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園內曲池回廊,竹影綽約、質樸清幽。為紀念這位在夔門做過刺史的唐代詩豪劉禹錫,而建此園,并立其雕像在園中,伴同他當年的詞作之一《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币院嫱性娗楫嬕獾膱鼍啊?/div>
從白帝廟牌坊門進入,到這紅墻斑駁的瞿塘門出來。門內沿紅墻展示《早發(fā)白帝城》一排名人書法碑刻及介紹白帝城碑文;門外門聯:天立孤根堆滟滪,地開三峽鎖瞿塘。此聯描繪了舉世罕見的“滟滪回瀾”奇觀,滟滪堆原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峽口,當江水朝滟滪堆沖刷而來,形成白浪滔天、漩渦飛轉、驚天動地的壯觀。因滟滪堆妨礙航運,于1958年冬被炸除。
走出白帝廟不遠,就見巍巍夔門。白帝城與夔門隔江相望,是觀賞“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 站在觀景臺上,遠眺連綿山巒,桃尖形陡峰高入云端,云霧繚繞、宛若仙境;眼前一江碧水晶瑩剔透,清新怡人、醉人心扉。好一幅如夢如幻的峽江山水自然風景畫!
夔門又名瞿塘關,瞿塘峽西門,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江兩岸拔地而起、巍峨崢嶸的赤甲山和白鹽山斷崖層迭、壁立如削、夾江對峙,把江面鎖得很窄,崖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就此形成了這天造地設的大門:瞿塘關,即夔門。據介紹,原本大型航船經夔門只能單行,風急浪涌、水頭如箭破門滾滾東去,那咆哮奔騰之勢驚心動魄!
如今大壩蓄水后水位升高百米,江面寬闊了許多,“高峽出平湖”的奇觀取代了“水頭如箭破夔門”的壯觀。然而沒能遮擋住夔門威武雄姿。面對巍然高聳的夔門,雄關依舊在,長江靜靜流。大自然賜予的壯美奇景并沒有因為三峽工程興建而遜色,這不禁令我們贊嘆:夔門雄風不減,依然雄甲天下!
其實巍峨壯美的夔門風光我們應該似曾相識,因為我們常使用的第五版10元人民幣背面圖,就是在瞿塘峽夔門拍攝的。再細細對照觀賞,或許兩圖拍攝的角度位置有差異,但那陡峭的崖壁,層疊桃尖形的奇峰景象兩圖是吻合的。
游走了詩城白帝廟,觀賞了雄偉夔門關,就輕松下山了。下山石階坡道上微風撲面、風光秀麗,唐代詩圣杜甫《白帝》中“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的詩句浮現腦際。如今隨景移情,竟油然而生新意:高峽平湖風浪靜;名木翠竹盎生機。
坡道半山腰處有一亭閣,是觀賞東南方向“夔門”的最佳位置,稱之“望峽亭”。在此,我們又停留回望夔門雄姿,還有那一江碧水。昔日洶涌澎湃、濁浪翻滾的夔門長江水,如今碧波萬頃、輕泛漣漪,可與秀麗的杭州西子湖水媲美。
一尊高達2米的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石像,矗立在望峽亭一旁。詩圣昂首遙望巍巍瞿塘關、滾滾長江水,滄桑的面容飽含他一生的艱辛。他曾顛沛流離,幾經輾轉漂泊至奉節(jié),寓居一年九個月。其間他創(chuàng)作詩歌430多首,尤以《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
走完下山臺階道,繼續(xù)沿江前行在漸行漸平坦的石板大道上。一側是山體,沿江一側則如石護欄的城墻,時不時仍能攬見夔門壯景,巍然傲立的夔門似在為我們辭別送行呢!有青山綠水相伴、紅花綠樹裝扮的白帝城,真是美不勝收!
