自己害怕見到的人,應該很樂意地去會見他們,這樣,他們要么是“對我們有益的鏈條中的金扣”,要么會從我們的生活中靜靜地消失。
當一個人認識到邪惡沒有任何力量時,“轉(zhuǎn)眼之間”他就會獲得解脫。
世俗世界將會銷聲匿跡,“奇異的世界”將會成為現(xiàn)實。
“我又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那里不再有死亡,沒有悲傷與哭泣,也沒有痛苦,因為這些都已消逝”。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失敗 有一種力量將你推向失敗
假如一個人要去離家以北百公里之外的地方赴約,這個人很健康, 也很快樂,運氣也相當好。他有充足的時間、充足的燃油??墒撬麉s執(zhí) 意先驅(qū)車向南走20公里后,再向目的地進發(fā),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他 覺得有趣。
太滑稽了,不是嗎?燃油是足量,時間是充裕的,行程也未被更重要的活動擠占,南北方向的道路也是通暢的,可是他卻錯過了約會?,F(xiàn) 在,如果這個人聲稱他就是喜歡往錯誤的方向走,漫無目的的游蕩比準 時赴約更有樂趣,或者干脆找個借口,稱為了看一眼南邊的舊宅才這么 做的。試問我們會覺得他的這些爽約的理由充分么?
不,我們應該認為他的行為是愚蠢的。即使是像“由于心不在焉而 錯過了路標”這樣的過失,我們都不能原諒。假如有可能迷路,那他就 應該早在出發(fā)前就在地圖上計劃好路線。也許我們會對他表示惋惜,但 我們更應該對他這種糟糕的決定表示譴責。
好,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來談談我們和自己的理想愿望之間的“約定”吧。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又何嘗不是和之前的故亊里的主人公一樣 呢:我們常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雖然付出了同樣多的時間和精力,得 到的卻是失敗。
失敗就意味著精力用錯了地方,換言之,是精力的使用錯誤導致了失敗。
由于總是將失敗看做是成功的對立面,并忽視了一些重要的因素, 所以一直以來人們無法看淸失敗的本質(zhì),都沒搞淸楚什么才是造成成功 和失敗的真正因素。誠然,成功是精神振奮的、積極向上的代名詞,失 敗則代表著萎靡不振、懶散和頹廢。但我們不能忽視精力在其中發(fā)揮的 作用,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命運動,我們必須付出許多精力,這些精力的 付出隱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我們很少會意識到這一點。即使人體靜止 不動,并不代表著生命齒輪也停止了轉(zhuǎn)動,正因為此,就算是個成天做白日夢的幻想家,也在不斷消耗著自身的能量和精力。
失敗者往往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再在了那些需要大量時間的嗜好上, 他們的精力被大大地分散了。然而這樣的做法,尤其在美國,往往不 被看作是在浪費光陰,與此相反,它們被當做是有意義的艱苦勞作來看 待,會得到大家的髙度贊揚。然而只有認真分析,我們才能明白,這樣 做除了讓我們疲憊和失落,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東西。其結(jié)果無非是讓 人再一次嘗到因浪費精力而導致失敗的苦果。
可為什么會這樣呢?
虛偽的自我安慰
既然如果我們把同樣多的精力用在了正確的事情上,我們就會獲得成功,可為什么我們還會很少按照理想中的計劃去做呢?為什么我們完成得那么少,還全然無知、麻木不仁呢?赴約時,不準時出發(fā),粗心大意沒有加足汽油,或因為發(fā)呆而錯過了路標,當這些毫無道理的錯誤發(fā)生時,為什么我們還振振有詞地在別人面前為自己辯解呢?
想一想“手中一鳥勝過林中雙鳥”、“完美的過程重于最終的結(jié)果"、 “聊勝于無”這些諺語吧,我想沒有人能在它們面前做到心安理得,它們是諸多痛苦經(jīng)歷的高度濃縮和經(jīng)驗總結(jié),可是又有幾個人在生活中真 正去貫徹執(zhí)行了呢?其實那些所謂的借口或托詞根本騙不了任何人,即 便那些和你穿同條褲子的家伙愿意接受辯解,只要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如論是先生或是女士,對你的辯白都充滿了懷疑和驚訝,他們心中暗自在想,這世界上怎么有這么多虛偽的自我解脫呢?
