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年講閱讀tips小指南:
◆ 讀黑色字正文,迅速了解基礎內(nèi)容;
◆ 讀黑色字正文+紅色字標注,豐富史料補充;
◆ 讀綠色字+藍色字,更多標注,提供中信社科好書書目延展閱讀;
◆ 后臺回復關鍵詞 大事件免費獲得制作精美的 羅馬滅亡大事件神秘卡片
1453年5月29日,作為帝國的最后一任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在捍衛(wèi)這個與自己同名的城市的戰(zhàn)斗中,與士兵一起沖入敵陣再也沒回來。
自公元前753年建國以來,歷經(jīng)了2200年漫長時光,古羅馬的最后一絲余暉,終于在奧斯曼蘇丹的炮火中消逝。
羅馬,對于很多人來說,等同于古代歐洲。按理說,這種級別的存在,一旦面臨滅亡應該是寰宇皆驚、四海震動,恨不能舉全歐之力以抗敵。但是事實卻非如此。
所以,無論皇帝多么英勇,羅馬又滅亡了。
之所以說又,是因為回看歷史,羅馬其實滅亡了不止一次。本期的年講歐洲,我們講講大而不能倒的羅馬,是如何一次次倒下的。
第一次
共和之死
恢弘的羅馬帝國,其核心疆域的擴張和影響力傳遞,羅馬共和國時期就已經(jīng)完成大半。從公元前509年羅馬從王政轉(zhuǎn)為共和以來,可以說羅馬一直在不斷的強大再強大。但是,期間也有那么幾次羅馬差點就提前掛掉了。
最危險的一次是在公元前390年。
這時的羅馬已經(jīng)不再是困窘于狹小山丘的蕞爾小國,通過維愛戰(zhàn)爭的勝利,羅馬終于走向了統(tǒng)一意大利的康莊大道。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羅馬內(nèi)部發(fā)生了分歧,他們居然排擠走了當時最有能力,也是維愛戰(zhàn)爭決定性人物卡米盧斯。
就在他們內(nèi)部吵的不亦樂乎的時候,來自北方的高盧人輕易的就殺進了羅馬城。之前得到消息的人們都從城里逃走,而留在城里的元老院成員被悉數(shù)屠戮殆盡。
此時,如果高盧人能將乘勇追窮寇,那羅馬就會成為古代史書里又一個被遺忘的國度。不過可惜的是,高盧人的目的并不是征服,而是掠奪。
所以就在高盧人一邊打一邊搶的拖延中,正是那個之前被羅馬人擠兌走的卡米盧斯,從流放地重新組織部隊,以一個又一個勝利趕走了高盧人,收復了羅馬城,讓羅馬變得比之前更加強大。所以,卡米盧斯也被尊稱為羅馬的第二創(chuàng)建者。
再后來就是公元前218年,發(fā)生的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迦太基軍漢尼拔,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爾卑斯山,以橫掃之勢將羅馬軍隊打得稀里嘩啦。
還好,有了上一次的經(jīng)驗,雖然被嚇尿了,但羅馬人這回沒有忘記抵抗。他們先是采用了堅壁清野加游擊的戰(zhàn)略,讓漢尼拔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于公元前212年開始逐漸的扳回戰(zhàn)爭勢頭;隨后,羅馬又祭出一招“圍魏救趙”,讓大西庇阿直接攻擊北非迦太基的老家。漢尼拔別無他法,只得從意大利撤回,并在于大西庇阿的戰(zhàn)斗中落敗,成就了對方的一世英明。
在整個戰(zhàn)爭期間,漢尼拔曾經(jīng)一度非常接近羅馬城,但是卻始終未能觸碰到羅馬城墻。其實不止是他,自高盧入侵以來長達700年,羅馬城再也沒有被外族攻克。等到羅馬消滅迦太基統(tǒng)治了地中海,又打散馬其頓收了希臘之后,外部的力量已經(jīng)不可能撼動這個龐大的王國。
愷撒非常想當皇帝,也一直在籌備中,但是終究沒有躲過來自元老院的刺殺。參與刺殺的人中有一個愷撒極其信任之人,叫布魯圖。由于其母是愷撒的情婦,所以平時愷撒常以“我的兒子”來稱呼他。布魯圖也一度被人八卦為是愷撒的親兒子。所以,當愷撒看到手持利刃的布魯圖,留下一句“是你嗎,布魯圖”就不再掙扎,用大紅的斗篷裹住了臉伏倒在地。
愷撒未竟的事業(yè),由他的養(yǎng)子屋大維繼承。經(jīng)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外征內(nèi)斗,屋大維終于在愷撒死后15年被授予“奧古斯都”的稱號。雖然屋大維一生自稱“第一公民”,但后世公認他就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第二次
帝國之死
屋大維當政時給帝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雖然也短暫經(jīng)歷了四帝內(nèi)亂,但根基依然很穩(wěn)。在安敦尼王朝時期的五賢帝,尤其是圖拉真的統(tǒng)治下,帝國達到了全盛。我們所謂的幅員500萬里,人口5000萬余,并且與同期的東漢分立于亞歐大陸兩端的超級帝國,指的就是這一時期。
從公元393年到公元395年的三年間,在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一共做了三件大事兒,正好一年一件。分別是在393年宣布基督教為國教;394年平定西部的篡位者歐根尼烏斯,完成羅馬帝國最后一次統(tǒng)一;然后,就是在395年臨終之時,將帝國一份為二,分別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東部分給長子阿卡迪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
