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有云:“五谷為養(yǎng)。”
“五谷”對應(yīng)于“五臟”,“五臟藏有先天的五元之氣”,只有五谷皆食之,才能分別有益于五元氣的少耗失,如此才能使“五元之氣”與“五谷之精”同心同德地維護生命的健康,否則,即使缺一樣“谷精”,也會打破先后天之二氣的平衡,小則病,大則死矣。
稻米(大米),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止渴的作用。古代養(yǎng)生醫(yī)家還倡導(dǎo)“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jīng)常喝點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升發(fā),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干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效果更好。
(1)口臭或口腔潰瘍:用碾碎的新大米50g,浸泡在500g冷開水中,每天漱口多次,可治療口臭或口腔潰瘍。
(2)消化不良:陳久的倉米也是一味中藥,叫陳倉米,即老米。它有補脾養(yǎng)胃、除煩止渴的作用,可治病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后脹滿、煩渴或泄瀉痢疾等癥。用稻谷生的谷芽,也是一味中藥,可消食去脹。僅用大米配制的單方就能治很多疾病。
中醫(yī)認為,小麥性味甘平,能夠補益脾胃、補木生火,間接補益心氣心血、止汗除蒸。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古人認為“小麥秋種冬長,春生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p>
小麥善補心氣,可治心情煩躁和“婦人臟躁”,即心血不足,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呵欠連連、喜悲欲哭(相當于更年期綜合征)者,可用小麥與大棗、甘草同食;體虛自汗、盜汗者,宜用浮小麥(為未成熟的嫩麥,干癟不飽滿,淘洗時漂浮于水面)與黃芪、大棗同煎湯服。
黑豆為腎之谷,味甘性平,黑歸脾經(jīng)、腎經(jīng);中醫(yī)認為它具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經(jīng)過發(fā)酵的黑豆補腎效果最佳。《本草綱目》說: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黑豆蛋白質(zhì)含量為49.8%,居眾豆之首,有“豆中之王”的美稱。黑豆營養(yǎng)全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礦物質(zhì),有活血、利水、祛風(fēng)、解毒之功效;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鉬、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這些微量元素對延緩人體衰老、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非常重要;黑豆皮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來源,能清除體內(nèi)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環(huán)境下,抗氧化效果好,養(yǎng)顏美容,增加腸胃蠕動。
食療方:黑豆烏雞湯。
(1)材料:黑豆150g,何首烏100g,烏雞1只,紅棗10枚,生姜5g,精鹽適量。
(2)做法:將烏雞去內(nèi)臟,洗凈備用。先將黑豆放入鐵鍋中干炒至豆衣裂開,再用清水洗凈,晾干備用。何首烏、紅棗、生姜分別洗凈,紅棗去核,生姜刮皮切片,備用。鍋中加適量清水,用猛火煮沸,放入黑豆、何首烏、烏雞、紅棗和生姜,改用中火繼續(xù)煲約3小時,加入精鹽適量、湯成。
(3)功效:補血養(yǎng)顏、養(yǎng)心安神、烏發(fā)。
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之功效,因此,有溫補作用的小米對脾胃虛寒的人無疑是良藥。脾胃虛如腹瀉者,用新鮮的小米煮粥,取上層米油以養(yǎng)脾取效。
食療方:小米南瓜枸杞粥。
(1)材料:南瓜250g左右,小米120g,枸杞子適量。
(2)做法;將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枸杞子、小米洗凈備用。鍋里加適量水,大火燒開,放入南瓜和小米。再次開鍋后轉(zhuǎn)小火。煮至粥黏稠,臨出鍋放入枸杞子即可。
(3)功效:安神解毒,補氣強精,滋補肝腎。保護胃黏膜,提高免疫力,保健視力等。
高粱具有養(yǎng)肝益胃的作用。
滋補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有慢性腹瀉者可以持續(xù)吃一段時間。
(本文僅作為科普分享之用,不具有任何的診療價值,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