對成功人士而言,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再微不足道的收獲也比失敗所得的副產(chǎn)品來得重要得多。實實在在的成功,哪怕是有一絲一毫也比成籮筐的夢想珍貴百倍。
根據(jù)叔本華、弗洛伊德、尼采以及阿德勒的理論,每個人都有過渴望成長、渴望強大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的人,有時候會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驅(qū)動力,讓自己去完成一個個成長目標,可能大家都有這種體驗吧。像小孩子,他們會竭力掙扎著讓別人感覺到自己的存在;而年輕人則在追逐機遇的競爭中,爆發(fā)出自己的個人潛力;經(jīng)歷過長期病痛的人們,在康復時,會因為再次擁有旺盛精力而感到興奮莫名。我們都知道,在艱苦環(huán)境中長大的人,能夠經(jīng)受得住諸如“貧困”、“壓力”、“地位低賤”這些對常人來說生不如死的打擊。而讓他們堅持活下來的東西,我想除了求生的意志力沒有更好的解釋廣。
此階段之后,我們才真正開“體驗并認識到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一個個體,從童年到了青春期,再從靑春期過渡到成人;每一次轉(zhuǎn)換都充滿了危機,因為在每一次轉(zhuǎn)變過程中,一個人原有的行為和興趣取向模式都將被新的模式所取代。造物主讓這些生命改變原有的角色,以適應對他們新事物的要求,他們必須對新的價值觀產(chǎn)生興趣和好感,而同時拋棄掉舊有的東西。
但不是所有思想都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例如打破心理平衡的思想、甘愿失敗的思想、自暴自棄的思想就在難以接受之列。心理分析學轉(zhuǎn)一度認為,沒有人會接受讓自己自取滅亡的觀念。即便是那些成天幻想死亡或有深度自殺傾向的梢神病人,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也不是想了斷自己的生命,他們真正的自殺原因是出于報復。心理學是這么解釋的:這些病人幻想自己其實并沒有死,他們會繼續(xù)活在看不見的空間之中,并能看到那些曾經(jīng)虐待過他的人們,因他的死而感到悔恨和自責。
弗洛伊德倒是真正研究過關(guān)于人們是否思意無條件接受死亡的課題,他的研究對象是戰(zhàn)后飽經(jīng)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病人,在他對此項研究專門發(fā)表的論文中,弗洛伊德稱通過對夢景的分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的確有純粹向往死亡的潛意識存在。當然這篇論文中充斥著弗洛伊德豐富的想象和推測。雖然從邏輯上說,心理學界并不排除人們體內(nèi)存在著某種“死亡傾向”的因子,但這種理論從來未被廣泛接受過。
然而,畢竟與出生和成長一樣,死亡也是一個自然過程,如果造物主想讓我們放棄舊有觀念,從而完成生命的衰變,它就有十足把握讓我們放棄原有的秉持。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地放棄了自己曾視作為生命的東西,并接受現(xiàn)實。放棄生命的抗爭、放棄一切努力、放棄了渴望和理想,這些都是再司空見慣不過的了。而所有這些我們所放棄的東西,無不是被命運之手溫柔地一點點地從我們原有的生命中拿走的。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我們才不得不接受失敗的亊實。
信念越堅定,你的理想越能更快實現(xiàn)
人們在設計人生目標時是以旅程終點作為起點的。也就是說,他要宣布自己已經(jīng)得到了。這個意思用《圣經(jīng)》上的話表述就是:“在你請求之前,我已經(jīng)成全?!?/strong>
要不斷確認,在潛意識中建立信念。
但是,如果一個人已經(jīng)具備了完美的信念,那么他就沒有必要再做第二次確認了!人們無需一遍遍地乞求或哀求,只需行動即可,并確信自己一定可以得到。
《圣經(jīng)》中說:“沙漠將會歡騰,并如玫瑰盛放。”這句話所蘊涵的哲理是,“沙漠”(意識狀態(tài))中的“歡騰”(信心滿溢)可以打開行動的翅膀。
