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70000精兵被殲,只繳獲沖鋒槍1100多支,怎么這么少?
我國是較早將沖鋒槍投入到實戰(zhàn)的國家,早在1920年代時,各路軍閥部隊中便或多或少地裝備沖鋒槍了,尤其是當時的長官衛(wèi)隊中裝備沖鋒槍非常普遍。這個長官衛(wèi)隊當時也稱為是特務團/營/連或手槍團/營/連,它不僅僅是承擔衛(wèi)隊的角色,很多時候也是精銳突擊隊。比如西北軍中著名的大刀隊,其實就是各級手槍隊,它除了裝備大刀外,也普遍裝備有駁殼槍、沖鋒槍和比較好的馬步槍。在近戰(zhàn)中,無論是白刃突擊還是近戰(zhàn)火力都是有保證的。尤其是使用沖鋒槍的話,那效果自然很好。在大多數(shù)軍閥部隊將沖鋒槍列為精銳部隊裝備時,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卻開始大量仿造湯姆遜沖鋒槍,由于產量較大,因此晉綏軍的普通步兵中也裝備了沖鋒槍,使得沖鋒槍成為了步兵班武器,一般每個班都有一支沖鋒槍,有的裝備會更多。作為從晉綏軍中一路打出來的名將傅作義,其麾下部隊中也較早裝備和使用了沖鋒槍。按照晉綏軍當時的裝備標準,一個步兵團可裝備沖鋒槍100余支,這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是不錯的標準了。無論是在軍閥混戰(zhàn)還是在與日軍作戰(zhàn)的過程中,晉造沖鋒槍也成為了晉綏軍的一大特色。如果部隊訓練得當?shù)脑?,在近?zhàn)中這類武器還是有很大殺傷力的。1938年底,傅作義就任第八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到第二年初便率8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出走綏遠,就此脫離了閻錫山的掌控,從此自己成一系。由于傅作義的大本營在綏遠,因此其麾下部隊也常被稱為是綏軍。一開始傅作義的綏軍兵力并不多,除了其原本的35軍之外,主要就是收編來的偽軍和綏遠當?shù)氐牡胤杰?。馬家軍和中央軍一部當時也歸傅作義指揮,但是傅作義不能干涉其人事,故而這些部隊不在綏軍系統(tǒng)中。到抗戰(zhàn)勝利后,綏軍的規(guī)模仍然不大,主要就是35軍、暫編第3軍以及一些獨立騎兵和地方部隊,只有幾萬人的規(guī)模。一直到解放戰(zhàn)爭開始后,傅作義將勢力范圍拓展到察哈爾,隨后傅就任國軍華北“剿總”總司令之后,其綏軍的規(guī)模才逐步擴充起來。到平津戰(zhàn)役前,傅作義除了留守綏遠的部隊外,在華北的部隊共計有4個軍12個步兵師,此外有1個騎兵師和3個整編騎兵旅,戰(zhàn)役期間還新建了3個師、重建了5個師,另有直屬部隊和地方部隊等,總計有不下20萬兵力。這個兵力數(shù)雖然龐大,但實際戰(zhàn)斗力主要靠老部隊,即35軍、104軍和105軍,這三個軍中各有一個傅作義的老牌主力師,其他師大多也是從綏遠帶出來的老部隊。平津戰(zhàn)役時,105軍和104軍、101軍一部部署在張家口,104軍主力在懷來,101軍在北平,35軍也駐北平,但擔負有機動作戰(zhàn)的任務。簡單說就是,傅作義將自己的嫡系部隊都配置在了平張線上,有退守綏遠之意。我軍發(fā)動平津戰(zhàn)役的根本目的在于全殲傅作義集團,既包括其綏軍,也包括在華北的中央軍。所以戰(zhàn)役的要務是既防止傅作義集團渡海南撤,也要防止其西逃綏遠老家。因此后來我們打張家口,主要就是想吸引傅作義最精銳的35軍來援,然后把35軍給抓住,使得其西逃之策無法實施。由于傅作義當時對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的情況不了解,其果然如我軍所愿投入了35軍,最終35軍主力在新保安被圍殲,第104軍主力在解救35軍時也被殲滅,而張家口的105軍貿然突圍,也被全殲。經過平張線上的這一系列戰(zhàn)斗,傅軍3個精銳軍的主力大部被消滅,對平津戰(zhàn)役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其中在新保安之戰(zhàn)中,我軍殲敵16000余人,在張家口圍殲突圍傅軍中,殲敵54000余人(注:不包含前哨戰(zhàn)中的殲敵數(shù)),僅此兩戰(zhàn)即消滅傅軍精銳70000余人。