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樊噲,早年曾以屠狗為業(yè),劉邦的老鄉(xiāng)。他后來有三個身份:皇后呂雉的妹夫、鴻門宴上的救命恩人,西漢大將軍及左丞相。
?、眲钣腥蠊Τ技瘓F,樊噲?zhí)幱谧詈诵牡呢S沛集團
我們知道,劉邦以一介亭長,能在秦末亂世中崛起并開創(chuàng)漢室江山,不僅與他本人的能力相關,也跟他身邊的三大功臣群體息息相關。這三大功臣群體分別是:以豐沛(碭)人為主的豐沛集團、中途加入劉邦隊伍的張良陳平等人,異姓諸侯王如韓信英布等。
這三個群體之間的關系,就像滾雪球一樣,豐沛集團最核心,其次是半路加入的,最外面則是諸侯王。
其中,豐沛集團是跟劉邦一起鬧革命,比如樊噲、夏侯嬰、蕭何等,張良陳平則是半路加入革命,至于韓信、彭越、英布等,則是因為利益走到一起的聯(lián)盟。
當劉邦還是一介平民的時候,蕭何即“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劉邦觸犯秦法,是夏侯嬰“坐高祖系歲余,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主動為其開脫責任。
更關鍵的是,豐沛故人集團是劉邦起事的基本力量,當劉邦率領碭郡的部下兵臨沛縣城下時,其中一部分人與劉邦里應外合,奪取了沛縣。
用今天的話來說,豐沛功臣集團是劉邦的基本盤,正是他們的凝聚力,無論成敗都始終跟隨,如蒯成侯周紲,沛人,最初以舍人從劉邦起事,“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之心”,正是因為他們維持著隊伍的穩(wěn)定,才使得劉邦散而復聚,屢敗而屢起。
豐沛功臣集團不僅赤膽忠心,而且打起仗來也不含糊,《史記》在樊噲傳中載其“先登”10次,“斬首”11次,因為戰(zhàn)功顯赫而“益爵”加官16次。此外,彭城慘敗后,劉邦士卒多逃散,夏侯嬰駕車載劉邦西走;曹參“圍取雍丘。王武反于外黃,程處反于燕,往擊盡破之”;灌嬰“從還,軍于雍丘”,擊敗叛將魏公申徒,與曹參會師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樊噲“還至滎陽,以將軍守廣武一歲”,與主力成抵角之勢,從而迅速將戰(zhàn)線穩(wěn)定下來,為韓信的反擊和爭取英布等創(chuàng)造了條件。
劉邦作為反秦主力的地位確定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能人加入,其中包括平民出身的陳平、酈食其酈商兄弟、韓貴族后裔張良、秦故御史張蒼等,這部分人由于其突出的才能和戰(zhàn)功獲得了劉邦的認同和信任,并對其委以重任,言聽計從。
和這兩個群體不一樣的是異姓諸侯王集團,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期間,一共分封了7個異性諸侯王。他們是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齊王韓信(后為楚王)、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不過,劉邦分封他們并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在漢弱楚強的形勢下,為壯大自己力量,孤立項羽,廣泛交結同盟的結果。
?、矂顨⒐Τ??錯,他打擊的重點是異姓諸侯王集團
在楚漢戰(zhàn)爭中,諸侯王們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然而,諸侯王在戰(zhàn)爭中形成了強大的實力,使得劉邦對他們忌憚不已。隨著戰(zhàn)爭的進展,劉邦與他們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公元前203年,楚軍圍困滎陽,事態(tài)危急時,韓信竟乘機請封齊王;次年,劉邦與韓信、彭越約定會擊項羽,韓、彭卻爽約,差點導致劉邦功敗垂成,最后不得不擴大三人封地。
雖然正處于亡楚的關鍵時刻,劉邦不 能發(fā)作,“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但在這以后,劉邦就暗下決心準備鏟除異姓王了。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就開始逐一收拾異姓諸侯王集團,最早是燕王臧荼,包括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和有手足之情的故友燕王盧綰。
要么帶軍隊出擊,要么施以刑罰,僅僅用幾年時間就消滅了勢力強大的諸侯王集團。
相比之下,豐沛功臣集團日子卻過得很滋潤。
開國之初,“所封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初置18侯中,豐沛碭地區(qū)的人員占了11個,而余下的幾乎全部與這三角地帶鄰近。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侯年表》中載147侯,籍貫在豐沛碭三地的51人,占了1/3強,朝中重臣更是如此。
樊噲屬于最早一批跟隨劉邦的豐沛故人,曾經在戰(zhàn)場立下無數戰(zhàn)功,又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性命,且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媭為妻,和劉邦算是連襟。
簡直是功臣中的功臣,核心中的核心。
這樣的人,為什么也會被劉邦列入死亡名單呢?
?、彻诒忍爝€大,關系比誰都親——劉邦為什么要殺樊噲?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身兼功臣和親戚身份的樊噲,居然也被劉邦列為誅殺對象,這件事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其后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于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zhí)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劉邦聽人打報告說,樊噲要在他死后誅殺所寵愛的戚氏和打算立為太子的趙王如意。他立刻決定派陳平和周勃去就地斬首樊噲——如果不是劉邦已經油盡燈枯,或者陳平堅決執(zhí)行圣旨——樊噲早已經成為刀下亡魂。
那么劉邦為何要殺樊噲呢?
前面說過,劉邦能做皇帝,有三大功臣集團基礎,在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之后,朝廷之中只剩下豐沛功臣集團和張良陳平等謀士為主的功臣集團。
劉邦晚年寵幸戚氏以后,想廢黜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這件事上,劉邦本人的意愿非常強烈,《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
但是,從朝廷角度來看,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朝臣們,都持反對意見。劉邦最后沒辦法,只能裝病不見大臣。
尤其是在大敗英布之后,劉邦病得越厲害,越感到來日無多,就越想換太子,無論重臣怎么勸諫都不聽,就有了商山四皓的出場,而劉邦在看到這四個老頭之后,與戚夫人說道:
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但是,經驗豐富的劉邦在被迫放棄更換太子的念頭時,看到了一個更加可怕的征兆:呂后家族實力無人能比。
一方面,更換太子一事上,他是絕對少數,幾乎所有有分量的大臣都支持呂后。
一方面,如果是太子劉盈繼位的話,必然會更加強化呂后家族的實力并危及劉氏江山。
可是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是風燭殘年,無論如何也沒法采取措施壓制呂后一黨,但他仍然是大權在握的皇帝,所以他聽到有人報告樊噲打算興兵作亂的消息后,并沒有去判斷是否真實。
而是直接下令將樊噲予以就地誅殺,完全不顧及此前的功勞,完全不顧及呂后的考慮。
此時的呂后,也不敢干預,只能在悲傷中等待樊噲的命運落幕。
而陳平周勃一旦沾上樊噲的鮮血,以后再想投靠呂后也絕無可能。
可是,劉邦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要死了。
他死后,就沒人聽他的了。
陳平周勃一起耍了小聰明,保下了樊噲的性命,討好了呂后,為自己在劉邦身后贏得一個不敗之地。
但人生真的那么簡單嗎?
孝惠六年,樊噲卒,子伉代侯。伉代侯九歲,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
呂后死了后,周勃等人發(fā)動政變,誅滅諸呂,其中就包括樊噲的妻子和兒子。樊噲不死,大概也是一樣的下場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