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老人從動彈不得到站立行走
一針治偏癱技術(shù)
取穴: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左下肢癱,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癱,在右下肢取穴,反之亦然。
不論病程長短,病情輕重,軟癱或是硬癱,均是一針一穴。
部位和手法
取穴時令患者仰臥床上,針刺下肢穴時,側(cè)下肢呈半屈曲位,大腿與小腿呈直角,由腓骨小頭向后約8cm外取穴。即由腓骨小頭為起點,股二頭肌肌腱上緣外取穴。
直刺,進針約7-10cm,進針后增速捻針,弱刺激,每捻針半分鐘,停1分鐘,共留針15分鐘。
針側(cè)下肢捻的同時,囑病人患側(cè)上肢略外展,掌心向上,在前臂尺內(nèi)緣,取尺骨的中心點,以此中心點偏頭側(cè)約1.5cm外取穴,沿尺橈骨的上緣直刺,深約5-8cm。方法同下肢穴。
治療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一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3天再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一般治療1-2個療程即可。
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以1986年“全國第二次腦血管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臨床療效評定標準依據(jù)。
痊愈:病殘程度為0級,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能干輕微體力活者;
顯效:病殘程度1-2級,能獨立行走或需失扶拐杖行走;
有效:病殘程度3-4級,上下肢功能有改善,可獨立行走,但需人隨時照料;
無效:治療前后上下肢功能無明顯變化者。
體會
一般情況下,上肢穴進針后,患難與共側(cè)下肢即可屈伸或見肌肉收縮或抬走;下肢進針后,患側(cè)的上肢即可活動。表現(xiàn)為內(nèi)旋、外旋、內(nèi)收或抬起或見肌肉收縮。
總之,每針1次都可使患側(cè)肢體的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針后配合功能鍛煉。一般要選擇神志清晰,腦水腫已基本消失的病人進行針刺。在急性期2-3次即可下床活動,個別病人治療1次即可痊愈。
一般來說,病程愈短,療效愈好。年齡大小對治療反應無明顯差異。在針健側(cè)的上肢或下肢盡力活動。以觀療效!
本法有取穴少,療效快之特點。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歡迎留言交流。
輕松轉(zhuǎn)載,給偏癱患者及其家庭帶去一份希望!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