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是原生家庭主動影響你,
而是你選擇了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
過于認同等于忽略自我
在家庭中越是被忽視的那一個人,他對家庭的貢獻可能會越高;在家庭中越是能力最強的那個孩子,恰恰有可能是被最被忽視的,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家庭中,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自己的存在地位,才能在兄弟姐妹的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來訪者A已經(jīng)結(jié)婚十多年了,她經(jīng)常會把自己小家庭里的東西拿回娘家,為此丈夫和她爭論過很多次,但是她并不認為這有什么問題。她犧牲掉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其實也是犧牲自己的利益。滿足原生家庭中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需求,更多的是討好和順從,具有一定的取悅成分。
在幼年的時候,自己只有做一個乖乖小孩,不給父母添麻煩,才能獲得爸爸媽媽的認可;或者父母一直告訴他,他的出生是一個意外,那么孩子會感到恐懼,于是學會了一種生存策略。
這種生存策略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滿足原生家庭的利益。這個問題也許他沒有意識到,但他用行動來認同了這種對待,不斷傷害著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
但是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難題,家里的兄弟姐妹需要幫助時該不該幫忙?不幫嗎?這樣的話似乎太沒人性了,甚至有些人會站在道德上譴責自己或者綁架別人。
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大概30多歲了,在家里排行老大。在她小的時候,父母基本上沒有怎么照顧她,反而她還要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這時候父母就會夸她是好大姐。成年以后,當?shù)艿苊妹孟蛩笾鷷r,即使她工作已經(jīng)很累了,也一樣會竭盡全力去幫助弟弟妹妹,如果弟弟妹妹有些事情沒有向她匯報時,她就會覺得很失落,很憤怒,因為在那一刻她的價值感被剝奪了,不再是“好大姐”。
這樣的她生活得太累卻又無法擺脫父母對她的界定,其實如果她能稍微在乎一下自己的感受,不再扮演“好人”,那么她的生命應該會很輕松。
然而一旦過于認同他人對自己的界定,也就會為了成為別人口中的“乖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從“心”走出原生家庭
一位來訪者向我表達了他的困惑,他說他一直沒有從原生家庭中真正走出來,即使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不斷地以各種方式獲得存在感,會每隔兩天就會回父母家小住,父母有任何的事情,他一定會第一時間關(guān)注,第一時間解決,第一時間協(xié)調(diào),因為他害怕被父母忘記。這可能是小時候被父母忽略的創(chuàng)傷。
但是令他驚訝的是,有一天他的孩子問他:“爸爸,你怎么總是不回家,是不是忘了我們?”
這時他才大悟,他讓他的孩子過著他以前被父母忽略的生活。
我們渴望改變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卻又無意地重復著自己討厭的被對待方式,只是對父母深層的認同。
有些朋友認為父母某些方面很糟糕,于是絕不允許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所以活出了與父母相反的對立面,其實這個對立面是你內(nèi)心深處對他們的認同。因為認同,所以才會出現(xiàn)與它對立的一面。
有一些人對我說:“唉呀,我早就想脫離了?!?/span>
但是你真的是想嗎?可能你只是想擺脫某些控制,但并沒有真正從原生家庭中分離,你依舊沒有減弱對原生家庭和父母的依賴,甚至會希望他們能一直照顧著你。
我們經(jīng)常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解或者困惑,例如對關(guān)系的不恰當處理,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nèi)心忠誠于原生家庭,認同父母與他人相處的關(guān)系模式。
如果你能清楚地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那就需要好好與原生家庭做一個告別。
我們所說的告別,是指在心里真正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而不是簡單的抱怨和自責。
成為你自己
我的一位朋友,她非常用心地照顧她的女兒,不能讓女兒離開自己的視線,雖然有保姆和自己的媽媽幫忙照顧孩子,但是她一樣不允許媽媽抱著女兒離開自己的視線,有時會指責媽媽照顧孩子的方式。這里面發(fā)生了什么呢?
其實這是利用對女兒的照顧來暴露更多的東西,可能在表達曾經(jīng)受到媽媽的忽略,而指責是對媽媽的無意識攻擊。
雖然不能夠承認這一點,但是這種母女戰(zhàn)爭的根源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只是到了成年階段后自己有了孩子,這個戰(zhàn)爭才真正地開始爆發(fā),這一點也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個關(guān)于要不要原諒父母的話題,很多網(wǎng)友進行了不同的爭論。
但是我覺得放過比原諒更適合,所謂放過就是放手,不再抓著傷害性的體驗不放。
成年了以后,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東西,不論好與壞,我們都要去承認,去接受,也要學著勇敢放手。
我父親對我的不認同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后來我坦然地告訴他:“你是我的父親,我也很愛你,但是我想做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span>這也意味著選擇了自我負責,承認和接受了曾經(jīng)的不愉快,然后做出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感覺,活出你想要的自己。
于是,我們疑惑了,怎樣才是真正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你要愛自己,也有人把它稱為自我憐憫,其中包括理解自我,接納自我,寬恕自我和自我鼓勵。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今天的我好像已經(jīng)可以愛自己了,但是為什么明天的我又回到了被影響的狀態(tài)里。
有的時候不是原生家庭主動影響你,而是你選擇了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只是你需要一個不用承擔責任的借口。
其實,你需要在不斷的影響中堅守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愛”,對自己負責并鼓勵自己。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你自己,這個時候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才會慢慢減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