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把蜀漢滅了之后,準備要并吞孫吳時,突然被司馬炎竄位,曹魏也因此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實際上這件事可以避免,曹植還在世時就預料到司馬家總有一天會搶奪江山,因此向魏明帝曹睿上書,反對重用異姓士族,沒想到對方卻說了3個字“敬聽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 洛神賦 》、《 白馬篇 》《 七哀詩 》等。后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為曹操生了四個兒子:丕、彰、植、熊)。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他思路快捷,談鋒健銳,進見曹操時每被提問常常應聲而對,脫口成章。曹操也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jié)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日漸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十月,曹操召令曹丕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陽,曹丕繼王位。曹植除了才華洋溢外,還有獨到的政治才能,226年他做了一篇《輔臣論》,點評朝中八位大臣,竟把司馬懿排在最后,并特別駐記“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沖厭難”,這讓人不明白是特別重視,還是別有居心。
之后司馬懿輔佐曹睿時,勢力快速擴張,很大程度上排除曹氏宗族的權力和人馬,雖然司馬懿表面上表現(xiàn)出兢兢業(yè)業(yè),勤勉負責的態(tài)度,又刻意隱藏自己的野心和權力欲,縱使得曹睿都很相信他,曹植早就發(fā)現(xiàn)司馬懿竄位的想法。
231年,曹植寫《陳審舉表》上書魏明帝曹睿,批評“親異姓,遠公族”的用人方式,還以“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典故,告知對方異姓不可靠,希望曹睿可多用皇族同宗,讓他們藩屏王室,防止異姓專權和士族勢力做大,借此維護曹魏江山。
此外,曹植還引用《左傳》中的這句話“無周公之親,不得行周公之事”,雖然沒有點名輔政大臣司馬懿,卻明確指出軍政大事不該讓外人介入,也間接表達對司馬懿的不信任,但這樣的說法,曹睿卻說:“敬聽之”,不但沒有采納,反而臨終前學曹丕一樣,把當成司馬懿作為托孤大臣,導致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被司馬家奪走。
此事突顯出曹植在政治遠見,如果他真的成功阻止異性士族崛起,進而保護曹魏江山,那么統(tǒng)一天下的國家就不會是晉,而是魏。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陳王,11月在憂郁中病逝,時年41歲,遵照遺愿,將其葬于東阿魚山。后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