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摘 2008年12月2日
河南省洛陽市王先生:我是一位商人,過去精力十分充沛,每天平均僅休息四五個小時。但是近半年來總感覺自己“不在狀態(tài)”,疲勞乏力、嗜睡、記憶力減退。到醫(yī)院做過許多檢查,也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后來,進行“疲勞量表”測定后,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綜合征。請問,對慢性疲勞綜合征中醫(yī)是如何調理的?
河南中醫(yī)學院一附院腦病內科金杰博士說,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fā)病原理目前尚不清楚,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與過度勞累、病毒感染、免疫異常、內分泌失調等有關。中醫(yī)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屬“虛勞、內傷發(fā)熱、失眠”的范疇,即由于慢性持續(xù)性的勞心勞力過度,導致氣血虧虛、功能紊亂,從而使病人出現(xiàn)脾胃內傷。
在調理上,中醫(yī)有許多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方劑對患者有比較好的效果。對于出現(xiàn)疲勞無力癥狀的患者,可選用升陽益胃湯;失眠可選用酸棗仁湯;急躁易怒可選用丹梔逍遙散;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可選用歸脾丸等。另外,有許多補益類的中藥對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也有很好的效果,如西洋參制劑、紅景天制劑、黃芪制劑、冬蟲夏草制劑等,這類制劑既可以緩解癥狀,又可以調節(jié)免疫力。
來源:網(wǎng)摘 2008年4月2日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建議使用的一個疾病名稱。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現(xiàn)嚴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熱、頭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癥狀,有時淋巴結腫大而影響正常生活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以前對這種疾病的認識不足,把很多這樣的患者都誤診為神經(jīng)衰弱。為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一個診斷本病標準。
(1)主要標準:必須具備下列2項:①新近起病的嚴重而虛弱性疲勞,持續(xù)至少6個月。②沒有發(fā)現(xiàn)引起疲勞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藥物成癮、中毒等。
(2)次要標難:要求至少有以下癥狀中的8種癥狀:廣泛的頭痛,肌肉痛,關節(jié)痛,發(fā)熱,咽喉痛,頸部或腋窩淋巴結疼痛,肌肉無力,輕度勞動后持續(xù)24小時以上的倦怠感,精神神經(jīng)癥狀(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困難、抑郁等),睡眠障礙,突然發(fā)生的疲勞等。
(3)客觀標準:至少具有以下癥狀、體征中的2項:低熱(口腔體溫37.6~38.0℃或肛門體溫37.9~38.8℃);非滲出性咽喉炎、咽喉部疼痛,持續(xù)時間較長;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輕度腫大,有壓痛。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專家們初步研究認為與eb病毒的感染有關,專家們的研究仍在深入之中。由于本病常常有低熱、咽喉疼痛及淋巴結腫大等表現(xiàn),所以,它與神經(jīng)衰弱是不同的疾病。
來源:網(wǎng)摘 2008年12月2日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以長期極度疲勞為突出表現(xiàn)的綜合征,多發(fā)于20-50歲的人,婦女更為多見,??砂榈蜔?、頭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疼痛、失眠等癥狀。至今該病的確切病因不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制定的慢性疲勞綜合征診斷標準為:病人無因可查并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疲勞并非勞累引起,也不能經(jīng)由休息恢復,疾病的起始有明確的時日,伴有器官功能受損。病人具備下述4種或4種以上癥狀:記憶衰退或思維渙散、咽痛、淋巴結觸痛、肌肉痛、關節(jié)痛(數(shù)個)、頭痛、精力無法因睡眠而恢復、勞動后的疲乏持續(xù)24小時以上。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種虛衰性病癥。此病不僅出現(xiàn)在國家機關中層以上干部以及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屬于中青年(30-50歲)在事業(yè)上需要奮發(fā)向上的那一族,也常見于處于高考前的高三學生,女性病人多見。
