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春
陳仕彬:1965年生于四川,1997年定居北京,曾任職于教育部藝教委華韻中心和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現(xiàn)任中國人民國際交流協(xié)會副秘書長、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PHE國際青少年書畫大會執(zhí)行秘書長、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香港)執(zhí)行院長等職。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边@是李可染先生的名言。陳士彬的書畫作品給人撲面而來的是一種被江河山水吞嗤般的大氣淋漓,是一種置身其間水墨氤氳風起水涌的震撼美感,是一種忘我所在情之所衷的涅磐心境。造境與寫境渾然其中,自然與心境互通其間,萬壑鋪間,山筑水縈,樹郁溝深,風聲水起。所謂心存萬仞者方可造高壑,意如纖微者才可著飛螢,仕彬之謂也!
峨眉清靄圖 2009年 132cm×66cm
古今書畫賢明之士,于畫首重畫道,于書首重書道,蓋立高可以矚遠,學深自能臻妙,故宜其彪炳輝煌,震耀千古。陳仕彬先生的書畫作品之所以有強大的震撼力、感染力,是他找準了決定人生意義和價值判斷的依據(jù),找準了創(chuàng)造世界的本源——這就是道。
陳仕彬先生來自道教發(fā)源地天府之國,是一位既感性又理性的藝術家,在藝術的實踐上他沒有盲目地追宗逐派。正如吳昌碩先生在《西泠印社醉后書贈樓村》詩云:“活水源頭尋得到,派分浙皖又何為?”陳仕彬先生常說:“沒有方向就是最好的方向,沒有流派就是最大的流派,沒有道路天地寬廣,是謂大道無門也?!庇终f“天地是吾師,我向過往學,人人啟發(fā)我?!彼叱龅恼且粭l道法自然,以天為師、以古為師,博采眾長,屬于自我的“大道無門”之路。我將其概括為“正、大、高、德”。
風生水起 2006年 31cmX62cm
正者,也是中國道體之基礎,所謂至正才能高遠。作為一位杰出的書畫家就必須使自己不偏不離,中正于道。要做到中正,則必須兼執(zhí)兩端,貫通為一?!独献印吩疲骸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陳仕彬先生的書畫取法中國傳統(tǒng)正脈,深吮傳統(tǒng)優(yōu)秀學殖,蘊含著中正自然之道。黃賓虹詩云:“重道根自然,驪黃牝牡間?!迸颂靿墼疲骸盁o法,畫之始,有法,畫之立,始與立復融結自然,忘我于無間,畫之成,三者一以貫之?!卑舜笠灿性娫疲骸案邠]大抹惹寒煙,果熟香飄道自然?!钡鹊龋慈耸峭ㄟ^天地宇宙萬物來取法道的,在法與無法間感悟天地的本真,求索著至正的方向。陳仕彬先生在創(chuàng)作大景象山水的過程中,廣泛閱讀各種畫論和文學名著,對道家思想作較深研究,以尋求作品的精神支撐。著名美術評論家趙力忠說:“他畫中國畫的時候不是用西洋畫的觀念,而是用中國畫的觀念,考慮的更多的是哲學因素而不是科學因素。”他認真揣摩了中國畫的景象、意象、氣象、心象的表達方式和構成要素,在創(chuàng)作中能達到“筆墨與情感、造化與心源得到了完美統(tǒng)一”的藝術境界絕非偶然。
渺渺懷霜雪 深谷萬古琴 2007年 254cm×122cm
大者,是相對的,陳仕彬先生在藝術上追求大,其真正含義不僅在于氣象的宏闊,意境的深遠,更在于依據(jù)中正道體的宏大精神境象,這種大氣之象包含著“正氣、清氣、和氣”和“盛元之氣”所孕育出的強大生命之象?;仡櫵辉虑霸趪耶嬙赫钩龅淖髌?,規(guī)格大多是以六尺、八尺、丈二、丈八為主。象這樣鴻篇巨幅,在近年來是少有的。作品流露出藝術家特有的大抱負、大胸懷、大氣象,其巴山蜀水孕育的拔俗才情也脫穎而出。觀其畫作,既有青藤的豪邁放逸,也有八大的婉轉(zhuǎn)圓渾,既有石濤的率真樸茂,又有金農(nóng)的鋯厲奇崛,這正是陳仕彬先生追求“思騖八級、內(nèi)蘊中正”的“大道”寫照。如劉道醇提出“粗鹵求筆”、“僻澀求才”、“無墨求染……”,傅山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美,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等等。美的單極追求即是分,兼含對立因素便是合,前者是小美,后者是大美。從陳仕彬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歸真返樸”、“大樸不雕”的道境。著名美術評論家孫克評價道:陳仕彬先生的山水畫,較之八九十年代的山水畫又開闊了一個新面目,內(nèi)涵更加豐富了,氣派更大氣了。著名文藝評論家馬相武稱其畫求大美,沉雄蒼逸、大氣盤旋、至正華滋,獨樹一幟。
煙光山色 2006年 31cm×62cm