走出白帝城風雨廊橋,再回首隔江遙望白帝山上白帝城,就此告別白帝城。雖未能體驗到當年詩仙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浪漫情懷,卻切身感悟了“白帝彩云”“千里江陵”的唯美詩意。
結束白帝城游程,我們步行返回游輪碼頭。途徑奉節(jié)城,原本是一座擁有數千年歷史沿革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稱夔州,所以又稱夔州古城(又:瞿塘峽稱“夔峽”)。據查,隨著三峽工程蓄水,奉節(jié)老縣城淹入長江,部分重要文物遷入新縣城。這位于江邊寬廣的廣場,壯觀的城門,應是新城新景。
“依斗門”曾經是老縣城通往長江水邊碼頭的一個城門,其名取自杜甫“每依北斗望京華”的詩句。隨著老城被淹沒,依斗門被整體搬遷到此復建。據說,一萬多立方米的一塊塊城門石被原規(guī)模、原形制、原工藝,照搬復舊;而色彩艷麗的城樓看似仿造重建,正中牌匾為“夔門奇石館”。如今依斗門既是觀賞的景點,也是歷史的記憶和承載。
古老復活的依斗門仍將是古城居民心中永恒的故事,夔州古城也將成為三峽歷史長河里一段永遠都無法抹去的記憶。我們穿行在古城通往游輪碼頭的長廊中,一邊是由植物組成的巨形橫幅“三峽之巔 詩 · 橙奉節(jié)歡迎你”,一邊是重巒疊嶂古城門側李白等詩人塑像會聚江邊,似乎每天不辭辛勞、在迎送遠道來往的賓客。
皇家星光號在碼頭靜候我們上船,從碼頭登船通道上我們不時回望夔州古城...... 登船時間已近極限,通道上游客所剩無幾,我們不能再停留觀望,直奔游船!
登船后在甲板上,揮手告別依山而建的奉節(jié)新城。商社民居、酒店賓館,高樓鱗次櫛比;恢宏的城門,綿延的府城墻,矗立在原址修繕一新的高高耀奎塔。夔州古城換新顏,詩城詩篇譜新章。
游輪再起航,駛進白帝城瞿塘峽,行駛中經過綠樹籠罩的白帝城孤島(圖上),隱隱又見聳立頂端的白帝廟。再往前“白帝城 · 瞿塘峽”幾個白色大字顯現在赤甲山側面,山腳下可見赤甲樓和古炮臺(圖中、下)。據說那兒有很多猴,可惜我們不能靠岸,也未帶望遠鏡來尋猴,不過倒是感受了一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愜意和快感。
瞿塘峽在三峽中為最短(長約8公里),卻如一幅神奇的自然畫卷和文化藝術走廊。峽兩岸峭壁如削、巖峰高聳、巍峨崢嶸,峽以“雄”著稱。隨船航行其間,我們被其山勢之險峻、氣勢之雄偉、態(tài)勢之壯美而大為震撼!
