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處,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東漢時期,班超跟隨奉車都尉竇固和匈奴打仗,理由功勞。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出使西域(今新疆、甘肅及蔥嶺以西中亞一部分地區(qū)),與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
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他首先到鄯善國。鄯善王早知班超為人,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lián)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tài)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監(jiān)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可是班超他們?nèi)笋R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zhàn)鼓躲在營地后面,一路手執(zhí)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歸于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指不親歷危險的境地,就不能獲得成功。現(xiàn)也比喻不經(jīng)過艱苦實踐就不能認識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成語性質(zhì)為褒義詞;其近義詞有親臨其境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安知非福);反義詞有膽小如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