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歲詩詞”十首
春節(jié)除夕夜晚,萬家燈火,家家團員,同敘天倫樂,通宵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以迎初一三元。這是中華民族之習俗,歷史久遠,廣布全球華人民間。
守歲詩詞源于南北朝時期,梁朝詩人
唐代詩人杜甫的《守歲》,有更加生動的描繪:“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烈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唐太宗李世民《守歲》: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馨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唐代曹松《除夜》: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燎暗傾時斗,春通綻處芬。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唐高宗《守歲》:今宵冬律盡,來朝麗景新?;ㄢ拍匮?,條含暖吹分。綬吐芽猶嫩,冰臺已鏤津。薄紅梅色冷,淺綠柳輕春。送迎交兩節(jié),暄寒變一辰。
唐代孟浩然 《歲除夜有懷》詩: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來日歲華新。“守歲家家應未臥,想思那得夢魂來。”
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除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宋代蘇軾《守歲》: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宋代女詩人朱淑真《除夜》詩:休嘆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盤卷紅獨,柏酒溢金杯。殘臘馀更盡,新年曉角催。爭先何物早?唯有后園梅。
宋代愛國志士文天祥《小年》: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清代愛國志士林則徐,1842年被流放新疆伊犁時,適逢除夕。當夜,他輾轉難眠,有感而發(fā):“流光代謝歲應除,天亦無心判菀枯。碎裂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勝如爭奮,晚節(jié)冰條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