原本峽江兩岸摩崖石刻隨處可見,南岸綿延里許的絕壁上,鐫刻著自宋至近代,篆、隸、楷、草、行字體的數十幅石刻,三峽蓄水后大部分已被淹沒。船行到此,在斷崖立壁下可見三塊題刻(圖上紅框中),從放大圖可讀取原圖自左向右的題刻。左(篆書):巍哉夔門 李端浩題;中(隸書):夔門天下雄 艦機輕輕過 孫元良;右(隸書):踏出夔巫 打走倭寇 馮玉祥。
補充三塊摩崖題字人簡介: 馮玉祥(1882年—1948年),字煥章,原籍安徽巢縣,生于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國民黨愛國將領。民國二十八年五月(1939年5月),馮將軍趕往國民政府參加“五九”國恥紀念大會,會后用其心血書寫了這八個大字,由陳聰謨帶回奉節(jié)刻于三峽中,以勵出川抗日的將士。1948年7月31日馮玉祥應邀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途經黑海,因輪船失火不幸罹難,享年66歲。盡管馮將軍早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在摩崖的題刻仍一直閃耀在長江三峽的奇峰幽谷里,永遠銘記于華夏同胞的心中。
孫元良(1904年—2007年),原籍浙江紹興,生于四川成都華陽縣。黃埔軍校一期畢業(y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qū)司令官等職??谷沼⒂?,貪財好色;晚年定居臺灣,不提當年勇。1927年他游覽瞿塘峽時,在臨江的白鹽山石壁上留下此題刻,用十字寫出了瞿塘峽的壯美特色。他的第5個兒子孫祥鐘,臺灣電影明星,藝名秦漢。2007年5月25日,孫元良在臺灣逝世,享年103歲。
李端浩(1895-1950),字養(yǎng)吾,生于江蘇儀征中醫(yī)世家。1914年被武昌陸軍中學保送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為第三期炮科專業(yè)學員; 1924年8月被張學良保送到日本東京炮兵??茖W校研讀。1938年10月,任重慶江防副指揮官,后任國民黨軍第88師參謀長、國軍川江江防司令等職。在瞿塘峽兩岸峭壁上,他曾構筑上百門火炮鎮(zhèn)守川江。此摩崖上他以題刻的四字表示:中國軍隊如同夔門,牢不可破!1950年12月30日,李端浩在江蘇南京病逝,享年55歲。
沿峽岸陡壁如墻,滔滔大江蜿蜒于深谷群山中;峽深水湍的清澄江流,綿延不斷的層疊山巒,構成了一幅秀美壯觀的山水畫卷。
行駛在航道峽谷中,依稀可見絕壁上殘存的古棧道遺跡(見大圖)。頭頂懸崖欲墜,腳下洶涌江濤,這就是古時船夫拉纖、住民出行、運送物資的唯一通道。據介紹,三峽古棧道全長約五六十公里,高出江面數十米。有在巖壁石孔中插入六寸木棍,再在木棍間鋪上木板(見插圖)而成;也有破石開鑿而成,路面較為寬闊。三峽蓄水后,古棧道基本已長睡江中了。
行進中還見到懸崖峭壁、湍流險水之間,布有許多洞穴,深不可測。原始人類曾經歷過“穴居”時代,不少洞穴中留存有古人類的遺跡或尚未揭開的謎團。據說,瞿塘峽中的“黃金洞”,就有極為神秘的傳說。
站在游輪頂層觀景臺上,仰望層層峰巒,奇峰異石,千姿百態(tài);俯視滾滾峽江,水流湍急,碧波逐浪;身隨游輪行進,心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面對那層巒疊翠的一座座奇巖怪峰、多姿多彩,怎不讓你驚嘆大自然的精彩繽紛!游輪劈波斬浪、一往無前,掀起江面波濤翻滾、波光粼粼?!耙唤趟?,兩岸青山”的瞿塘峽之壯美,真是名不虛傳!
