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經(jīng)典的一首詞,望月懷人,思念無限,堪稱宋詞中的巔峰之作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皇冠上的明珠,宋代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那是個群星璀璨,大家輩出的時代,兩宋共存詞兩萬多首,詞人一千五百人,他們的詞以萬木爭春、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千百年來,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其沉醉、為其自豪。
談到宋詞,就必須談到詞人,在眾多的詞人當中可稱得上大家中的大家就是蘇軾,他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書畫家、文學(xué)家、美食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在詞作方面,他學(xué)識淵博,才華橫溢,其詞題材廣闊,清新豪健,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省眉山市人。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九年蘇軾被調(diào)到密州任職,此前他一直有個心愿,有一天能把自己調(diào)任到離弟弟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也好常常敘敘兄弟之誼。然而久久沒能如愿,故此在公元1076年中秋節(jié),他面對一輪明月,思緒萬千,乘著酒興,揮筆寫下這篇名傳千古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讀完,感覺蘇軾會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可見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因此宋代胡仔曾這樣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可見這首詞的極其重要地位。
詞的上片寫詞人把酒望月問青天,有種對月宮的向往,想去看看美玉砌成的樓宇,卻又有些疑慮,怕是上面太冷了。
起身、望月、婆娑起舞,總覺得還是人間的好。
然而,根據(jù)此詞所作的時間和當時朝廷的形勢,此詞也抒發(fā)了蘇軾對政治的感慨,同時也寄寓了他對道家的出世、儒家的入世雙重的心理矛盾,回到朝廷,又怕黨爭激烈,不如奮發(fā)有為,即使做個地方官,也一樣為國家出力。最后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
詞的下片寫朱紅色的月亮轉(zhuǎn)過樓閣,掛在窗前,照著自己,思緒萬千。自古很多的事情都很難周全,有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但總希望親朋好友能長久的在一起,即便遠隔萬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圓月。
詞人不但寫了月亮,更是寫了人,寫了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也對人世的悲歡離合做了解釋。由于蘇軾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豁達的胸懷,因此,對親情、對政治都有一種自我安慰的能力。
全詞意境豪放而浪漫,情懷樂觀而曠達。雖有出世與入世、情與理的矛盾,但并未脫離現(xiàn)實,思想還是積極向上的。同時,詞人以浪漫的筆調(diào),灑脫的風(fēng)格和行云流水般的語言,留給人們美學(xué)的享受,千百年來被人們所稱贊,堪稱宋詞里的巔峰之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