然而,抽象的設想非常容易,但當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有一點困難。舉例來說,一位女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得一大筆錢。她知道自己必須做些什么事情,以便找到方法(有了方法之后才能得以實現(xiàn))。
當她正走進百貨公司時,忽然看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粉色釉瓷裁紙刀。她感到牽引力指向了裁紙刀。她想,我沒有優(yōu)質(zhì)的可以開啟裝著巨額支票信封的裁紙刀?!?/strong>
因此,她買下了裁紙刀,而此舉則會被消極思想視作奢侈。當她把裁紙刀拿在手中時,忽然閃現(xiàn)出自己正在開啟裝著巨額支票的信封的影像。她努力工作,幾周之后,她得到了這筆錢。其實,在這位女士的頭腦中,粉色裁紙刀是其積極信念的橋梁。
很多故事都講述了在信念指引下的潛意識的力量。
例如有一位男士曾在一間農(nóng)舍中過夜。房間的窗戶都用釘子封死了。他在午夜時分感到窒息,便在黑暗中摸索著走到窗戶旁邊。由于窗戶無法打開,他便用拳頭砸碎了窗戶上的玻璃,新鮮的空氣涌人了房間,他美美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他發(fā)現(xiàn)他所砸碎的竟然是書柜的玻璃,窗戶整夜都處于封閉狀態(tài)。供他呼吸的氧氣只不過是他想象中的氧氣而已。
人們說出愿望之后,就應該義無反顧?!安灰寭u擺不定的人誤以為他會得到上帝的成全”?!八粫扇珗远ǖ却娜恕??!妒ソ?jīng)》也在用這樣的話不斷告誡人們,要對自己的人生理想擁有堅定的信心。
丟掉負擔,輕松前行
一個人如果沉悶地“許愿”就會得到沉悶的“答復”,如果不耐煩地“許愿”,愿望就會延遲,很久才實現(xiàn)或者以極端的方式實現(xiàn)。
例如有位女士問我為什么她的眼鏡經(jīng)常會丟失或損壞。
我發(fā)現(xiàn),她總是惱怒地對自己和其他人說“我希望可以摘掉自己的眼鏡”。因此,她這個不耐煩的愿望就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實現(xiàn)了。她本應請求完美的視力,然而她銘刻在潛意識思想中的卻是摘掉眼鏡這個不耐煩的愿望,因此,她的眼鏡總是會不翼而飛或者出現(xiàn)損壞。
有兩種思想態(tài)度會造成損失:輕視,比如那位不重視自己丈夫的女士的案例;害怕?lián)p失,這會在潛意識中留下?lián)p失的影像。
當人們能夠徹底釋懷(丟掉負擔)時,他瞬間就會得到成全。
例如,有位女士在狂風暴雨的日子出門在外,她的雨傘被風吹得內(nèi)外顛倒了。她正要去拜訪一位素未謀面的人,而她又不愿給人留下打著破雨傘的第一印象。她不能把雨傘扔掉,因為這把雨傘不是她的。處在這種窘境之中,她并沒有因此而焦躁不安,相反她很冷靜,這使她敏銳地看到了不遠處的一個修傘匠。
于是,她走向前去。“女士,需要修理雨傘嗎?”
她回答道:“是的,我要修?!?/strong>
修理工修理雨傘時,她到那個人家里去拜訪了那個人。當她回來時,雨傘又變得完好無損了。
人們總可以通過積極的思想來消除消極思想的影響。
人們經(jīng)常會問我視力與預見力之間的區(qū)別。視力是一種由理性思想或意識思想控制的生理程序,預見力是一種由直覺主導的心理程序。人們應當訓練自己的心理接收這些靈感閃現(xiàn)。當一個人說“我一定會擁有屬于我的東西”這句話時,他的有害愿望將會從意識中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人生藍圖。
人們應當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卓越的思想家也是藝術(shù)家,他只會謹慎地在思想這張畫布上繪制積極的設計;伴隨著力量與決心,他以嫻熟的技藝繪制著這些影像;他堅信沒有什么力量能夠破壞影像的完美,堅信這些影像會變成現(xiàn)實,理想構(gòu)建出現(xiàn)實。
通過正確的想法,人們有能力實現(xiàn)自己所期盼的一切合理目標,這就是“生活游戲”的最終目標。
其簡單的法則是無畏的忠誠、不抵抗與愛!
