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瘙癢,是指陰囊皮膚瘙癢異常而言。本癥,在古代醫(yī)韋上記載的癥名不一,(諸病源候論)稱“陰下濕癢”,(外科正宗)、(外科大成)等稱“陰囊風”,(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稱“繡球風”。主要癥狀為奇癢、疼痛。慢性期,陰囊皮膚增厚、鱗屑、結(jié)癡、皸裂,皮色黯紅,丘疹融合或苔蘚樣變,問有輕度糜爛滲出,夜間作癢...
濕熱蘊結(jié)陰囊瘙癢與陰虛血燥陰囊瘙癢:前者由于素體肝經(jīng)郁熱,外感風濕之邪。與肝熱相搏,濕熱不得外泄,循肝脈下注陰囊,則瘙癢異常。后者則因肝腎陰虛,化燥生風,燥盛于內(nèi),風搏于外,陰囊皮膚不得滋養(yǎng),故見瘙癢。
下焦寒濕陰囊瘙癢:下焦為肝腎所居,若素體腎氣不足,肝脈不調(diào),或久居卑濕之地,或受霧露雨水所浸,寒濕之邪浸及陰囊,因而出現(xiàn)瘙癢。
常見證候
濕熱蘊結(jié)陰囊瘙癢:初起陰部干燥癢極,喜浴熱水,甚者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癢異常,搔破浸淫流水,痛如火燎,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陰虛血燥陰囊瘙癢:陰囊瘙癢,奇癢難忍,坐臥不安,陰囊皮膚粗糙變厚,搔破出血,抓痕血痂,兼見口渴,心煩,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
下焦寒濕陰囊瘙癢:陰囊潮濕,瘙癢較輕,兼見腰膝瘦軟,小腹墜脹。小便不利。下勝腫脹沉重,舌苔白潤,脈沉緩無力。
鑒別分析
濕熱蘊結(jié)陰囊瘙癢與陰虛血燥陰囊瘙癢:濕熱蘊結(jié)之證,陰囊灼熱癢痛如火燎。搔破流水,發(fā)病較急;陰虛血燥之證,陰囊奇癢時作,抓痕結(jié)有血痂,日久皮膚粗糙變厚,發(fā)病較緩.
下焦寒濕陰囊瘙癢:其特點為,陰囊潮濕,瘙癢較輕?;蛴邢轮[脹,舌苔白潤等,治宜溫經(jīng)散寒,除濕止癢,方用五積散加減。
陰囊瘙癢,與肝腎有密切聯(lián)系。治療上不可見癢止癢,要在調(diào)理內(nèi)臟陰陽氣血的基礎上,佐出祛風,勝濕,散寒,清熱之劑,或參以外治之法,這樣標本同治,方能提高療技。
【證治方藥】
(一)濕熱下注
1,臨床表現(xiàn):陰囊可有丘疹,水皰、膿皰,搔破后出現(xiàn)糜爛滲出、結(jié)痂等變化,瘙癢尤甚,陰囊皮膚紅赤、灼痛。舌紅,苔薄黃膩,脈濡數(shù)。
2,病因病機:嗜食辛辣肥甘。濕熱內(nèi)蘊;或熱水燙洗,濕熱下注而致。
3,治法:清利濕熱。
4,方劑:革碑滲濕湯(《瘍科心得集》)加減,
藥物:萆薛12g、金銀花10g,連翹10g,川牛膝15g,丹皮10g,苦參12g,蒼術10g,黃柏10g,茯苓皮10g,茵陳12g,制大黃10g,生甘草5g。
方義:銀花、連翹、苦參、制大黃、丹皮、黃柏清熱,萆薜、蒼術、茯苓皮、茵陳利濕,生甘草調(diào)中,川牛膝引藥下行。
加減:血熱盛者加生地、赤芍涼血。便秘者制大黃改生大黃通下,皮膚瘙癢者加徐長卿、白鮮皮、地膚子止癢。
5、變通法:烈瘙癢奇甚,陰囊皮膚紅赤、灼痛為主者,可用消風散(《外科正宗》)加減,清利濕熱,祛風止癢,藥如荊芥、防風、石膏、蟬衣、生地、知母、牛蒡子、木通等。