飽賞了瞿塘峽之雄偉壯美,繼續(xù)駛向三峽的第二峽:巫峽。行程預告約下午5點駛入巫峽段,我們回客房休息,在陽臺觀賞沿途風光。這兒山腳下樓房密集,應該是個不小的集鎮(zhèn)!江岸斜坡上(見圖上)有個醒目的告示牌:重慶市無公害蔬菜產地。
中午11:30是游輪上的午餐開飯時間,左圖:游客們依次自助選取需要的各類餐品,餐食口味還是以重慶味為主。右圖:游輪上的大堂,位于二層中心,設有客服和購物等區(qū)域。
午餐后,繼續(xù)在客房休息??头看巴獾纳剿L光不時召喚著我們到陽臺觀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
越往前航行江邊的景象越趨熱鬧,除了充滿生機的青山綠水,還有成排錯落的房屋、各種建筑、大橋。更引人注目的是綠林掩映中的巨幅大字,首先見到的是:華能碳匯林(圖上);接著是: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圖下)。經查,2011年重慶市引入華能碳匯林落戶巫山,大力推進綠化造林工作。如今既換來了碧水青山的天然氧吧,又促進了縣城的經濟發(fā)展。
游輪在長江航道平穩(wěn)向前,在崇山峻嶺之間,一座恢弘的拱形大橋終于展現其不凡的身姿,橫跨在滔滔碧水之上,威武壯觀!經查,這就是重慶巫山長江大橋,位于巫峽入口處長江主航道上,地處重慶最東邊巫山兩岸之間,又被稱為“渝東門戶橋”、“渝東第一橋”。
重慶巫山長江大橋于2001.2.28.開建,2005.1.8.正式竣工通車。這是一座中承式鋼管拱形公路橋,全長612.2米。因其獨特的建造設計,榮獲了當時橋梁建設的5項世界第一,并被列為世界百座名橋。在青山綠水映襯下,這座巍峨的紅色大橋,已成為又一道長江沿岸靚麗的風景線,秀麗的巫峽大門!
借網圖再來展示一下大橋的岸上英姿。那周身橘紅、粗壯的鋼管拱圈如彩虹,配上寬闊的橋面、美麗的橋身和燈柱,凸顯整座大橋傲然屹立、氣勢磅礴!大橋變天塹為通途,極大地推進了巫山經濟的整體發(fā)展;而且大橋又是“8小時重慶”主干道渝巴路的支線橋梁,順暢了渝東交通,也帶動了整個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
在寬闊的江面上,給壯美的巫山和飛架其間的彩虹大橋拍個全景照。藍天白云下,山水大橋之秀美堪比仙境,令人陶醉!大山那一側,可見一片建筑群,應該快到巫山縣城了。
不一會兒,一艘好驚艷的龍頭大游輪與我們并行,真不愧為“皇家盛世”號,有點皇家氣派!頃刻兩艘游船上的客人互相招手、互致問候,一下熱鬧了起來。
船靠巫山游輪碼頭,巫山縣屬重慶市下轄縣,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心,素有“渝東北門戶”之稱。從碼頭看縣城規(guī)模不小,高樓林立,充滿濃郁的現代氣息。在這兒有部分客人下船,游覽黃巖景區(qū),登巫峽云巔,賞萬峰磅礴一江通壯景。
??績蓚€多小時后,游客返回游輪又起航(圖中)。駛離巫山碼頭不久,見到江邊十分壯觀的“神女大道”長長的石階坡道(圖上)??赡苁怯屋喺{頭,約莫20多分鐘后重現“神女大道”(圖下),這次景象更清晰,小城建筑也很繁華。
又遇貌似彩虹的巫山長江大橋了,在這巍巍綿延的群山中,能“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真是了不起的建設工程,彰顯祖國建橋業(yè)的神速發(fā)展和強勁國力。
夕陽西下,彩霞滿天,把大山大江映襯得金光燦燦、波光閃閃,逆光下的山水之美令人窒息。
身隨游輪在彩虹大橋下通過,我們進入了游覽巫峽的大門。近距離與巫山大橋面對面,好興奮,趕緊對鏡頭、多角度搶拍大橋的英姿!
游輪駛入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段,巫峽全長46公里,綺麗幽邃、峽長谷深,以俊秀著稱天下。整個峽區(qū)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自古享有“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之美譽。
站在游輪頂層觀賞峽江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船行峽中,時而大山當前,石塞疑無路;忽又峰回路轉,云開別有天,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山水畫廊。歷代文人墨客在巫峽泛舟賞景,都會留下詩篇贊頌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重巒起伏疊嶂,奇峰嵯峨連綿;蒼峽連彩霞,出峽復入峽。巫峽兩岸嶙峋的山巒怪石、險峰異壑,真的讓我們目不暇接,無比震撼!雖導游在我們身邊指點介紹那些奇峰怪石的傳說,但實在太多無法記清對號入座,若拍照能帶錄音功能就好了!
