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原則的父母,注定養(yǎng)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人世間的悲劇,來得總是猝不及防,又觸目驚心。
四天前,一位23歲的大學(xué)生,用刀捅死了自己的母親。
這位母親名叫王紅,家里還有一個8歲的女兒由爺爺奶奶照看。
為了方便陪讀,她就租住在兒子學(xué)校附近的小區(qū),在小區(qū)超市找了工作。
22日王紅下班之后,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兒子,二人發(fā)生了言語爭執(zhí),沒想到兒子居然拿出尖刀,刺向母親.....
更令人心碎的是,在王紅去世之前的15分鐘里,她沒有喊一句“救命”。
有人猜測,她當(dāng)時可能嚇壞了,可能沒想到兒子居然用如此殘忍的手法對付她....
還有人說,可能是母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為孩子的將來打算,忍著巨大的痛苦,也要保護孩子。
我為你掏心掏肺,付出了全部,你卻狼心狗肺,親手把我送上絕路。
曾聽到過很多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盡心盡力地把孩子養(yǎng)大,卻根本沒有換來孩子的半點尊重、關(guān)愛和感謝。
在他們的眼里,父母對我好,那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dāng)然的。
“感恩教育”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一點點地耐心引導(dǎo),需要家長在平日里就潛移默化,做好孩子的榜樣。
下面這四種家長,很難培養(yǎng)出懂感恩、知進退的孩子。
不知孝順,自私自利
這幾天,我一直在陪小好讀《格林童話》。
里面有則小故事,有一家人很嫌棄自己的老父親,每天都讓他呆在火爐旁的灰堆里,吃飯只給一只很淺的小木碗,盛的食物都是剩飯剩菜,分量少得可憐。
有一天,這家的爸爸發(fā)現(xiàn)兒子在角落里用力削著什么,他過去一看,兒子手里也是一只小木碗,和老父親那只一模一樣。
他問兒子為什么要這么做,兒子說:“這個以后是給你和媽媽用的,就像爺爺現(xiàn)在那只一樣。”
爸爸驚呆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影響了兒子與父母相處的看法。
家庭是根,孩子是果。果實出了問題,就往家庭的氛圍、教育方式上追根溯源。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一則泰國公益廣告,感動萬分。
短片的主角是一位鄉(xiāng)村小學(xué)老師,名叫芭作,有一個得了老年癡呆癥的母親。
為了照顧好母親,芭作每天都會帶母親去上課,讓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很多家長對此舉表示不滿:
“這是學(xué)校呀,又不是他家?!?/p>
有人說,芭作完全可以請個保姆在家照顧母親嘛;
有人擔(dān)心孩子會受到不好的影響,打算讓孩子轉(zhuǎn)學(xué);
校長迫于壓力,找到芭作,委婉地跟他表示,愿意請專人照顧他的老母親;
芭作沒有同意,他實在不忍心、也不放心讓別人來照看母親。畢竟,現(xiàn)在母親是他的所有啊。
正在芭作和校長談話的時候,芭作的母親走失了。
令芭作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自發(fā)地組織起來,開始尋找平時和他們一起“上課'的老奶奶。
而芭作班上的家長們也發(fā)現(xiàn),孩子們漸漸地被老師所影響,也學(xué)會了感恩自己的父母,向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愛。
有的孩子在媽媽送他上學(xué)時,破天荒地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也要給你開車;
有的孩子放學(xué)回到家,會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則小短片,看得米藍熱淚盈眶。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懂得感恩,首先你自己就要做個孝順父母的家長。
其實孩子們就像是一張張白紙,家長的行為,會在他們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和投影。
你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孩子就怎樣對待你。
極度寵溺,有求必應(yīng)
這種情況,尤其在爺爺奶奶帶的家庭里,表現(xiàn)得格外明顯。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波波,小時候生過一場大病,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肉,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嘴里怕摔了。
波波大晚上說想吃烤鴨,爺爺就能立馬跑出去很遠給大孫子買;
波波看到幼兒園小朋友有最新款的樂高玩具,回家只要哭一哭,奶奶立刻去銀行取錢去買;
波波在幼兒園打了別的小朋友,爺爺奶奶親自趕到學(xué)校去給被打孩子的家長賠禮道歉......
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雖然不太贊成過度溺愛孩子的做法,但想想老人帶孩子辛苦,也不好多說什么。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波波被養(yǎng)得越發(fā)刁蠻任性。
有一次爺爺答應(yīng)晚上給他做紅燒魚吃,但那天去菜市場晚了,沒有買到新鮮的魚。
波波回家一看,桌上沒有自己心心念念的魚,當(dāng)下大哭大鬧,把老兩口辛苦做了一下午的一桌菜都推到地上,開始哇哇大哭。
為什么你對孩子的“愛”,卻根本無法換來孩子的回報?
因為他在你這里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說白了,你在孩子的心中,只是滿足他需求和物質(zhì)欲望的工具。
一旦這種“供需關(guān)系”的平衡被打破,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生出怨恨之情。
怪不得有人曾說過,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盡情地寵溺他吧。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根本不會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也不會體諒他人的不易和辛苦。進入社會之后,也終將會為他的自私任性付出代價。
窮養(yǎng)自己,富養(yǎng)孩子
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吃飯,席上,媽媽把兩只雞腿一只給了我,一只夾到自己碗里。
我覺得很不好意思,準(zhǔn)備把雞腿夾給孩子,朋友制止了我,然后對孩子說:“青青,米藍阿姨是客人,雞腿要夾給她吃,媽媽為了做這桌飯,辛苦了一天,所以需要吃個雞腿,補充下體力?!?/p>
青青也很懂事,沒有大哭大鬧,反而又往媽媽碗里添了好幾塊肉:“媽媽辛苦了,你多吃點?!?/p>
為什么要傾盡所有來對待孩子,舍不得為自己付出一點呢?
如果孩子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就會對這樣“不對等”的現(xiàn)象習(xí)以為常。
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就一定要讓他們看到為人父母的辛苦。
矯枉過正,動輒責(zé)怪
但是,我們也有一點必須要明白:要讓孩子懂得感恩,體諒父母,并不是要把這些話時時刻刻掛在嘴邊。
“我們這么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你這個白眼狼,我們真是白白對你這么好!”
這樣的話,千萬千萬不要對孩子說。
記得我讀大學(xué)的時候,有個舍友,平時很少聽她談?wù)撟约旱母改福埠苌偻依锎螂娫挕?/p>
我們有時候跟她開玩笑,說她是個”小白眼狼“。
后來才知道,她的父母大學(xué)時候就不再給她任何錢了:”我們養(yǎng)了你18年,你應(yīng)該知道感恩,還好意思伸手問我們要錢?“
不僅如此,父母還把她從小到大的花銷一筆筆詳細記錄在筆記本上,要她長大之后全部'還給他們”。
這樣要求孩子強行“回報'的做法,恰恰是對親情的殘酷抹殺。
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應(yīng)該從生活細節(jié)、點點滴滴來著手,而不是用這些粗暴的話語來時刻”提醒“,讓孩子心里自然而然對父母產(chǎn)生隔膜和代溝。
我們不是要讓他們言聽計從、感恩戴德,而是要讓他們學(xué)會對別人的付出表示尊重和感激,明白家人的辛苦和不易,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皩⑦@種美德的烙印,永遠刻在他們的心中。
原創(chuàng):米藍
編輯:發(fā)發(fā)
如果你有關(guān)于育兒、教育見解,歡迎給米藍投稿:pangbinbin@youmi.net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