慢性疲勞綜合征,屬于中醫(yī)虛勞的范疇。乃因體質虛弱,積勞內傷,形神過耗,漸至元氣虧損,臟腑機能衰退,氣血生化不足所至。在隋代《諸病源候論》中,用五勞、六極、七傷來概括虛勞,對這些癥候的描述與慢性疲勞綜合征相似。根據(jù)“虛則補之”、“損者益之”、“勞者溫之”的治療原則,本病治療措施:(一)中醫(yī)治——補腎健脾,解郁活血:女貞子、旱蓮草、百合、熟地、茯苓、白術、太子參、柴胡、郁金、丹參、雞血藤、紅棗,水煎服,按體質虛實增減其藥與量。(二)定期體檢,及早防范病變。(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動以養(yǎng)身,靜以養(yǎng)心,動以活血,靜以養(yǎng)血,促進氣血沖和,促進臟腑和諧。(四)合理膳食,葷素結合。飲食多樣化,常吃新鮮蔬菜、水果。不吸煙,不酗酒。(五)調節(jié)心態(tài)。多做善事,助人為樂,幫助他人,快樂自己。計較少,快樂多,心情好,氣血和。
來源:網(wǎng)摘 2007年4月18日
慢性疲勞者常有疲倦乏力感、健忘、失眠、注意力下降,可伴有頭痛、頸背痛,關節(jié)肌肉酸痛、眼睛干澀以及抑郁、焦慮、緊張等心理上的癥狀,有的人還會伴有消化功能方面的障礙,如腹脹、便秘等。
《黃帝內經(jīng)》中說:“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本褪钦f,良好的健康依賴于能夠順應四時的變化調整作息,松緊有度的起居規(guī)律和心理上的平和。而多數(shù)慢性疲勞者都會反映每天休息(尤其是夜間休息)的缺乏、飲水量的不足、心理緊張的持續(xù)存在,概括起來說,“緊”遠大于“松”導致身體臟腑氣血的失調。
對于慢性疲勞者的癥狀,針灸治療會有較好的效果,針刺背部穴位如肝俞、脾俞、心俞、腎俞等對肝脾等臟腑功能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配合風池、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頭頸部和四肢穴位可以有效地緩解疲勞、消除疼痛、改善焦慮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每次針灸20~30分鐘即可。對癥狀明顯、但又比較忙碌的上班族可以選擇每周進行兩到三次的針灸,癥狀較輕者可以每周或者兩到三周進行一次針灸。對于一些怕針的人,砭石療法也有較好的效果,其方法是以砭石按揉相關的穴位,調理氣血的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針灸、砭石治療可改善慢性疲勞者的睡眠質量差、頭痛等癥狀,但患者也應主動調整作息時間,晚上不宜安排過多的活動,以靜養(yǎng)為主,入睡最好不要晚于十一點,做到松緊有度。
中國中醫(yī)藥報 2010年4月7日
本報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 孫月霞 劉孝姬
時下,因工作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慢性疲勞綜合征開始在都市人中流行和蔓延開來。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二院針灸科主任孫遠征教授指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病,此病病情糾葛纏綿。中醫(yī)治療該病手段非常豐富,諸如針灸、中藥、按摩及中藥膳食營養(yǎng)等,有助于疏通經(jīng)絡、調和陰陽、調理臟腑、調補氣血,調動人體潛在的自穩(wěn)調節(jié)功能,達到消除疲勞、減輕疼痛、調整睡眠、改善認知等目的。
中藥療法
孫教授介紹說,慢性疲勞綜合征可納入中醫(yī)“虛勞”、“郁病”等范疇,而中藥方劑中的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等均是很好的對癥成方。中醫(yī)認為,七情致病往往直接傷及內臟,古典醫(yī)籍曾描述說:“七情人之常性,動之則先自臟腑郁發(fā),外形于肢體”,強調本病病位在脾、腎、肝三臟,其基本病機主要責于脾虛、腎虛、肝實。六味地黃丸可用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足心熱、遺精盜汗的腎陰虛型等,是滋陰補腎的經(jīng)典方。而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湯加減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補脾胃,可用于四肢疲乏、精神疲憊、煩躁易怒、食欲不振的肝郁脾虛之證。
針刺艾灸療法
