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注釋】
▲疾:痛恨。
▲沒世:指到死;永遠,終身。
▲名不稱[chèn]焉:名不符實,空有虛名。王陽明《傳習(xí)錄》:稱[chèn]字應(yīng)讀去聲,亦聲聞過情,君子恥之之意。
【譯文】
孔子說:“君子痛恨自己一生名不符實。”
【學(xué)而思】
古注多認為“沒世而名不稱焉”,“稱”是稱贊,贊美之意,希望死后名垂青史,流芳百世。這雖是人心所向,無可厚非,但境界上還是低了一等,不是君子追求的最終目標(biāo),也與上章意思相反,不符合君子追求“天之道,利爾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天人合一境界。
青史留名的思想應(yīng)該是受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所影響。(見《史記·七十列傳·伯夷列傳》)
【知識擴展】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span>
【譯文】孟子說:“所以名聲超過實際,君子認為是恥辱的事。”
《史記·孔子世家》: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qì]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譯文】孔子說:“不成啊,不成啊!君子最痛恨的是名不符實啊。我的理想主張行不通了,我有何面目見后世子孫???”于是根據(jù)歷史記載寫成《春秋》一書,上始于魯國隱公,下止于魯國哀公十四年,一共記載了魯國十二個國君的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