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中的這樣一課:
《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jié)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shù)字全用上了。用數(shù)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
賦詩填詞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大特點。在古代以數(shù)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入詩詞的作品很多。
《雪梅》
明·林和靖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shù)片,
飛入梅中都不見。
《詠雪》
清·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
飛入梅花總不見。
《麻雀》
宋·王安石
一窩二窩三四窩,
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鐘粟,
鳳凰何少爾何多。
明代作家吳承恩有一首詠夜景的詩,意境十分開闊: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現(xiàn)星辰。
八河船只綿收港,七千州縣盡關(guān)門。
六宮五府回官宅,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腐樓臺鐘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閨怨》
清·黃煥中
百尺樓臺萬丈溪,
云書八九寄遼西。
忽聞二月雙飛雁,
最恨三更一唱雞。
五六歸期空望斷,
七千離恨竟未齊。
半生四顧孤鴻影,
十載悲隨杜鵑啼。
有一個故事,也和數(shù)學詩詞有關(guān):
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自從與才女卓文君成親后。進京為官,得到武帝重用,看盡名媛美女,竟對文君萌生嫌棄之心。
有一天,他給妻子送去了一封“怪信”,并囑咐一定要帶回文君的回信。
信上只有冰冰冷冷的十三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聰明的卓文君瞧見在“萬”字之后,少了一個“億”字,當下明白“無億”即“無意”也,是丈夫?qū)ψ约阂讶?quot;無意"的暗示!
她強忍悲痛,寫下一首《怨郎詩》: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 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言千語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稟燭問蒼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司馬相如閱信后,深為卓文君的聰明才智和純貞愛情所感動,悔恨不已,親迎卓文君到長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