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輕輕一攬,便把一部遠古文明全藏在了心里。
叩拜伏羲爺,恰逢一場大雪灑落天水。
雪直撲天水大地。厚厚的雪,就預示著一個豐年的到來!
天水城關(guān)伏羲廟內(nèi),一株唐槐,一株宋柏,一座明清古建筑,太博大啊,太厚重!這是羲皇故里,一塊福澤無邊的大地—— “太皇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主,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今天的天水地區(qū)),蛇首人身,有圣德”(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記》)。伏羲(又稱庖犧、太昊、宓羲、犧皇),在遠古的晨曦中,他首先睜開了一雙睿智的雙眼,“仰則觀象于天,府則觀法于地”……大地之光在這兒啟耀。一畫開天!一種秩序由此而生: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記事,始嫁娶,以動物毛皮為禮,結(jié)網(wǎng)捕魚……這是多么井然有序的生活?。|漢曹植詩曰:“木德風性,八卦創(chuàng)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網(wǎng)罟魚畋。瑟以象時,神德通玄?!贝蟮禄萦诿癖?,于是,我們要奉伏羲爺高高而坐于了我們心靈的高地之上。
伏羲廟天水有兩處,一處是三陽川封臺山上的伏羲廟,另一處是天水市西關(guān)伏羲廟。
卦臺山上的伏羲廟,規(guī)模沒有西關(guān)伏羲廟大,但其歷史是最久遠的——在隋代就有其廟了。而最重要的是,這卦臺山是昔日伏羲氏“始畫八卦”的地方——它承載了一個文明的起源。我多次叩拜卦臺山,我的思緒一次次被凈化。山下的葫蘆河,形似“S”,緩緩而淌,一尾陰陽魚,撲楞楞而起,激起千層浪……伏羲在當年,深思了多久,才“看見”了這尾陰陽魚呢?當這條魚激淋的一瞬,先祖伏羲多日的沉思之門轟然洞開,他隨手畫下了代表天、水、山、雷、風、火、地、澤的八種形象符號: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于是,這尾“魚”以八卦的形式,給我們?nèi)诶[深奧的智慧,演繹出64卦,384爻,成為我們中華文化之根!
真的,在時間的始頭,這塊土地最先呈現(xiàn)出了智慧的光芒!
凌空而矗的卦臺山,氣勢磅礴。從三陽川葫蘆河畔緩緩崛起的山勢蜿蜒而升,草木蔥郁,三折兩蕩著到了山巔。山巔之上,黃土堆夯的卦臺山高高在上——是怎樣而成這座凌空之峰呢——最早的時候,伏羲爺在這個山頭觀看天地變化,于是后人把尊畏、敬仰之情融進來,修成了這座堅固的封臺山,又在卦臺山上修建了伏羲廟,把伏羲爺供奉起來。有一絲風能吹來一粒土,有一絲風又會吹走一粒土,日升日落,歲月反復,卦臺山巋然不動。伏羲爺高坐于我們心靈的最高處,千萬年來護佑著一方平安……
封臺山腳是一片片房舍,整齊、龐大,一襲青瓦。這是秉承西北傳統(tǒng)建筑的房屋,或“馬鞍架”,或“一坡水”,或“千百兩”,在陽光下,它們靜靜而立,顯得祥和而寧靜……伏羲爺?shù)哪_下,好一塊風水寶地??!
天水城區(qū)西關(guān)伏羲廟,規(guī)模最大,現(xiàn)有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有史可考的歷史為明代,廟內(nèi)所存明弘治三年(1490)《新修太昊宮門坊記》碑載:前為□□傅公天和之所建。據(jù)《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述,傅公鼐天和所建“伏羲行宮”時在明成化十九年(1483)左右。伏羲廟原先并不稱“伏羲廟”,而稱“太昊宮”。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才改稱“伏羲廟”。至今,伏羲廟已經(jīng)進行了9次維修。院內(nèi)現(xiàn)存一株1000多年樹齡的槐樹和一株900多年樹齡的柏樹,被稱為“唐槐”、“宋柏”,專家以此推算,遠在唐宋時期,就應有該廟。
此廟建筑格局為兩進三門式。大門上懸“開天明道”牌坊,為清乾隆六年(1714)湟中觀察使楊應琚所題。檐下懸有明嘉靖左副都御史胡纘宗書“與天地準”巨匾。門額榜曰“太昊宮”。中間為穿堂儀門,上懸清代匾額“道啟鴻蒙”。穿儀門而入,就到了伏羲廟主體建筑先天殿。蒼蒼古柏,虬枝蒼勁,先天殿在松柏掩映之下,顯得莊重雄偉,氣勢恢宏。最早,院內(nèi)有64棵松柏,依64卦序而植,如今僅存37株。這些柏樹,樹齡都在500年以上,它們承載著古遠的歲月,在歷史中一路風雨而來。先天殿內(nèi),供奉著伏羲坐像,高3米。伏羲爺手托八卦,身披桑葉,整個造像顯得樸素而又氣宇軒昂。身披桑葉的伏羲座像,呈現(xiàn)出我們遠古先民所具有的樸素氣蘊,使整個座像在向世人傳遞著聰睿、智慧的同時,又給參拜的人們極強的親近感……先天殿頂繪有“先天六十四卦圖”,天機暗藏,向世人昭示著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雪落古廟,伏羲廟在蒼茫中,愈是沉靜、博大,博大到了深不可測。輕輕蜇足于伏羲廟,用心傾聽那從遠古而來的呼吸,覺得時間在這兒凝滯不前了——一棵唐朝的古槐,一株宋朝的翠柏,默默地與你對視,而它的目光在不經(jīng)意間,就把唐時的明月和宋時的陽光拋灑而至你的面前——宇宙萬物的生息似很悠長,但思想的智慧竟然穿越了這種悠長,那一處景物不觸動你的靈魂呢?——依64卦而植的古柏,它暗藏著怎樣的玄機?那條給了伏羲爺靈感的葫蘆河,又蘊含了多少智慧?它經(jīng)年不息的嘩嘩聲,給岸邊生息的人們合成著動聽的樂章,幾千年前,伏羲爺聽出了萬物生息之道!——伏羲爺記下了這些符號,于是,一畫開天,文明肇啟,我們的先民在一種秩序下,開始了井然的生活……
對先祖的尊從是對一種古遠文化緬懷和繼承的最好方式。正月十五晚上,天水的民眾都要趕往伏羲廟,焚香叩拜,祈福求平安。近年來,天水市政府都要舉行隆重的公祭儀式。2005年,天水伏羲公祭大典升格為省級規(guī)格。2000年,伏羲文化研究會在北京成立。2002年9月,國家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考察后,確定天水為“中華始祖”祭祖基地。伏羲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了世界?!叭俗凇彪p目祥和而視,接受萬民的尊敬……
一場大雪之后叩拜伏羲廟。伏羲廟向世人呈現(xiàn)著精深的詩文,而這雪就成了最妙曼的注釋——其實,以天河注水因之而名的天水城,在這里,一場風雨也是注釋,一朵云彩也是注釋,四季更替的日月星辰都是注釋,注釋著羲皇故里這部古老、厚重的詩文……于是,我們叩拜伏羲爺時,就能感受氤氳文氣層層而洗我們的心靈時,自己靈魂的干凈!
我知道,這種根深蒂固的幸福和驕傲,是羲皇故里的人們生活得滋潤而知足的理由。
來源:天之水網(wǎng) 作者:文/唐宏 圖/閆鵬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