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yuǎn)之近,知風(fēng)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衣,去聲。絅,口迥反。惡,去聲。闇,于感反。前章言圣人之德,極其盛矣。此復(fù)自下學(xué)立心之始言之,而下文又推之以至其極也。詩國風(fēng)衛(wèi)碩人、鄭之豐,皆作“衣錦褧衣”。褧、絅同。襌衣也。尚,加也。古之學(xué)者為己,故其立心如此。尚絅故闇然,衣錦故有日章之實。淡、簡、溫,絅之襲于外也;不厭而文且理焉,錦之美在中也。小人反是,則暴于外而無實以繼之,是以的然而日亡也。遠(yuǎn)之近,見于彼者由于此也。風(fēng)之自,著乎外者本乎內(nèi)也。微之顯,有諸內(nèi)者形諸外也。有為己之心,而又知此三者,則知所謹(jǐn)而可入德矣。故下文引詩言謹(jǐn)獨之事。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惡,去聲。詩小雅正月之篇。承上文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也。疚,病也。無惡于志,猶言無愧于心,此君子謹(jǐn)獨之事也。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相,去聲。詩大雅抑之篇。相,視也。屋漏,室西北隅也。承上文又言君子之戒謹(jǐn)恐懼,無時不然,不待言動而后敬信,則其為己之功益加密矣。故下文引詩幷言其效。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笔枪示硬毁p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鈇鉞。
假,格同。鈇,音夫。詩商頌烈祖之篇。奏,進(jìn)也。承上文而遂及其效,言進(jìn)而感格于神明之際,極其誠敬,無有言說而人自化之也。威,畏也。鈇,莝斫刀也。鉞,斧也。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周頌烈文之篇。不顯,說見二十六章,此借引以為幽深玄遠(yuǎn)之意。承上文言天子有不顯之德,而諸侯法之,則其德愈深而效愈遠(yuǎn)矣。篤,厚也。篤恭,言不顯其敬也。篤恭而天下平,乃圣人至德淵微,自然之應(yīng),中庸之極功也。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弊釉唬骸奥暽谝曰瘢┮??!痹娫唬骸暗螺捜缑?,毛猶有倫?!吧咸熘d,無聲無臭”,至矣!
輶,由、酉二音。詩大雅皇矣之篇。引之以明上文所謂不顯之德者,正以其不大聲與色也。又引孔子之言,以為聲色乃化民之末務(wù),今但言不大之而已,則猶有聲色者存,是未足以形容不顯之妙。不若烝民之詩所言“德輶如毛”,則庶乎可以形容矣,而又自以為謂之毛,則猶有可比者,是亦未盡其妙。不若文王之詩所言“上天之事,無聲無臭”,然后乃為不顯之至耳。蓋聲臭有氣無形,在物最為微妙,而猶曰無之,故惟此可以形容不顯篤恭之妙。非此德之外,又別有是三等,然后為至也。
上第三十三章。子思因前章極致之言,反求其本,復(fù)自下學(xué)為己謹(jǐn)獨之事,推而言之,以馴致乎篤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贊其妙,至于無聲無臭而后已焉。蓋舉一篇之要而約言之,其反復(fù)丁寧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學(xué)者其可不盡心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