巫峽“秀峰豈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萬峰”,隨著導游(前排C位、黑衣短發(fā)、手持話筒美女)的話語聲,游客們眼望群峰聽得很入神啊,有的還舉著相機在對鏡頭,可是很難能從中找到她所介紹的那座峰,更何況我們都隨游輪在動態(tài)中!
江流曲折,百轉千回,我們似乎又到了群峰當前,石塞無路之境地,試問游輪欲向何方?莫非一躍飛過這波濤起伏狀的峰巒?這幽深秀麗的峽谷風光,群峰爭雄的壯觀奇景,充滿詩情畫意,且奇妙之極,引人入勝。
游輪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雖疑似群峰擋道,卻峰回路轉、別開云天。峽谷兩岸險峰峻峭、壁立千仞,崖壁或似波浪起伏、或似猛獸面目猙獰。在這奇形怪狀的險峰腳下臨江邊(圖左下、右下),是“神女峰景區(qū)”的入口。
“神女峰景區(qū)歡迎你”醒目大字很吸引我們,從這兒可登上巫峽十二峰之最“神女峰”游覽。游輪在此不??浚覀兝^續(xù)前行,在游輪上一睹亭亭玉立于山巔的“神女”之風采。
一路游輪過來,峰巒密集、山高入云;層巖疊嶂、形態(tài)各異。在游輪觀景臺上興致勃勃、聚精會神地觀賞兩岸奇山異峰,盡管巫山十二峰無法逐一辨認,但其中最秀麗最有名的“神女峰”絕對不能錯過。
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眼前的重巒奇峰越來越奇異了。右上圖可見峰勢平緩、植被覆蓋的起伏山巒;左下圖所見卻峰勢如劍、直插云端,山腰可見小亭閣,沿著綠道似能到峰頂,這邊應是神女峰景區(qū)了。
游輪航行在迂回曲折的巫峽長江航道中,一會兒江面寬闊浩瀚,一會兒又到了峽谷的轉彎口,江面束身收窄,這一路真是百轉千回??!看那崖壁,究竟是用什么神工鬼斧才能切削成如此“五花肉”般形態(tài)?!
按導游指點,我們仰起頭、睜大眼,終于找到矗立于巍巍山巔的“神女峰”(紅框中)啦!隨游輪前行,不斷咔嚓下“神女”不同的身姿。由于歷代文人名人在此留下的足跡和詩篇,使神女峰聲名遠揚,多少游客慕名而來。我們雖只能如此遠眺,也算是親眼目睹、不虛此行了!
同船的旅友們都紛紛舉著手機或相機(左圖),攝下巫峽中最著名而神圣的神女峰。沒能近距離拜見神女峰,借右圖景區(qū)山巔拍得的網圖彌補缺憾。確如古人云:“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 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div>
補充關于神女峰的諸多傳說: 其一, 巫山神女乃赤帝之女,名瑤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陽。宋玉《高唐賦》記載,楚懷王游高唐,晝寢,夢與其神相遇,自稱“巫山之女”。此女臨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font> 從此,巫山云雨成了一個與愛緊密相連的、有溫度的詞語,巫山神女成了神秘浪漫、豪情奔放的愛的化身。
其二,很久以前,神女瑤姬化為凡間女子,與漁村孤兒江生結為夫妻。為了讓瑤姬過上好日子,江生和漁村中的其他男子一樣早出晚歸外出捕魚。不幸的是,某天江上突起狂風暴雨,村中漁民陸續(xù)回家了,唯獨江生不見蹤影。從此,瑤姬就站在江邊最高的峰頂眺望等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最終佇立成石。因為愛,人化為石,在這個更有煙火氣息的故事里,愛的堅貞被放大,被推上了愛情意義的巔峰。
其三,神女峰系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的寂寞。某日邀了她身邊的十一個姐妹,偷下凡間,騰云駕霧,遨游四方。她們來到了巫山,只見十二條惡龍興風作浪,正遇治水的夏禹被洪水圍困。瑤姬心生敬意,決定助他治水。后雖被捉拿回了瑤池,但她們決意掙脫神鏈,重返人間,幫助大禹疏通峽道,解除水患。之后她們留守巫山,日復一日化身為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峰巒,聳立在巫峽兩岸。瑤姬是十二仙女中之最,因此立于最高山巔,為船民除水妖,為樵夫驅虎豹,為農夫布云雨...... 博得后人尊敬奉祀。在百姓眼中,神女是胸懷博大的護佑之神。
