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與《韓非子》
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的宗室公子。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弱小者。約前255~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后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shù)”,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韓非生活于戰(zhàn)國末期,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后一位子家思想人物。司馬遷指韓非好‘刑名法術(shù)’且歸本于‘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tǒng)治理論。韓非總結(jié)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
在韓非死后,當代各
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于道家黃老之術(shù),他對老子《道德經(jīng)》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約前247~234年間,韓非因有口吃之毛病,多次上書韓王游說,皆不為所用?!段弩肌?、《孤憤》、《顯學》、《難言》等篇著于此時期。之后《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nèi)容被秦王政佩服:“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說:“此韓非之所著書也。”便以戰(zhàn)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到秦國后,受到秦王政的欣賞,準備重用他,但招李斯與姚賈妒忌,對秦王進讒言,陷害韓非入獄,最后李斯派人,逼韓非在獄中服毒自盡。
韓非反對政治治理的原則建構(gòu)在私人情感聯(lián)系與當代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
韓非在其《韓非子》里面有《解老》與《喻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里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道法家與道家有一些差異。
簡單說,韓非子僅取《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認為無為,落實在君王統(tǒng)治上,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tǒng)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術(shù)”。但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解老》與《喻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韓非之學出于荀子,源本于儒家,而成為法家,又歸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但其學說過
韓非另一主張‘名實相符’,認為君主應根據(jù)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賞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