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代詩詞,一些名篇佳作吟誦起來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絕,皆因這些作品寫得非常精到,尤其是其中那些膾炙人口的佳句,寫得更是絕妙,至今傳誦于世,很多被當做勵志格言置于案頭,也常落毫于書畫大家的丹青墨寶。那么,遠離我們的古代詩人又何以能寫出這么精妙的詩歌來呢?
一、注重詩歌語言的提煉
詩歌語言,不同于我們平時說話,也不同于其它文學(xué)語言,每一句、每一聯(lián)都要經(jīng)過反復(fù)嚴苛的提煉,使之達到高度“詩化”,變得既十分精粹又極富有意境。唐代詩圣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生篤守“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誓言,每聯(lián)詩句都要反復(fù)提煉。在其佳作《春夜喜雨》中,第一聯(lián)“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巧妙地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說春雨就像一個“知”時節(jié)的人,正當春旱少雨、春耕待播的時候,它悄悄來到人間。第二聯(lián)“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潛”字一個“細”字,把夜間降臨的、滋潤大地的春雨寫得惟妙惟肖。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杜甫對詩歌語言盡善盡美、辭必達意的追求。賈島提煉詩句,也是到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癡迷程度。他的佳作《尋隱者不遇》,就充分體現(xiàn)了他在這方面的執(zhí)著和功夫。全詩僅僅20個字:“松下問童子”,問什么“提煉”掉了。妙就妙在接下來一句“言師采藥去”,既說明了賈島在問“師父在嗎”,又寫明了童子回答說“師父采藥去了”。接下來賈島應(yīng)該問“到哪里采藥去了”,但詩里又省略了,而是用童子的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把賈島要問的和他要回答的全概括了,甚至把賈島尋隱者不見的失落情感也清清楚楚地表露了出來。本來用一二百字才能寫明白的事,只用了20個字就表達清楚了,可見賈島是多么注重詩歌語言的提煉,其功夫又是何等老到。 與李白、李商隱并稱唐代“三李”的李賀同樣如此,他身背錦囊,騎著毛驢四處漫游,偶得一句立即寫下來,裝在背上的錦囊里,回來以后便字斟句酌地提煉苦吟,用他母親的話說,簡直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所以,他才能詠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雄雞一聲天下白”、“黑云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絕唱。有些名句,毛主席在他的詩詞里都有引用或點化。賀知章在詩歌語言提煉上功夫同樣深厚。他存世詩作只有十幾首,但首首都提煉得十分精到。像他寫的《詠柳》,就是其精品中的精品:“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边@是一首歌頌春天的詩,但作者沒有泛泛寫春天景色,而是把春天的勃勃生機濃縮在柳樹上,著力吟誦春天用碧玉將柳樹裝扮得滿樹泛綠,枝條變得像絲絳一樣柔軟,給人一種“春歸送綠柳先得”(筆者語)的鮮明感觸。提煉得更加精絕的是下一聯(lián),作者先是設(shè)問: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接著,作者頗富想象力地把二月春風(fēng)比喻成“剪刀”,做出了十分形象的回答,讓讀者很快便能想象到,手拿這把“剪刀”的自然是春天。這種景色我們在初春都能看到,但能提煉出這么令人叫絕的詩句,恐怕唯賀知章是瞻了。詩詞語音的提煉,是詩詞創(chuàng)作的基本功,就像沙里淘金、蚌里取珠一樣,只有學(xué)會語言的“淘金術(shù)”、“采珠術(shù)”,才能從要表達的千言萬語中,提煉出像金子和珍珠一樣精粹而閃光的詩詞語言。
二、“煉句”功在“煉字”
愛好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的朋友,恐怕都知道“推敲”這個故事: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路上他騎在驢背上反復(fù)大聲吟誦“鳥棲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這句詩,還不停地用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開始想用“推”字,后來又想用“敲”字,到底用那個字更精美傳神,一直拿不定主意。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地沖撞了他的儀衛(wèi)隊,被隨從人員推擁著帶到韓愈面前。