由此,巫山神女峰成為古老中國最多情的一塊石頭,也是神秘東方最多夢的一塊石頭。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巫山神女是充滿神秘的美的精靈,是豪情奔放的愛的化身。歷代詩人的不絕詠唱,與浩浩長江一道,形成了環(huán)繞神女奔騰流淌的另一條文化江河,綿延不息,代代相傳;神女文化也因此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神女峰聞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1)歷史上楚國文人宋玉在《高唐賦》《神女賦》中虛構了一個楚王與神女幽會的故事;
2)神女瑤姬下凡助禹治水的傳說;
3)峰側確實有一巨石聳立,形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神女峰因其宛若綽約多姿的少女、縈繞著飄渺云霧及其神秘浪漫的傳說,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篇。船行到此,神女峰在山崖一側更近距離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真如傳說所言:堅守江邊千萬年,護佑行船保平安。
船頭船尾光照不一,景象各異,感受迥然不同。船頭這邊天色藍灰,青山碧水,給人以溫順柔和之感;船尾只見落日余暉映滿天,江面波光金燦燦,群峰連綿黑壓壓,令人心潮逐浪高。
巫峽兩岸風光在落日余暉中越顯旖旎氤氳:綿延群峰迤邐繾綣,一江碧水金光閃閃、漣漪蕩漾。難怪古代文人大發(fā)詩興:“神女向高唐,巫峽下夕陽”!觸景生情,在此有感而發(fā):紅日依山盡,余暉映江流。舟行巫峽間,人游畫廊中。
又一次峰回路轉,神女峰靜靜地佇立在我們面前(左圖),似乎能覺察到美麗的神女面帶微笑,拱手向我們致意道別,此刻由衷感到有神女護佑平安真好!此處的綺麗不僅僅是一種自然奇觀,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浪漫的夢幻。愿這根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的“神女”巨石,在巫山煙云里多情永遠?。ǜ缴衽褰鄶z影網圖于右側,以作比較。個人感覺,好像遠望神女峰更富有想象空間。)
晚餐后,在游船娛樂廳參加船長的迎賓酒會。酒會上船長致歡迎辭,熱情歡迎賓客乘坐皇家星光號暢游三峽,與賓客一起舉杯致意;在船員和游客歡樂的舞蹈和歌聲中結束酒會。
暢游了瞿塘峽、巫峽兩岸風光,歷史文化名城白帝城和雄偉的夔門?;仡^梳理一番確實內容豐富、景觀多樣,既充實了頭腦,又大飽了眼福,受益匪淺。
偉大領袖毛主席氣勢磅礴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似乎最能貼近我此行的感受。在詞中毛主席不僅描繪了祖國江山雄偉瑰麗的畫面,而且還展示了一幅壯麗神奇的理想愿景藍圖。如今當年的理想愿景都成了現實!而千年“神女”依然屹立山巔,她一定為這世間翻天覆地的變化驚愕不已。此刻重讀這首詩詞,更深切地體會毛主席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深情,為祖國建設事業(yè)的高瞻遠矚和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暢游三峽之際,借此詩詞來表達我對一代偉人毛主席的崇敬,對祖國錦繡河山的贊美!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更新于 04-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