在分家之前,羅馬也經(jīng)歷過一次高盧入侵式危機,入侵者是高盧人的鄰居哥特人。在史稱“阿德里安堡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中,哥特騎兵重創(chuàng)羅馬部隊,并且一不留神燒死了羅馬的皇帝。這次戰(zhàn)役的失敗是羅馬歷史上最慘的三次失敗之一,也被后世史家認為是羅馬帝國走向滅亡的標志。
當然了,這次哥特的入侵同樣不是以統(tǒng)治和占領為目的,所以他們并沒有圍攻君士坦丁堡。在公元382年就是上面提到的狄奧多西一世與哥特人講和,以供給糧食為代價,要求哥特人保護羅馬疆界。這才有了后面的三把火。
說到這里大家也能發(fā)現(xiàn),這時羅馬的中心已經(jīng)不在羅馬城,而是轉(zhuǎn)移到了這座以肇建者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東方城市。
一方面是為了抵抗來自大草原的薩珊波斯,更是為改革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君士坦丁大帝自324開始大興土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旁修建新都君士坦丁堡,號稱新羅馬。
等到395年分家之時,以君士坦丁堡為核心的東羅馬帝國,無論是在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都遠超過西邊的兄弟。甚至,西羅馬帝國都不再以羅馬為首都,而是遷到了梅蒂奧拉努(Mediolanum,今米蘭),后又遷到拉文納。
同樣的,從這一刻起,西羅馬帝國超級悲慘的命運正式開始。
由于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一般也被認為古代歐洲的終結(jié),歐洲大陸從此進入了中古時代。
第三次
版圖之死
君士坦丁堡所在的位置,在希臘時期被稱為拜占庭。所以東羅馬帝國又被稱為拜占庭帝國。東西分家之后,羅馬經(jīng)歷了長達80年的浩劫。西羅馬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也經(jīng)受了巨大的考驗,更有像卡本半島海戰(zhàn)這樣慘痛的失敗。不過,作為整個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組織結(jié)構最為有序的大帝國,拜占庭同樣具備了相當?shù)捻g性和修復能力。
接著,英雄誕生了。
查士丁尼,古羅馬時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向東抗擊薩珊波斯,向南征服汪達爾人收復北非,向西剿滅東哥特讓意大利重歸帝國版圖。
在他統(tǒng)治期間拜占庭帝國光復了包括西班牙在內(nèi)的許多曾經(jīng)屬于羅馬帝國的土地,滅掉了很多日耳曼蠻族王國,結(jié)束了他們對于羅馬的和平長期以來的威脅,使地中海再度成為羅馬的內(nèi)海。拜占庭帝國在這個時期達到了版圖的最高峰。
巨變始于1054年,東正教和天主教的決裂。
這個時候,西部歐洲的權利核心依然是在羅馬,只不過從帝國換成了教廷,從皇帝換成了教皇。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獨立存在的羅馬教會,逐漸發(fā)展壯大,并成為獨立于政治的特殊存在。
在經(jīng)歷了查士丁尼征服后,羅馬教會重新回到了羅馬皇帝的控制(或者說名義上的控制),但隨著拜占庭帝國的退縮,以及后續(xù)帝國希臘化后出現(xiàn)的破壞圣象運動,造成了羅馬教會和帝國的決裂。在著名的“丕平獻土”時候,教皇國正式成立,羅馬教廷和帝國在政治上的正式分離,并逐漸成為了歐洲大陸真正的統(tǒng)治者。
而伊斯坦布爾教會作為帝國的嫡系在這一點上無法和羅馬教廷達成一致,決裂在所難免。
連打了3次對穆斯林的十字軍東征后,在1202年的第4次東征時,十字軍終于把自己的矛頭對準了曾經(jīng)的盟友。1204年,十字軍攻入君士坦丁堡,血洗3日。十字軍東征的虛假榮光在這次搶劫中徹底被拋之腦后。
此番過后,拜占庭八分之三的領土被威尼斯公國占領,剩余的部分被強制分割。直至1261年拜占庭人收復君士坦丁堡,此刻帝國的疆域跟全盛期比起來已經(jīng)微不足道。這時的拜占庭帝國,從版圖上看已經(jīng)死亡。
第四次
最終之死
十字軍浩劫留給拜占庭人太過刻骨的傷痛,以至于他們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對西方的防范,結(jié)果忽略了一直存在于東方的威脅。之所以拜占庭帝國還能繼續(xù)存在將近200年,更多的是因為穆斯林世界也在經(jīng)歷著內(nèi)部的分裂與斗爭。等到奧斯曼帝國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占領了。
拜占庭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作為妥協(xié)是東正教和天主教統(tǒng)一,但是對于羅馬教廷,拜占庭居民并不接受。即便這樣,來自西方的雇傭兵也是少之又少,來自教廷的援助比起他們的承諾要寒酸的多。等到君士坦丁堡僅剩一城孤立于奧斯曼版圖中央時,一切的外部力量已經(jīng)不足為道,接著就發(fā)生了本文開篇的那一幕場景。
拜占庭滅亡,羅馬時代正式落幕。
看到這里,你一定懷疑阿信是不是拾起了小學讀課文做批注的本領...哼哼,事實上阿信最近沉迷于一本將批注做到極致的偵探推理小說《S.》,據(jù)說只有破解了批注中的謎語才能真正讀懂此書,搞得我現(xiàn)在寫一篇文章有什么要補充的也直接批注走起,像這樣:
硬派歷史 · 年講歐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