祝愿每一位讀者現(xiàn)在都能夠擺脫禁錮自己多年的擋在自己與人生目標之間的東西,“了解真理可以解放自我”——自由地實現(xiàn)自己的宿命、將“自己生命中的設計——健康、財富、愛與完美的自我表現(xiàn)”變?yōu)楝F(xiàn)實。通過更新自己的思想來改造自己。
不要否定自己的理想
我們要相信,人生的一切美好愿望都有可能實現(xiàn),但在實現(xiàn)的路上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猶豫,否則就有可能與機遇擦肩而過。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小心謹慎。
因此,最為重要的是要如前一章中所述的那樣正確地表達愿望,并行動起來!
一個人不可能得到超出自己預想的東西,因為人們受限于潛意識的有限預期。為了得到更多,人們必須擴展自己的預期。
財富跟一個人的認知廣度又很大的關(guān)系。俗話說,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寬。法國的一個傳說例證了這一點。
一個窮人在沿著路邊散步時遇到了一位旅行者,旅行者叫住他,對他講:“親愛的朋友,我知道你很窮苦,拿著這個金塊,將其變賣,你就會一生富有了”。
這個窮人為自己的好運歡欣雀躍,帶著金塊回家了。他當即便找到了份工作且一切順利,因此他并沒有變賣這個金塊。幾年之后,他變得非常富有了。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乞丐。他叫住這個乞丐,對他講:“親愛的朋友,拿著這個金塊,將其變賣,你將會一生富有”。這個乞丐將金塊拿去估價時發(fā)現(xiàn)這只不過是一塊黃銅。由此可見,第一個人變得富有是因為他把金塊當作是純金的了,他感覺自己很富有。
每個人的體內(nèi)都有一個“金塊”,相關(guān)“金塊”的意識、相關(guān)富裕的意識令生活變得富有。
學會接受
有些人是快樂的給予者,但卻是不好的接受者。他們會由于傲慢或某些消極原因而拒絕接受饋贈,并因而阻塞了自己的通途,最終不可避免地發(fā)現(xiàn)自己所剩無幾或一無所有。例如,一位女士曾經(jīng)送出了大筆財富,因而獲得了價值數(shù)千美元的禮物,但她卻拒絕接受,并表示自已不需要這份禮物。不久之后,她的財源“枯竭”了,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債務正好達到了數(shù)千美元。
人們應欣喜地接受回報給自己的順水而來的“面包”——無拘無束地給予,無拘無束地接受回報。
給予與回報之間通常存在著完美的平衡,雖然一個人在給予時應當不思回報,但他如果拒絕回報,那就是違反宇宙法則。
例如,當那位男士送給我1分錢時,我并沒有說:“窮苦人,他簡直無力承擔這1分錢?!彪S著接受滾滾而來的回報,我們將會變得富有。正是這種想法帶來了財源。如果一個人是不良的接受者,那么他必須轉(zhuǎn)變?yōu)閮?yōu)秀的接受者,即便是收到一張郵票也應該欣然接受,并進而為自己打開接受的通途。
人類社會既需要歡樂的接受者,也需要歡樂的給予者。
完美的人生設計源于對細節(jié)的把握
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也可能會成為一個人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比如,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在觀察茶壺中的開水沸騰時,看到了蒸汽船!
但也有人在計劃好自己的人生后太過教條,這反而會阻礙人生愿望的實現(xiàn)。
我的一位學生做事極為專一且執(zhí)著,他嚴格設定了自己愿望實現(xiàn)的方式,這樣做就阻礙了愿望的實現(xiàn)。
就如同蒸汽或電流等所有能量一般,它必須通過非阻力引擎或工具才能夠得以運轉(zhuǎn),而人們就是這種引擎或工具。
《圣經(jīng)》中就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誡人們要“靜觀其變”?!芭?,猶太人,不要害怕;明日當出去迎敵……你們無需參與這場戰(zhàn)爭,站著別動,靜觀其變?!?/stro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