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三大基石:儒釋道
提到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就應該曉得,指的就是儒釋道三教思想。
儒家,以孔孟為代表,主要是講仁、義、禮、智、信,從而使自己能達到“明德”、“至善”的境界。追求的是做圣人。
釋家,也就是指佛教思想,以戒定慧三學為剛要的修行之法,提倡五戒“殺盜淫妄酒”,以戒生定,以定生慧,從而達到內(nèi)心清凈,不生煩惱,直達入究竟涅槃的境界。追求的是超脫六道,不入輪回,直到成佛。
道家,分為道家思想和道教。道家思想則以老子為主,但老子并未創(chuàng)立道教,只是留下了一部《道德經(jīng)》,為后來的道教提供了一個思想的基礎,而道教創(chuàng)始人則為張道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張?zhí)鞄煟饕羌狭嗣耖g神仙信仰,方術(shù),以及內(nèi)丹,符箓等。
道教在修行上,又分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不同。
正一派主要是符箓科儀為主,出家后可以住家也可以住廟,可以結(jié)婚生子,做生意等都沒有限制。而全真派則和佛教出家基本一致,也有各種戒律,并以修身養(yǎng)性為主,追求得道成仙。
簡單總結(jié),儒家追求的是做圣人;佛家追求的是徹底的覺醒,從而成佛;而道教則追求的是做神仙,或長生不死。
自古有言:“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儒釋道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能說因人而異,對于誰來講,又針對何事來講。不論是什么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法。
儒家主要是談論人道的問題。而佛家主要是講修行解脫的問題。道家則談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各有偏重,各有所長。
但若要論修行之法,佛學更為究竟,主要是以通過修行使自己了悟本性,從而用慈悲之心,又去救度一切眾生,提倡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修行之法。
從煩惱解脫的角度來講,佛家論的最好,因為深入的剖析了煩惱的來歷,如何產(chǎn)生的,以及又講了種種對治煩惱的辦法。
當然,我前面也講過,不論是什么法,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都是最好的。
在金剛經(jīng)中有一句話說:“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古往今來,不分中外,一切能夠有悟道的圣賢之人,都是在無為法方面得到了啟示,只是各自領悟程度上有些微的差別而已,但是在結(jié)果上,卻是殊途同歸的。
就好比水杯就是無為法,有的從上往下看,有的從正面看,有的從背面看。那么看到的形狀,顏色,也都會有一些差別。當然,如果要究竟徹悟,就要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到,才能真正明白。
當然,只要能讓自己的內(nèi)心清凈,安寧,不論什么法,都是最好的法。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不同眾生因不同根氣,因緣而適合不同的法。也就是孔子所講的,因材施教。所以沒有那個法是最好的,也沒有那個法是最差的,關(guān)鍵是要因人而異,看誰用,何時用,做什么用。
不論是修儒,還是修道,還是修佛,都提倡一個修字。
儒家的論語,并非讀讀背背就可以了,而是要一點一滴的去踐行孔子的教法,才能從中獲益。
只要能做到仁義禮智信,就能來世再得人身。
而修佛和道也是如此,修道修好了可以去天道,但依然是在輪回之中。而修佛則是超越六道,不入輪回,當然,到這個時候,也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了。
儒在人道,道在天道,佛則超越六道。當然,這是從修行所追求的最終結(jié)果來講的。
不過,對于我們來講,單一的文化已經(jīng)不足以使我們覺醒了,故而儒釋道都要有所領悟才可以。這也就是南懷瑾老師所講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