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脾虛濕困(濕困脾陽、寒濕困脾)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痢疾、肝硬變、浮腫病、白帶過多等病癥具有下述證候者。
主證:輕則脾虛兼濕的證候,重則脾陽虛兼見寒濕的證候。飲食減少,胃脘滿悶,惡心嘔吐,口粘不渴或渴不欲飲,頭重如裹、身困體沉,腹瀉肢腫,或皮膚晦暗發(fā)黃,白帶多。舌苔厚膩,脈緩。
病機:濕重傷脾或脾陽先虛,運化遲緩,致使?jié)駶崂ё?。濕困于上,則口粘,頭重如裹;濕困于中,則飲食減少,胃脘滿悶,渴不欲飲,甚則惡心嘔吐;濕迫于下,則腹瀉,肢腫,白帶量多。寒濕阻于脾胃,膽汁與寒濕相結,故身黃而暗晦。水濕充于肌膚,固身體沉。苔白厚膩,脈緩,均屬脾陽不運,濕濁內(nèi)蘊之象。
治法:運脾化濕或健脾利濕。
藥物:
?。保?font color="#0273c6">健脾:黨參、白術、茯苓、山藥、炒米仁。
?。玻?font color="#0273c6">燥濕:蒼術、厚樸、草果、半夏。
化濕:藿香、佩蘭、砂仁、蔻仁。
利濕:茯苓、米仁、澤瀉、豬苓、車前子。
?。常S證加藥:胃脘滿悶加厚樸;惡心加藿香、佩蘭;腹瀉加山藥、蓮肉;黃疸加茵陳、干姜,頭重如裹加白芷;浮腫加大腹皮、澤瀉。
方例:一般用《和劑局方》之平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合《傷寒論》之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化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