賈島說明事情的緣由,并當場吟出那聯(lián)詩,請韓愈指教。韓愈駐馬沉吟良久,對他說道:“還是用‘敲’字好,這樣顯得對主人更尊重些?!本瓦@樣,一字“敲”定,使賈島這句詩成為流傳至今的名句,“推敲”也成為人盡皆知的典故。這個典故告訴我們,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在“煉句”,“煉句”功夫在“煉字”。古人在這方面有很多深刻論述。宋代胡仔在《苕溪漁潭叢話后集——孟浩然》中說:“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石成金也?!闭驗槿绱?古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非常注重“煉字”。唐代詩人盧延讓在《苦吟》一詩中寫道:“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 險覓天應(yīng)悶,狂搜海亦枯”;唐代詩人皮日休也有“百煉為字,千煉成句”之說。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寫《泊船瓜州》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的“綠”字,先后改過十多遍,用過“到”、“過”、“滿”、“入”、“吹”等字,最后定下來用了“綠”字,一下把春天帶給江南岸的蓬勃生機給寫活了。確實,在古體詩歌里一個字提煉得好,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作用,足以把一聯(lián)詩乃至全首帶活。宋代詩人蘇軾寫的《有美堂暴雨》一詩:“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币粋€“底”字吟出了雷電裂地的雷勢,一個“撥”字吟出了厚云低垂的云勢,一個“立”字吟出了風(fēng)吹浪舉的風(fēng)勢,一個“飛”字吟出了暴雨斜傾的雨勢,讀后立馬讓人感到自己同詩人一樣,就處身在這場雷電風(fēng)雨交加的險境中。宋代詩人陸游寫的《游山西村》中的“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疑”字、一個“又”字,不僅把上下兩句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還將詩人感覺前方已無路可走的迷茫彷徨心理,突然又看到有幾間茅舍的小村的興奮愉悅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至今,人們還常常用這句詩來激勵自己,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悲觀失望,要看到前途和希望。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游園不值》中“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則用一個“關(guān)”字和一個“出”字,把充滿勃勃生機的春色給寫活了。每當吟詠這句詩,總會感到濃濃的春意正撲面而來。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寫一首好的古體詩歌,必須發(fā)揚“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的精神,一個一個字地推敲,力爭從浩若瀚海的字詞中搜出最貼切、最生動、最出彩的字來。
三、“煉功”源于閱歷學(xué)識淵博
那么,古體詩歌語音提煉的功夫從何而來呢?總結(jié)古代詩歌名家的經(jīng)驗,大抵可概括成三條途徑:首先,要擁有淵博的學(xué)識??v觀古代,大凡詩歌創(chuàng)作頗有建樹的詩人,都是勤奮好學(xué)的人。唐代“詩仙”李白從小就愛讀書學(xué)習(xí)。他“五歲誦六甲(道教編的《六甲天書》),十歲觀百家(諸子百家論著)”,“十五觀奇書”,“軒轅(上古)以來,頗得聞矣”,并經(jīng)常動筆模擬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絢麗的辭賦,這為他后來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奠定了雄厚的學(xué)識基礎(chǔ)。宋代詩人陸游從小就勤奮好學(xué),在他的屋子里堆滿了書,有的書放在書架上,有的書擺在書案上,有的書堆在床上,室內(nèi)沒有不放書的空間,所以他住的屋子被稱作“書巢”。 他的飲食起居都和書在一起,只要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兒女不去看他,就手不釋卷。他讀起書來精神特別專注,屋外刮風(fēng)、下雨、打雷、落冰雹,竟一概不知。由于他勤于讀書、學(xué)識淵博,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大詩人。古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想提高詩歌創(chuàng)作水平,提煉出優(yōu)美的詩句,就要多讀書,積累豐富的學(xué)識?!