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最早的中國,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盆地》中,我已經(jīng)對《中山經(jīng)》的山脈河流進行了解密,得出《中山經(jīng)》主要是洛陽盆地周邊的山脈。本文,我將為大家解析《山海經(jīng)》的《西山經(jīng)》。在《中山經(jīng)》中一共有11座山脈,而《西山經(jīng)》卻只有四座山脈。雖然山脈少,但是這些山脈更加巍峨龐大,并且和炎黃族的早期活動息息相關(guān)。了解《西山經(jīng)》,更有利于我們解開中華文明的密碼。本文,則先來解析《西山經(jīng)》中的“華山”,也就是現(xiàn)在的秦嶺。
《西山經(jīng)》的四條山脈,分別是華山、六盤山、崇吾山、白于山。我們首先從第一條山脈——華山開始?!叭A夏”一詞中,夏是指夏朝,而“華”有可能就是華山。另一種說法,黃帝和炎帝都脫胎于華胥氏,因此華指華胥氏。華胥氏生女媧和伏羲,可見其歷史之早。
8000年前,秦嶺北部的大地灣文化興起,和華胥氏有關(guān)嗎?
現(xiàn)在,我們需要確認華山的位置。華山呈現(xiàn)東西走向,一共有十九座山,2950里。而華山的河流,主要有兩個流向,一是向北流入渭河,二是向南流入了漢江。因此我們可以斷定華山就是秦嶺。秦嶺是渭河和漢江的分水嶺,恰好和這里的記載符合。秦嶺的長度為1600公里,和《山海經(jīng)》中的華山長度差不多。
“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p>
“竹山……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p>
“時山,無草木。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p>
“大時之山……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p>
“嶓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囂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水?!?/p>
“皋涂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
“黃山,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
其中最東的錢來之山,可能就是秦嶺東端的華山的支系。而接著就是太華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很顯然,這就是現(xiàn)在的華山。在太華山以西有小華山,此山在現(xiàn)在還叫小華山,海拔為1664米,和太華山合稱“二華”。
在小華山以東有符禺山、石脆山、英山、竹山。其中竹山“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丹水,就現(xiàn)在的丹江,發(fā)源于商洛鳳凰山,而丹江是匯入漢江的,而這里說丹江是向東南匯入了洛水,不知道是寫錯了還是古人地理知識出現(xiàn)了錯誤。因此洛水也發(fā)源于附近,有可能造成一些誤解。
竹山以西,就是浮山、羭次山、時山、南山,其中南山“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可見這里的丹水又不是剛才的丹水??赡?,古人將出產(chǎn)丹砂的河流都叫做丹水,這里提到“上多丹粟”,丹粟就是丹砂。南山,就是終南山,是有名的道教名山,而道教人士熱衷用丹砂來煉丹,這或許是終南山成為道教名山的原因。
終南山向西,為“大時之山……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漢水”。大時山,就是現(xiàn)在的太白山,是秦嶺的最高峰,海拔為3770多米,《水經(jīng)注》載:太白山“于諸山最為秀杰,冬夏積雪,望之皓然。”太白山系包括太白山、鰲山(武功山)西跑馬梁等,其太白山與鰲山有東、西太白山之稱。如果這個地理位置確定,那么涔水就是陜西石頭河,清水則是湑水河。
繼續(xù)向西,經(jīng)過320里的距離,就是嶓冢之山,是漢水的發(fā)源地,那么這里的嶓冢之山在哪里呢?現(xiàn)在的漢江源頭也被稱為嶓冢山,在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境內(nèi)。但是在西漢時期,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嘉陵奪漢”的現(xiàn)象。原本漢江的源頭叫做西漢水,后來因為發(fā)生武都大地震,導致西漢水被堵塞,于是改道流入了漢江。西漢水的源頭是甘肅天水的齊壽山,古代也曾經(jīng)叫做嶓冢。
嶓冢之山以西的大山發(fā)源的河流都已經(jīng)不再流入渭河,可見這里已經(jīng)非??课髁恕F渲小案尥恐?,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薄包S山……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最后一座山為騩山,“是錞于西海……凄水出焉,西流注于?!薄?span style="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font-weight: 700;">而倒數(shù)第二座山峰的北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牦牛等動物,“翠山……其陰多旄牛、羚、麝”,可見已經(jīng)到達了青藏高原邊緣。
華山西段大山發(fā)源的河流要么向西流,要么向南流,有的流入了赤水,有的流入了西海。這里的赤水,應該是嘉陵江。《山海經(jīng)》中有南北兩條赤水,其中南赤水的信息有“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三苗國在赤水東”,三苗位于江漢一帶,而江漢以西就是嘉陵江。
這里的西海、南海,不是真正的海,而是四川盆地。古代降雨量豐富,四川盆地則是多條河流匯入,這里有大片的沼澤。在都江堰修建之前,一旦夏季到來,成都平原就可能變成了“海洋”。而凄水是流入四川盆地的,可能是岷江,如此,騩山則有可能是岷山?!渡胶=?jīng)》中提到的西海基本是四川盆地,而南海有時候指云夢澤,有時候指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曾經(jīng)是一個湖泊
成都平原地處岷江水系與沱江水系之中,兩條水系都是四川境內(nèi)的大流量河流,水源充沛。此外,成都平原西垂相鄰即為川西高原,海拔高、冰雪覆蓋多,是典型的高原水塔之地。且成都平原四面為群山環(huán)抱,平原內(nèi)陸勢平緩。因此,成都平原出現(xiàn)大水不足為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