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書法家王鐸認為,“書不宗晉,終入野道”。他十三歲起臨習《圣教序》《蘭亭序》,“臨王三年,字字畢肖”。后遍臨魏、晉、唐、宋、元、明名家書跡,含英咀華,融會貫通,成為一代行草集大成者,被后世稱為“神筆王鐸”。
《草書唐詩》長卷,書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王鐸時年48歲,其書氣勢奔放,雄秀遒勁,跌宕起伏,層綿不絕,令人嘆為觀止。
王鐸《草書唐詩》長卷
釋文: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逕,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秋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世上漫相識,此翁殊不然。興來書自圣,醉后語尤顛。白髮老閑事,青云在目前。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絕域陽關道,胡煙與塞塵。 三春時有雁,萬里少行人。 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近報收京己,春城鏟賊壕。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雜虜橫戈數(shù),功臣甲第高。萬方頻送喜,毋乃圣躬勞。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钣?。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洞房環(huán)佩冷,玉殿起秋風。秦地應新月,龍池滿舊宮。系舟今夜遠,清漏往時同。萬里云霞北,園陵白露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