通過查閱我軍戰(zhàn)績通報,在新保安之戰(zhàn)中繳獲沖鋒槍390支,在圍殲張家口傅軍之戰(zhàn)中繳獲沖鋒槍754支,合計繳獲沖鋒槍1144支。我們在前面說過,晉綏軍早期裝備沖鋒槍的標準是一個團100余支,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三團制步兵師可裝備300到400支沖鋒槍。在新保安和張家口兩戰(zhàn)中繳獲的沖鋒槍只夠裝備三個晉綏軍時期的步兵師,如果考慮到有些沖鋒槍在戰(zhàn)火中損壞未能繳獲,那么最多傅軍原有的沖鋒槍也只夠裝備4個師的。然而在新保安和張家口突圍戰(zhàn)中,傅軍被殲滅了7個整師、2個整編騎兵旅,此外還有輜重汽車團、保安團、野炮營等直屬單位,這就說明當時傅軍裝備的沖鋒槍數(shù)標準連早期晉綏軍的一半都不到。按照我們從繳獲數(shù)據推斷的情況分析,傅作義的部隊當時不大可能將沖鋒槍裝備到步兵班,而是像之前的軍閥部隊那樣,將這些沖鋒槍裝備在各級的衛(wèi)隊和直屬單位中。當時傅作義部隊中的普通步兵班,應該就是輕機槍加步槍的配置。這些沖鋒槍應當有一部分是晉綏軍時期遺留的武器,還有的則是老蔣給劃撥的。當然美式沖鋒槍,當時主要裝備在中央軍,尤其是中央軍美械部隊中,傅作義盡管名義上受到重用,但是這種利器老蔣恐怕是舍不得劃撥多少的。比如當時同樣不錯的美式卡賓槍,在這兩戰(zhàn)中一共繳獲只有150多支,美式沖鋒槍數(shù)可能是卡賓槍數(shù)的幾倍,但不大可能全都是。而當時美式沖鋒槍在中央軍嫡系部隊中的裝備標準是多少呢?像新1軍、新6軍,每個軍幾乎有4000多支,而像74軍這樣的部隊,也有3000支左右。1948年時,國軍兵力和武器損耗過巨,調整了武器裝備的配置,暫定的美械軍裝備沖鋒槍數(shù)為1493支。也就是說,人家中央軍嫡系經過簡配后,實際裝備的沖鋒槍也比傅軍當時70000名精銳實際裝備的沖鋒槍要多。由此可見當時中央軍和雜牌軍之間的武器差距之大。1948年平津戰(zhàn)役時,東北我軍的裝備已經超過了國軍中央軍,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傅作義的部隊跟東野交手時往往就是不堪一擊。拋開別的因素不談,光是火力一項,東野部隊就占有相當大的優(yōu)勢,傅軍幾年來哪見過這個陣勢?其實早在遼沈戰(zhàn)役結束后,杜聿明曾飛赴北平,在跟傅的交談中強調過東北野戰(zhàn)軍的武器裝備和戰(zhàn)斗力,對此傅作義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傅作義認為東北野戰(zhàn)軍大戰(zhàn)之后不會入關,華北我軍當時還沒有吃掉其全部的實力。由于戰(zhàn)場形勢的變化,老蔣當時給了傅作義組建新部隊的編制,而且允許其進行美械武器的分配,甚至同意傅作義可以直接接受美援武器。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認為通過接受美械武裝新老部隊,其麾下無論兵力規(guī)模還是戰(zhàn)斗力都會得到增加。那么到1949年之后,他手中的實力無疑會更強。只不過東北野戰(zhàn)軍的提前入關使得傅作義的計劃全盤粉碎,其老部隊幾乎全被我東北、華北部隊殲滅于平張線上。在戰(zhàn)役過程中傅作義雖然真正拿到了不少美械,卻只能裝備在新部隊了。比如當時新建的311師,每個步兵連就有40多支湯姆遜沖鋒槍、10多支半自動步槍、12挺303機槍,但是老部隊基本都打沒了,這些新部隊裝備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是在北平和平起義后,轉手到人民解放軍手中,從而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來了。 甲骨堂 談人文歷史,閱風土人情
90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