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孤僻詩多苦澀,46歲才寫了首歡快的,一首詩就留下兩成語!那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新科進士,后來去哪了?死后無錢下葬!那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年,用一首詩回報天下母親,人人會背!那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少年,雖然一生凄苦,卻用一首詩回了報天下母親!
在唐代詩人中,孟郊算是個另類,由于少時家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孟郊10歲那年,又遭遇父親壯年早逝,母親一人含辛茹苦將他和兩個弟弟撫養(yǎng)成人,正因為此,孟郊和母親有著特別深厚的情誼。
越來越孤僻的孟郊,干脆躲進家鄉(xiāng)不遠的嵩山里,一邊靜坐思道,一邊苦心讀書,希望能通過科舉早點改變命運,但是,卻屢試不中。期間,孟郊開始將自己內心的積怨與對人生的感悟,發(fā)聲為詩。只是,由于人生太過悽苦,孟郊筆下所展現(xiàn)的多是苦澀之語,詩作多寫世態(tài)炎涼,民間苦難,被人送了個“詩囚”的別號。
人生的苦,并非孟郊一人獨嘗,比他年輕28歲的后輩詩人賈島,也是個苦吟詩人。二人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是,相同的遭際不遇,官職卑微,一生窮困,讓他們結為同好,因而被人并稱為“郊島”。孟郊“一生空吟詩,不覺成白頭”(《送盧郎中汀》);賈島“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相傳他“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魏泰《臨漢隱居詩話》)。兩人都憤世嫉俗,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孟郊與賈島的這種簡嗇孤峭的詩歌風格,被并稱為“郊寒島瘦”。
孟郊雖然窮困不堪,但是,卻一生尊奉母命,手不釋卷,終于在46歲那年得中進士。多年的辛苦守望,終于迎來云開日出,沉浸在巨大幸福之中的孟郊,一改往日艱澀風格,揮筆寫下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格調歡快的小詩《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于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后》。詩的前二句,將作者過去失意落拓的處境和現(xiàn)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今昔對比,突現(xiàn)今朝躍入新天地時的思緒沸騰;“齷齪”原意是骯臟,這里指不如意的處境?!胺攀帯贝颂幨侵缸杂勺栽冢皇芗s束。
往昔的困頓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題名令人神采飛揚。
后兩句說他在春風里洋洋得意地跨馬疾馳,一天就看完了長安的似錦繁花,表現(xiàn)出極度歡快的心情。
迎著浩蕩春風得意地縱馬奔馳,好像一日之內賞遍京城名花。
《登科后》全詩節(jié)奏輕快,一氣呵成,在“思苦奇澀”的孟詩中別具一格。尤其是后二句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更成為人們喜愛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風得意”、“走馬觀花”兩個成語流傳后世。
仔細想來,孟郊這樣的“得意忘形”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前兩的科考失利給他的打擊太深,每次名落孫山后,他都有詩敘情的。第一次的《落第》詩,是一首五言律詩: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
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
雕鶚失勢病,鷦鷯假翼翔。
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第二次的《再下第》為五言絕句,其詩曰: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一夜睡不好,多次醒來長嘆,每次做夢都太短,來不及夢到回家就醒了。兩度赴京考試都落第,只有淚流滿面地面對長安花景。
前后幾首詩對照著來讀,其間的反差太大,孟郊登科后的“得意忘形”也遭受了后人的詬病。宋人國材說他:“失意處牢騷幽憤過甚,得意后便爾驕穉放蕩,何語未免寒態(tài)?!?/strong>意思是說,得意固然可喜,切忌不要得意忘形,否則就太小家子氣了。
另外,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也說:“余嘗讀孟東野下第詩云:‘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暗堑?,則自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坏谥檬?,喜憂至于如此,宜其雖得之而不能享也。”
“雖得之而不能享”,一語道盡孟郊的不幸余生。雖然考中了進士,拿到了步入仕途的入場券,但是,孟效此后的人生,卻并沒有得到什么改觀,反而更加凄苦。
原來,孟郊進士及第后,并沒有被及時安排職務,只得東歸洛陽,告慰母親。此后,他雙開始了游歷天下的“走讀”生活,直到貞元十七年(801年),51歲的孟郊又奉母命進京應銓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可以這樣說,孟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母親在推著他前行。
溧陽縣尉雖然是卑微之職,但是,至少給了他一個安身立命之所,從而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為報母恩,他便將母親接來溧陽。期間,孟郊寫下了他的另一首傳世佳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但是,去千里之外做個縣尉,并非孟郊所愿,因而到任后根本不可能盡職盡責地做好縣尉。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積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于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這樣的窮困生活,孟郊在忍受了兩年后,終于忍無可忍,于貞元二十年(804年)選擇了掛冠辭職。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馀慶愛孟郊之才,聘其為水陸運從事,試協(xié)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陽,他們一家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元和九年(814年),鄭馀慶調任興元尹,他又奏請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孟郊欣然前。但是,還未到任,孟郊就于同年八月二十五日(814年9月12日)暴卒于河南閿鄉(xiāng)縣(今河南靈寶),終年64歲。孟郊死后,無錢安排后事,好友韓愈與樊宗師聞訊,才湊資為他擇地安葬。
在現(xiàn)代人的印象中,古代讀書人能進士及第,就能過上一步登天的富貴生活,其實不然,其中的變數(shù)太多太多,有許多人登科后,默默無聞地老死鄉(xiāng)下。孟郊的從“春風得意”到“死無葬地”,就是最好的例證。
(圖片來自網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