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詩歌創(chuàng)作成功者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要多讀哪些書呢?古詩詞是一定要讀的,喜歡寫現(xiàn)代詩的也要讀一些現(xiàn)代詩;還要多讀一些游記類、抒情類的散文;各種知識類的書籍應(yīng)廣泛涉獵,以豐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寫詩時涉及到某方面的知識,軼事典故也好,歷史人物也好,山水花鳥也好,自己又不具備不熟悉,起碼要到網(wǎng)上查一查,以彌補自己有關(guān)知識的缺失,開拓自己的視野和思路。其次,要具備豐富的閱歷。詩歌本身就是借物(事)詠志、借景抒情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可以說,有閱歷方有詩歌,沒有閱歷就沒有詩歌。很多人都知道,曹操寫過一首氣勢磅礴、想象豐富的寫景詩《觀滄海》,但卻鮮有人知道這首詩的來歷。公元207年,曹操(魏武帝)為了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北方,親率大軍遠征烏桓。當年秋天,曹操徹底殲滅烏桓主力,班師歸來時特意登上我的故鄉(xiāng)的碣石山,面對“眾水朝宗來眼底”的雄壯景象,他吟出了《步出夏門行》(又名《碣石篇》)組詩,《觀滄?!肥沁@一組詩的第一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如果曹操沒有這次閱歷,他能吟唱出這么美的詩賦來嗎?“詩圣”杜甫一生寫詩1400余首,與他人生閱歷豐富是分不開的。他在青年時代就曾數(shù)次漫游。19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20歲時,用幾年時間漫游吳越;24歲時,開始齊趙之游,可以說他游遍了華夏的名山大川;走上仕途以后,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他,一直因受朝中奸臣排擠而不得志,親眼目睹了朝廷的腐敗和民間的疾苦;他到中年,又恰逢安史之亂,國內(nèi)烽火四起,一直過著顛簸流離的生活,深深感受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沉重負擔。這些都給他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絕不能把游山玩水的旅游和人生的膚淺經(jīng)歷與閱歷等同起來;只有把握景物特質(zhì)和社會人生本質(zhì)的親身經(jīng)歷,才稱得上閱歷;也只有具備這樣的閱歷,才能寫出真實反映景物和社會人生的詩歌來。韓愈吟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就是很好的例證。其中首聯(lián)“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得尤其精彩逼真:初春的毛毛細雨,就像酥油一般滋潤;剛剛泛綠的小草,遠看是綠色的,近看卻沒有顏色了。是啊,春天剛剛降臨人間,小草開始冒頭返綠,站在遠處看一片草地,視覺上會感覺到淺淺的綠色,但當走近細看時,每棵草顏色就大不相同了,有的初呈鵝黃色還沒返綠呢。你看,韓愈對景物的觀察多么仔細獨到!這才叫閱歷,有這樣的閱歷,才能“提煉”吟哦出好詩歌來。每位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的愛好者,應(yīng)該認真汲取古人的這些經(jīng)驗,通過山河游歷、為人處世,不斷積累自己真正的閱歷。再次,要懂得語法修辭。要把詩句“煉”得很精到,就必須懂得語法修辭。尤其是每句詩歌的謂語,在字詞的運用上,要特別注意推敲和“提煉”。不論是動詞做謂語,還是名詞、形容詞做謂語,只要一字用好用巧,就可以把一句詩乃至全首詩帶活。唐代詩人王維吟的《觀獵》一詩 ,是寫一位將軍在渭城(渭水北岸咸陽故城)狩獵活動的。其中第二聯(lián)“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寫得尤其精彩。令清人沈德潛嘆為觀止,贊道:“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边@兩句詩,每一句都是“主謂主謂”結(jié)構(gòu)的復(fù)合句,第一句“草”(主)“枯”(謂)“鷹眼”(主)“疾”(謂),第二句“雪”(主)“盡”(謂)“馬蹄”(主)“輕”(謂)。兩句中的四個謂語字“枯”、“疾”、“盡”、“輕”,提煉得確實令人叫絕?!翱荨焙汀氨M”字,把渭北初春新草尚未萌發(fā)、積雪剛剛?cè)诨木吧鑼懙梅浅YN切到位;“疾”和“輕”字,則把“鷹眼”因“草枯”而特別銳利、“馬蹄”因“雪盡”而絕無滯障的狩獵聲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讀者面前。鷹發(fā)現(xiàn)獵物、馬追逐獵物雖然隱而未寫,但因“疾”字和“輕”字用得俱妙,這層意思已經(jīng)躍然紙上,且顯得詩味更加雋永、意境更加耐人尋味。這也正是遣詞造句在古體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人民武警報社原社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