孫遠征教授臨床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根據(jù)就診者全身癥狀、舌質、舌苔、脈象,對慢性疲勞綜合征予以辨證分型,為針灸配穴提供了依據(jù)。如屬精神萎靡、頭暈腦鳴、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腰膝酸軟、四肢欠溫、夜尿偏多的腎虛心怯型患者,針刺百會、印堂、氣海、關元、內關、神門;屬面色潮紅、烘熱盜汗、心悸心慌、心煩易怒、神倦喜臥而不得眠、口舌生瘡、頭目眩暈、腰足酸軟、小便色深、大便偏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的陰虛陽亢型者,針刺肝俞、腎俞、太沖、照海、三陰交;屬面色少華、肢體麻木、心悸怔忡、健忘多夢、脅肋疼痛、婦女月經(jīng)不調、舌淡苔薄、脈細弦或細澀的肝郁血虛型者,針刺太沖、行間、期門、足三里、血海、陽陵泉;而屬全身倦怠、四肢困乏、頭重如裹、口淡口黏、納谷無味、胃脘痞悶、腹脹便溏、寐不安寧、苔白滑、脈濡滑的脾虛濕困型者,則針刺夾脊穴、腎俞、脾俞、肝俞、中脘、關元、氣海、足三里。
在以上配穴處方的基礎上配合電針,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或沿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脈走行拔火罐;或在針刺后用多功能艾灸儀加以隔物艾灸;或通過中藥熏蒸儀直接將活血行氣、化濕蠲痹的藥液以蒸汽形式透入皮膚等手段,以緩解腰背疲勞,達到行氣活血、舒筋止痛、消瘀散結及強經(jīng)通絡、祛風散寒的目的,從而改善肌肉痙攣、肌肉疲勞的癥狀。
推拿療法
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病人,孫遠征教授倡議,臨床上亦可用推拿手法按摩頭部經(jīng)穴,如百會、四神聰、神庭、風池;同時,可選取身體背部督脈及膀胱經(jīng)俞穴推拿,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腰陽關。頭部推拿可清利頭目,鎮(zhèn)靜安神;背部屬陽,是臟腑經(jīng)氣輸注的部位,推拿可調補全身陽氣,調整失衡的臟腑功能;配合其他部位的推拿,能使全身經(jīng)脈充養(yǎng)、氣血調和,則疲勞、失眠、疼痛、乏力諸癥自消。
中國中醫(yī)藥報 2009年12月31日
□ 胡獻國 湖北遠安縣中醫(yī)院
慢性疲勞綜合征(CFS),是以持續(xù)性疲勞、失眠、思維不能集中以及身痛發(fā)熱等全身衰弱疲勞表現(xiàn)為特征的疾病。該病于1998年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雖未見有近期的生命危險,但全身各臟腑機能的衰弱對健康影響較大,因此,值得臨床醫(yī)生警惕。
臨床表現(xiàn):較長時間(6個月以上)的疲乏無力和活動后疲勞加重。兼癥:頭暈頭沉、記憶力減退、思維不集中;失眠、惡夢或嗜睡而醒生疲勞更甚;心慌、氣短、胸悶憋氣;易緊張、易激動、煩燥、抑郁、或恐懼不能自制、或悲傷欲哭;自覺發(fā)熱、伴有頭痛、關節(jié)疼痛、肌肉酸痛、淋巴結腫大;腹脹、脅肋脹痛、食欲不振;平素抵抗力低、易患感冒、尿路感染等疾病。具備上述主癥加3條兼癥者,即可診斷為本病。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為氣血虧虛、肝郁脾虛、心脾兩虛、肝腎陰虛、心腎不交等。選用中醫(yī)藥治療,有明顯效果。
氣血虧虛型: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動則加劇,面色蒼白,唇甲無華,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脈細弱。當以補養(yǎng)氣血,健運脾胃??蛇x用八珍湯加減,藥取黨參、白術、茯苓、黃芪、大棗、荔枝、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阿膠(另煎兌入)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下同)。中成藥可選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補中益氣丸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健脾增力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肝郁脾虛型: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頭暈心悸,胸脅脹滿,納呆腹脹,便溏不爽,腸鳴或腹痛欲瀉,瀉后痛減,舌淡苔薄白,脈弦。當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蛇x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藥取柴胡、香附、佛手、枳殼、丹參、枳實、姜黃、郁金、法半夏、陳皮、茯苓、厚樸各10克。中成藥可選用逍遙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開郁舒肝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