高者,高境、高格,境界自古有高低,格調(diào)從來分文野。自古書畫以逸格為標高,體現(xiàn)著中國畫最本質(zhì)的精神。與此相背離的“繪宗十二忌”也正是做人之忌。后人稱“六法精論,千古不移”,求氣韻而見高格,也是中國畫的審美宗旨。陳仕彬先生志存高遠,崇正尚大,直取高格。于精神,他首重品格的錘煉,踐行著人品不高,畫品也不高的理念;于畫境,他不探奇覓險,于平常之中見功底和境界,心神高遠則筆墨自能深厚,心境曠達則畫境自然高邁;于筆墨,他崇尚筆墨語匯的萃取和純化,追求氣脈不斷,筆不困、墨不澀,元氣安穩(wěn)大定,揮抹風神灑脫的自在氣象。中國國家畫院龍瑞院長在分析陳仕彬的筆墨時說:“明朗清晰的筆墨結構,并不是一位成熟畫家的最終目的,作為有遠大眼光的畫家,還需從筆墨清晰中遷升到筆墨渾淪的境界。這一點,在陳仕彬的系列作品中,筆墨也更加純化,凸現(xiàn)出至正高遠的風格面貌,充分表現(xiàn)出了陳仕彬的審美追求和遠大志向”。
德者,至道者,首重德,道行不高,其德不彰,反之亦然。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說“心正字則正。”常言“作字先作人?!蔽虻酪皇撬季S理解,二是身心修養(yǎng)。才學所至,心志不凡。悟道就是為學,就是修身,就是做人。一位書畫家必須德才兼?zhèn)?,若品質(zhì)鄙劣,其藝再精也毫無價值。所以昔人告誡:“寧可藝以人名,不可人以藝名”。作為一位書畫家,不僅應當表現(xiàn)自我個性情感,反映客觀現(xiàn)實,更重要的是應當具有社會責任感,應當以自己的藝術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先生在開幕式致詞中講道:“陳仕彬先生不僅在藝術上有高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一個有很好文化底蘊和強烈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藝術家,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國文化人‘獨善與兼濟’的人文精神。陳仕彬先生所取得的成績,也再一次證明了只有從心靈到學識、從畫功到生活的兼修,藝術家才能擁有自在的心態(tài)、曠達的襟懷和超然物外的林泉高致,才能得以心手相歡、暢快淋漓的旨景以情、旨景以德、旨景以道,在出世與入世間同構著宇宙精神,演繹著‘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好山絕幽處 2011年 132cm×66cm
是的,陳仕彬先生作為一名杰出的藝術家,他一直在踐行著自己做人從藝的原則,他心系教育,情牽災區(qū),曾多次向貧困山區(qū)學校捐款捐物,就在畫展開展前二十天,曾向河北懷來縣和內(nèi)蒙興和縣捐贈價值近十萬元的圖書。此次畫展中又捐出一幅近10米的山水長卷,邀請到場的書畫家簽名共襄義舉。
悟于道者,萬法歸一,得一而兼通。正如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蘇軾詩云:“有道有藝?!睂τ谄渌鼘W問事業(yè),均易立功見效。歷代大書畫家多是抱濟世經(jīng)國之才,有的建功立業(yè),施展抱負,有的學術超群,引領時趨,因而其精神氣魂自然高于常人,寄之于書,便可光耀千古,托之于民,便可名垂青史。時下世界,由于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物質(zhì)豐盈,信息滿天,人類精神相對匱乏和混亂。究其根本原因,乃文化發(fā)展的滯后,人類精神層面受物質(zhì)的擠壓已嚴重變形,時代呼吁具有獨立精神力量的文化大家的誕生,特別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脈中走出的大家,我們期待著……
山斂云舒水自流 2012年 132cm×66cm
《首座》寄語:四川是一個充滿神性的地方。從古至今,四川人身上都體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擔當精神。2008年5月12日,這個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日子,這個以四川人的血肉承載地球悸動的事件,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同心共德戰(zhàn)勝大難的層面,而所激發(fā)出的物欲之變,靈肉之爭和人性大德、蒼生大愛,在這個囂嚷和迷失的年代,“5.12”用四川人的代價告訴人類生命存在的意義。這無疑是四川人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又一大貢獻。作為四川人,我心底常存感動,常報自豪,常懷感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