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熱映,吸引了大批家長帶孩子一起觀看。據(jù)媒體報道,不少家長看到了影片中蘊藏的“教育經(jīng)”,從“魔童”哪吒身上看到了自家“熊孩子”的影子,并從哪吒的父母和師父身上學(xué)習(xí)到了教育之道。
影片給哪吒打造的人設(shè),是一個出生即帶有魔性的超級“熊孩子”,他任性使氣,到處闖禍。面對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問題兒童,哪吒的父母和師父始終沒有放棄他,或盲目揮舞棍棒教育他,而是以最大的耐心包容他,用愛和智慧把他引向正途。這是影片傳遞出的重要教育價值觀。
哪吒是藝術(shù)化、夸張化了的大號“熊孩子”,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熊孩子”雖言行沒那么出格,但他們與眾不同的人格特征、行為模式,總是讓家長和老師頭痛不已。“熊孩子”從何而來?有觀點認為“熊孩子背后必有熊父母”。平心而論,如此“指控”對很多家長來說并不冤枉,大量“熊孩子”的出現(xiàn),背后往往是家長無原則地縱容放任的后果。當(dāng)然,也有家長抱怨自家孩子“生性頑劣”,實在難以管教。顯而易見的是,把一個天資聰穎、性格溫良、勤奮上進的“好孩子”培養(yǎng)成材或許要簡單得多,家長和老師也要省心得多,但現(xiàn)實中,近乎完美的“好孩子”似乎總是別人家的,大部分孩子難免或多或少存在缺點和不足。
家有“熊孩子”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怎樣對待他們。面對孩子的另類、個性,家長首先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盲目給他們貼上“熊孩子”甚至“壞孩子”的負面標簽,這樣只會給孩子更多消極暗示,使他們逐步走向與父母和老師對抗的道路。如此一來,教育效果將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作為家長,正確的方法,應(yīng)是以最大程度的愛與包容給孩子傳遞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引領(lǐng)孩子健康成長。最近,浙江寧波一位小學(xué)生的爸爸王先生,暑假花了20多天,把日本經(jīng)典動漫電影《千與千尋》的故事,用7000多字的文言文改寫出來,極大地激發(fā)了女兒學(xué)習(xí)古文的興趣,現(xiàn)在孩子已在嘗試用文言文寫作。有媒體評價道,這位爸爸達到了“陪讀新境界”,無數(shù)網(wǎng)民更是感慨“又是別人家的爸爸”。其實,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這樣的文化修養(yǎng),但每個家長都可以學(xué)習(xí)這位父親教育女兒、表達愛意的方式——走心。
每逢暑假,坊間總會流傳家長為孩子報班花費幾萬元乃至十幾萬元的消息,但與此同時,孩子因過重的學(xué)習(xí)壓力而與父母爆發(fā)沖突,甚至做出離家出走、輕生等極端行為的新聞,也不時出現(xiàn)。問題何在?孩子沒感受到父母的愛,父母自以為是的“愛”成了孩子不能承受之重。一些父母只知為孩子花錢報班,卻不懂得拿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長,這種所謂的“愛”只是癟了錢包卻沒有走心,假使孩子從父母那里感受不到真正的愛,而總是感到無盡壓力,家長即便花錢再多,也是無用。
育人如植樹,需適當(dāng)修剪旁逸斜出的枝丫,讓主干茁壯生長。面對存在各種問題的孩子,僅有愛是不夠的,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不少家長總是一廂情愿地希望孩子符合某種理想模板,結(jié)果經(jīng)常事與愿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孩子顯然有失公允。作為家長和老師,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然后因勢利導(dǎo),讓孩子的優(yōu)點成為他最顯著的正面標簽。正像影片中的哪吒,雖“魔性”十足、愛惹是生非,但他同時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勇于斗爭的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杰出品質(zhì)。其實,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類似的閃光點,讓孩子自身的“人性”戰(zhàn)勝其“熊性”,使其閃光點戰(zhàn)勝瑕疵,這或許就是教育的奧義。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這話看似絕對,卻自有其道理。并非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一些孩子甚至天生自帶“魔性”“熊性”,但家長和老師要相信孩子天生具備“天使”的屬性,唯其如此,才有助于他們順利長出可供翱翔的翅膀,而非在無盡的批評指責(zé)中黯然折翼。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