心脾兩虛型: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脈細弱。當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可選用歸脾湯加減,藥取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當歸、黃芪、大棗、遠志、酸棗仁、木香、龍眼肉、肉蓯蓉各10克。中成藥可選用歸脾顆粒,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健脾生血顆粒,每次10,每日2次口服;人參北芪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酸棗仁合劑,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紅景天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肝腎陰虛型: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急燥易怒,或精神緊張,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咽干顴紅,腰膝酸軟,甚或遺精,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當滋補肝腎,育陰潛陽??蛇x用杞菊地黃湯加減,藥取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藥、酸棗仁、茯苓、澤瀉、丹皮、龜膠(另煎兌入)、魚鰾膠(另煎兌入)、鱉甲膠(另煎兌入)、百合各10克。中成藥可選用杞菊地黃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精烏沖劑,每次10克,每日2次沖飲;魚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牛蒡螺旋藻顆粒,每次1袋,每日3次沖飲。
心腎不交型:主要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心煩不寧,健忘多夢,心悸怔仲,腰膝酸軟,甚或遺精,舌尖紅,苔薄黃,脈細弱或細數(shù)。當滋陰降火,交通心腎??蛇x用交泰地黃湯加減,藥取知母、黃連、黃柏、熟地、山藥、酸棗仁、茯苓、澤瀉、丹皮、菊花各10克,淡竹葉、肉桂各5克。中成藥可選用寧心補腎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寧神靈沖劑,每次10克,每日2次沖飲;滋腎寧神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交泰丸,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
中國中醫(yī)藥報 2011年8月22日
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競爭日趨激烈,人們所面對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人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事,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新知識,為自己充電,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從而導致身體透支。此外,由于過于繁忙,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加之沒時間參加體育鍛煉,業(yè)余愛好日益減少,因而不能有效地調節(jié)自己,放松身心,從而導致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fā)生。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在1988年正式命名的一種疾病。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以長期持續(xù)疲勞,休息后不能緩解為主要表現(xiàn),常伴有低熱、頭痛、咽喉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疼痛或僵硬、失眠以及多種神經(jīng)精神癥狀,而各項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卻沒有明顯的異常。
目前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所以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付它的最好辦法是預防與日常調養(yǎng)。
方法一
取穴:太陽穴、前額。
處方:磁石20克,茯神15克,五味子10克,刺五加20克。
用法:先煎煮磁石30分鐘,然后加入其余藥物再煎30分鐘,去渣取汁,將一塊潔凈的紗布浸泡于藥汁中,趁熱敷于太陽穴及前額,每晚1次,每次20分鐘。
功效:寧心安神。
主治:慢性疲勞綜合征失眠者。
方法二
取穴:中脘、足三里、脾俞穴。
用法:將上述藥物洗凈,曬干,研成極細末,裝瓶備用。每次取藥粉15克,用鮮生姜汁調和成稠糊狀,分別敷于上述穴位上,以綿紙蓋好,膠布固定,7日為1個療程。
功效:健脾開胃,理氣除脹。
主治:慢性疲勞綜合征長期腹脹、納呆、神倦乏力等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