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廣西衛(wèi)視收藏馬未都”頭條號觀看往期精彩視頻↓
那一年,蘇軾的兒子將離開他,準備走馬上任中山府通判。
此時的蘇軾,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豪情壯志,也沒有了當初的高傲,只是一位將行的老人,他不再向往官場,反而沉浸在佛法禪理中,這位老人在為他兒子送行時寫下了一首《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觀潮》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通過對廬山煙雨和錢塘江潮汐的描寫,抒發(fā)了蘇軾對人生追求的理性感悟。
這首詩也是蘇軾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首尾兩句一模一樣,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但它的意思卻是截然不同的。
詩詞和文章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重復度,文章講究開頭和結尾相對應,但是作詩卻不能重復,不然一首詩可就廢了。難道是蘇軾犯了這種常識性錯誤嗎?自然是不可能的。
首句“廬山煙雨浙江潮”,描寫了廬山和浙江最為經(jīng)典的景色,煙雨和錢塘江潮汐。次句“未到千般恨不消”,說的是如果沒有去觀賞過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那么是會遺憾終身的。
當蘇軾觀賞過這兩處景色后,又有什么感受呢?答案便是蘇軾這首詩的后兩句所說?!暗降眠€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即后來我終于觀賞到了美麗的煙雨和澎湃的潮汐,卻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只覺得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錢塘江潮水就是錢塘江潮水。
從慕名向往到平淡,正是一個人一生走過的軌跡。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會感到好奇,但當真正經(jīng)歷過以后,會發(fā)現(xiàn)世間的一切就都是那么回事而已。
當我們沒有擁有時,內(nèi)心是痛苦的。但當我們擁有了后,卻又感到“不過如此”,甚至沒了當初的熱情。而當我們能夠理解人生中的平常心和生活中的禪意時,在實現(xiàn)人生追求時,就會發(fā)出“正是如此”的感受。
綜觀蘇軾的這首詩,“廬山煙雨浙江潮”,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詩表面上的奇,更多的是蘇軾對待人生追求的一個理性認識。它是在經(jīng)歷過宦海沉浮,經(jīng)歷了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坎坷之后,總結而出的哲理性語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