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癥概述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或飲食勞倦,使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膀胱氣化不利,導致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的一種病癥。常常表現(xiàn)為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部位的浮腫。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一般可分為陽水和陰水兩類。陽水發(fā)病較急,多從頭面部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上為著。陰水發(fā)病較緩,多從足跗先腫,腫勢以腰部以下為劇。
水腫發(fā)病率較高,中醫(yī)藥治療效果較好,西醫(yī)學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yǎng)障礙等疾病所出現(xiàn)的水腫可以此為參考進行治療。
2病理闡述
素問·經(jīng)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人體水液的運行,是依靠肺氣的宣發(fā)肅降,脾氣的運化斡旋,腎氣的溫化蒸騰。如果外感風邪、水濕,皮膚患生瘡癤,或者飲食起居失常,以及勞欲體虛導致內傷,均可引起肺失通調,脾失輸轉,腎難開闔,三焦水道失暢,致使水液停聚體內,泛濫肌膚,形成水腫。
風寒、風熱、水濕、濕熱和瘡毒等外邪而致者,多屬陽水。勞倦過度、饑飽失調、酒色無度、生育過度等內傷者,多屬陰水。陽水與陰水有時可互為因果。若外邪已去,正氣未復,遷延不愈;或因失治、誤治,復加內傷,水腫反復,可轉為陰水。反之,陰水復感外邪,肺失宣肅,使腫勢增劇,虛實兼挾,陰水又可轉為陽水。因外邪而致水腫者,病變部位多在肺、脾;因內傷而致水腫者,病變部位多在脾、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這是水腫的基本病機。
3灸療辨證
陽水:癥狀表現(xiàn)——發(fā)病急,成于幾日之間,腫多由上而下,頭面先腫,漸及全身,腰以上腫甚,按之凹陷恢復較快,皮膚光澤,小便短少,大便多秘,形體壯實,氣息粗長,脈多滑而有力,多見于青壯年。
灸療方法:①艾炷灸:每穴施灸3~5壯,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②艾條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次,10次為1療程。③燈火灸:陽水用明燈爆灸法,每日灸1次,每穴灸1壯,連續(xù)灸至病愈。 | 灸療原則 | 發(fā)散利水。多取背俞穴與足太陰經(jīng)穴為主。若風熱偏盛者可配合針刺(瀉法)。 |
灸療處方 | 肺俞、三焦俞、陰陵泉、水分。 | |
隨癥加穴 | ①胸中煩悶者,加內關;②小便不利者,加三陰交。 | |
方義說明 | 肺主皮毛,足太陽主一身之表,肺俞可以通肺氣與足太陽經(jīng)氣;三焦俞調整氣化功能,使水道暢通;陰陵泉疏調足太陰經(jīng)氣,健脾利水;水分分利水邪。四穴相配,表里分消,水腫可愈。 |
陰水:癥狀表現(xiàn)——多漸起、日積月累,或由陽水轉來,腫由下而上,足跗先腫,逐及周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恢復較慢,皮膚晦暗,身冷不熱,神疲氣怯,勞則病重,小便短少,大便或見溏薄,舌苔白,脈象濡緩或細弱,多見于正氣虛弱,多病久病之人。
灸療方法:①艾炷灸:每穴灸5~7壯,每日灸1次,10次為1療程。②艾條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2次,10天為1療程。③溫針灸:留針20~30分鐘,每日針灸1次,10次為1療程。④燈火灸:陰水用灼灸法,每日灸1次,每穴灸1壯,連續(xù)灸至病愈。 | 灸療原則 | 健脾化濕,溫腎利水。多取任脈,足陽明經(jīng)穴及背俞穴。 |
灸療處方 | 脾俞、足三里、腎俞、命門、水分、氣海、復溜。 | |
隨癥加穴 | ①惡心者,加內關;②脘痞者,加中脘;③尿少者,加陰陵泉、膀胱俞。 | |
方義說明 | 腎俞配命門溫補腎陽,脾俞配足三里健脾化濕,腎陽溫煦,氣化暢利,則寒水自消;水分為利水要穴,配復溜分利水邪;氣海助氣行水,氣行則水行,水行則腫消。 | |
4.文獻摘要
古代灸療文獻
1.《針灸甲乙經(jīng)》
水腫大臍平,灸臍中,腹無理不治。
2.《千金要方》
卷十六:脹滿水腫,灸脾俞隨年壯,三報。
卷二十一·浮腫:虛勞浮腫,灸太沖百壯,又灸腎俞。
水腫:水通身腫,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又灸兩手大指縫頭七壯。
3.《千金翼方》
卷二·水腫:石水,灸然谷、氣沖、四滿、章門。
卷二十八·水腫:水腫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隨年壯,又兩手大指縫頭,各灸七壯。
水腫,灸胃倉,隨年壯。水腫,灸陷谷隨年壯。水腫氣上下,灸陰交百壯。水腫脹,灸曲骨百壯。大腹,灸陰市隨年壯。人中滿、唇腫及水腫大水,灸臍中、石門各百壯。……水腫不得臥,灸陰陵泉百壯?!?,主水腫脹滿不能食堅硬,灸日七壯,至四百止。忌針針水出盡即死,水病灸至差。在下管下一寸。鼓脹,灸中封二百壯。
卷二十八:風水,灸上廉隨年壯。
現(xiàn)代灸療文獻
1.隔姜灸為主治療成人腎病綜合征 陳永明 中國針灸 1993,(5):9~10
治療方法:水腫期:水分(瀉法)、氣海(瀉法)、關元(瀉法),無腫期:A氣海、關元、右?guī)}(均用補法),B雙腎俞、左帶脈(均用補法),A、B2組交替應用。取準穴位后,用鮮生姜切成厚0.1cm,直徑0.8cm的薄片,中間用針刺3~4孔,置在穴位皮膚上。將艾絨捻成黃豆大的艾炷(中壯)放在姜片上燃燒,待到炷焰欲盡時,施瀉法即把艾炷移掉,施補法即用火柴盒(他物也可)對準炷焰蓋壓半分鐘,俟余焰熱感繼續(xù)透入穴內。每次每穴灸5壯,隔日1次連續(xù)15次為1個療程,每療程終了停灸5天。灸后穴周潮紅,穴中起泡,可用消毒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一般較少化膿感染。中藥治療:水腫期處方:麻黃9g、杏仁9g、陳皮9g、桑白皮12g、枳實12g、厚樸9g、大腹皮12g、茯苓15g。偏濕熱口苦,尿渾濁,苔黃膩者加連翹15g、赤小豆15g、黑梔子9g、茅根15g;偏虛寒口淡,肢不溫,舌淡苔白加炮附子15g、細辛3g、干姜6g。無腫期處方:黨參15g、白術9g、茯苓12g、甘草3g、陳皮9g、葛根9g、升麻9g、柴胡6g、黃精15g、淮山藥15g、蓮子肉15g。以上中藥均每日1貼。
治療結果:全組50例,療程最短36天,最長154天,平均71天。
2.溫針灸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9例 賀淑文 劉晶巖 常曉強等 吉林中醫(yī)藥 2003,23(2):36
治療方法:取穴:百會(針),內關(針),關元(灸),氣海(灸),足三里(溫針灸),陰陵泉(針),三陰交(針),腎俞(針加灸),肺俞(溫針灸),脾俞(溫針灸)。手法:針用瀉法,每日1次,留針4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治療結果:完全緩解2例,占22.2%;基本緩解3例,占33.3%;部分緩解3例,占33.3%;無效1例,占11.2%。9例中最少治療10次,最多治療190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