(二)血虛生風
l、臨床表現(xiàn):多由急性期轉(zhuǎn)變而來,反復發(fā)作,日久不愈,陰囊皮膚增厚加深,粗糙如革,瘙癢難忍。舌淡,苔薄白,脈細。
2,病因病機:濕熱久稽,傷血耗津,血虛生風,而致陰囊干燥型濕疹。
3,治法:養(yǎng)血潤膚。
4,方劑:祛風換肌丸(《醫(yī)宗金鑒》)加減。
藥物:大胡麻15g,生首烏15g,懷牛膝15g,天花粉15g,石菖蒲10g,威靈仙10g,苦參10g,川芎10g,當歸10g,蒼術10g,大棗15g,甘草5g。
方義:苦參、蒼術清熱利濕。川芎、當歸、大棗和血養(yǎng)血,天花粉、胡麻、生首烏潤膚,牛膝、石菖蒲通竅,威靈仙祛風。甘草和中。
加減:陰虛者加枸杞子、阿膠、桑堪子養(yǎng)陰血,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益氣,夜間癢甚加珍珠母,夜交藤安神,皮膚增厚粗糙加丹參、丹皮化瘀潤膚。
5,變通法:瘙癢難忍,皸裂疼痛,以血熱為主者,也可用滋陰除濕湯(《外科正宗》)加減,涼血祛風,清熱止癢。藥用四物湯加知母,地骨皮,丹皮、黃芩等,其涼血清熱作用較上方佳。
【外治法】
(一)外洗法
1,處方:大黃30g,黃柏30g,青黛15g,滑石15g,煅龍骨20g,爐甘石20g,兒茶15g,五倍子15g,輕粉10g,冰片5g。
用法:研為極細末,過細篩,混勻瓶裝,經(jīng)高壓滅菌后備用。用時先以0.02%高錳酸鉀溶液洗滌患部,再取藥末調(diào)蓖麻油涂搽,每次隔3~5天,連用3次。
2,處方:苦參30g,川椒45g,蛇床子15g,生黃柏15g,透骨草15g,土槿皮15g,大楓子肉15g,土鱉蟲(去殼切片)4只。
用法:布包煎溺外洗。
(二)藥敷法
處方:生大黃、大黃炭、生地榆、地榆炭各30g。
用法:共為未,以香油調(diào)為稀糊狀,敷于局部,包扎后臥床休息。早晚各1次,連用3日。
【針灸治療】
(一)毫針法
1,取穴:血海、足三里、曲池、犢鼻、三陰交。
方法:毫針刺法,留針15~30分鐘。
療程:日1次,7~10次為l療程。
2,取穴:承山穴向上l寸處,百蟲窩。
方法:毫針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針l次。
療程:日 1次,7~10次為l療程。
(二)耳針法
取穴:肺、腎上腺、神門、皮質(zhì)下、外生殖器。
方法:粗毫針放血,每穴每次出血1、2滴。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5~7次為1療程。
【評述】
急性期,陰囊皮膚紅腫、水皰、糜爛、滲出者為濕熱下注,治以清利濕熱。慢性期,陰囊皮膚增厚、鱗屑、結(jié)痂、皸裂者為血虛生風,治以養(yǎng)血潤膚,必配合外用藥治療,方有療效。
本癥最忌搔抓、揉搓、摩擦、燙洗等,凡熱水、肥皂,鹽水、堿水均不宜應用。只要保證不搔抓、不刺激皮膚,大多患者可迅速好轉(zhuǎn)。忌食辛辣刺激食品,保持心情舒暢,睡眠充足,樹立信心,安心治療,堅持用藥,可提高療效。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局部清潔,衣褲柔軟,減少局部摩擦。忌濫用藥物及用力搔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