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為什么動物老是演化成像螃蟹一樣的形態(tài)?科學家們并不確定,但他們有很多想法。 有一種叫做“趨同進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現象,即不同的群體獨立進化出了相同的特征。這就是蝙蝠和鳥類都有翅膀的原因。蟹化也是“趨同進化”的一個生動的例子。但耐人尋味的是,像螃蟹一樣的體型在親緣關系非常密切的動物中演化出了很多次。 劍橋大學動物學系高級研究助理Javier Luque說,蟹化在如此精細的尺度上發(fā)生,這一事實意味著演化是靈活的,是動態(tài)的。 甲殼類動物已經經歷了多次重復的形態(tài)演化,從帶有大尾巴的圓柱形身體(像蝦或龍蝦)變成更扁平、更圓、更像螃蟹的體型,尾巴也變得不太突出。這種演化的結果是,許多類似螃蟹的甲殼類動物,比如令人垂涎的帝王蟹,在嚴格意義上甚至不屬于“真正的螃蟹”。它們有著與螃蟹(Brachyura,短尾下目)相近的體型,但實際上屬于另一種稱為“假螃蟹”(Anomura,異尾下目)的甲殼類動物。 當一種特征出現在動物身上并代代相傳時,這表明這種特征對物種是有利的,這就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原則。螃蟹形態(tài)的動物有多種體型,在從山區(qū)到深海的各種棲息地都能茁壯成長。哈佛大學組織和進化生物學副研究員Joanna Wolfe說,棲息地的多樣性使得動物很難為它們的身體演化確定一個有益方向。 2021年,Wolfe及其同事發(fā)表在BioEssays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一些可能性。例如,螃蟹收起的尾巴與龍蝦更突出的尾巴相比,可以減少捕食者容易接觸到的肉的量;相較于龍蝦的圓柱形身型,螃蟹扁平、圓形的外殼可以幫助它向側面爬行。 但Wolfe表示,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檢驗這些假設。她還試圖利用基因圖庫來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十足目(Decapoda)甲殼類動物之間的關系,以更準確地確定各種“蟹類”的進化時間,并找出驅動蟹化的因素。 Wolfe說:“還有另一種可能的解釋。對動物而言,類似螃蟹的體型本身不一定有利,而擁有這樣的體型可能是生物體內的其他因素作用的結果?!崩?,論文的共同作者Luque說,螃蟹之所以演化出這樣的體型,可能不是因為它的外殼或尾巴形狀本身,而是因為這種形狀利于身體其他部位的活動。 例如,龍蝦的大尾巴可以推動它在水中穿行,也幫助它碾碎獵物。但Luque說,尾巴也會妨礙并限制龍蝦的其他功能。而螃蟹的體型可能會給動物留下更多的靈活性,讓它們的腿在行走之外演化出特殊的作用,讓螃蟹能夠輕松適應新的棲息地。一些螃蟹已經適應了讓它們的腿在沉積物下挖掘,或者像劃槳一樣在水中前行。 Luque說:“我們認為,像螃蟹一樣的體型已經獨立進化了這么多次,因為這樣的身體擁有更多樣的功能,幫助動物到達其他甲殼類動物所不能去的地方?!?/span> 在演化過程中,像螃蟹一樣的體型也經歷過多次“丟失”,這一過程被稱為“去蟹化(decarcinization)”。 Luque解釋說:“螃蟹體型是靈活多變的,它們可以來來回回地改變體型。” Wolfe認為螃蟹和其他甲殼類動物就像樂高玩具一樣:它們有許多不同的組件,是可以在不顯著改變其他功能的情況下被換掉的。因此,將圓柱體變平是相對簡單的,反之亦然。但不管變換的結果是好是壞,人類不會很快變成螃蟹。Wolfe說:“不同于甲殼類動物身上具有適宜改變體型的組件,我們人類的身體是非模塊化的。” 原文鏈接: https://www.livescience.com/animals/crustaceans/why-do-animals-keep-evolving-into-crabs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