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嬖1妾嬰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膚著于席不去。左右以復,而君無聽焉。
晏子入,復曰:“有術客與醫(yī)俱言曰:‘聞嬰子病死,愿請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猶可為乎?”
晏子曰:“客之道也,以為良醫(yī)也,請嘗試之。君請屏2,潔沐浴飲食,間3病者之宮,彼亦將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諾。”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斂,已斂,而復曰:“醫(yī)不能治病,已斂矣,不敢不以聞。”公作色不說,曰:“夫子以醫(yī)命寡人,而不使視,將斂而不以聞,吾之為君,名而已矣。”
晏子曰:“君獨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嬰聞之,君正臣從謂之順,君僻臣從謂之逆。今君不道順而行僻,從邪者邇4,導害者遠,讒諛萌通,而賢良廢滅,是以諂諛繁于間,邪行交于國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豎刁而滅,今君薄于賢人之禮,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傷行,斂死不失5愛,送死不失哀。行傷則溺己,愛失則傷生,哀失則害性。是故圣王節(jié)之也。即畢斂,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養(yǎng),哭泣處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尸以留生,廣愛以傷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諸侯之賓客慚入吾國,本朝之臣慚守其職,崇君之行,不可以導民,從君之欲,不可以持國。且嬰聞之,朽而不斂,謂之僇6尸,臭而不收,謂之陳胔7。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誹,而內嬖妾于僇胔,此之為不可。”
公曰:“寡人不識,請因8夫子而為之。”
晏子復曰:“國之士大夫,諸侯四鄰賓客,皆在外,君其哭而節(jié)之。”
仲尼聞之曰:“星之昭昭9,不若月之曀曀10,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廢,君子之非,賢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謂歟!”
【譯文】景公寵愛的妾嬰子死了,景公守著她的尸體,三天都沒有吃飯,肌膚緊挨著坐席不離去。左右的人勸他,景公總是不聽。
晏子入宮,稟報說:“有懂巫術的人和醫(yī)生都說:‘聽說嬰子病死,自愿請求醫(yī)治。’”景公高興起來,立即站起,說:“病死的人還可以救活嗎”
晏子說:“客人自己說的,他們自認為是良醫(yī),請嘗試一下。君主請避開一下,清潔沐浴飲食,離開病死人的宮室,他們將有祭祀鬼神的事要做。”景公說:“好的。”避開死者去沐浴。晏子命令棺斂死尸的人立即將尸體入斂,棺斂完畢,而后回復景公說:“醫(yī)師不能醫(yī)治死者的病,巳入棺殯斂了,不敢不將此事稟告。”景公臉有怒色很不高興,說:“先生借醫(yī)病人要我離開,而不讓我看,將要殯斂又不讓我知道,我身為一國之君,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晏子說:“君主唯獨不知道人死不可復生嗎?我晏嬰聽說,君主正派臣子服從叫做順,君主邪僻臣子服從叫做逆。如今君主不走順道而走邪道,跟著走邪道的就親近,勸導傷害了您的就疏遠,讒諛之人萌動互通,而賢良之人被廢棄消滅,因此諂諛之人繁衍于世間,邪僻行為交通于國內。從前先君桓公任用管仲而稱霸天下,寵愛于豎刁而滅亡,如今君主菲薄于賢人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而豐厚于寵妾的悲哀。況且古代圣王畜養(yǎng)私愛不傷害品行,殯斂死者不放縱寵愛,送別死者不放縱悲哀。品行損傷則沉溺于私欲,放縱寵愛則傷害生理,放縱悲哀則傷害本性。因此圣王能節(jié)制它啊。立即完畢殯斂,不留會僥幸活過來的念頭,棺槨衣服,不耗費傷害生者,哭泣哀傷,不能因此傷害生者的道路。如今腐朽的尸體還留住希望生還,過分的愛會傷害品行,修飾悲哀會傷害本性,這就是君主的失誤了。所以諸侯派來的賓客慚愧進入我國,本國的朝臣慚愧于職守。崇尚君主的行為,不可以引導民眾,順從君主的欲望,不可以保持國家。況且我晏嬰聽說,朽尸而不入斂,稱之為羞辱尸體,臭了不殯斂,稱之為陳設腐肉。違反明白的君王的本性,行為于百姓非議之事,而在內面對寵妾的羞辱腐尸,這樣做是不可以的。”
景公說:“我不懂這些,請憑借先生處理這些事吧。”
孔子聽到這件事后說:“群星明亮,也比不上陰暗的月亮,小事的成功,也比不上大事的廢棄,君子的過錯,比小人做的好事還要有益。這就是說晏子的吧!”
【說明】本節(jié)故事說明,齊景公的確不懂事,既不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也不會選擇最佳行為方式。他放縱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全大局,這樣做的后果就導致臣下都會仿效學習,從而擾亂社會行為規(guī)范及政局,使得人們都會只顧及自己的欲望。
——————————————————
【注釋】1.嬖:(bi壁)《管子·君臣上》:“婦人嬖寵,假于男之知,以援外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叔孫還,納其女于靈公,嬖,生景公。”《左傳·定公十年》:“宋公子地嬖蘧富獵。”《左傳·隱公三年》:“嬖人之子也。”《國語·鄭語》:“而嬖是女也。”《禮記·緇衣》:“毋以嬖御人疾莊后。”《孟子·梁惠王下》:“魯平公將出,嬖人臧倉者請曰。”《說文》:“便嬖,愛也。”這里用為寵愛之意。
2.屏:(bing丙)退避、屏避?!妒酚?#183;魏公子列傳》:“侯生乃屏人間語。”
3.間:(jiān尖)隔開間隔?!缎煜伎陀斡?#183;游黃山記》:“楓松相間。”
4.邇:(er耳)《書·皋陶謨》:“邇可遠,在茲。”《詩·周南·汝墳》:“父母孔邇。”《詩·小雅·小旻》:“匪大猶是經,維邇言是聽。”《詩·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晏子春秋卷一·內篇諫上第一》:“貴戚不薦善,逼邇不引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戎事不邇女器。”《論語·陽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禮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荀子·修身》:“道雖邇,不行不至。”《說文》:“邇,近也。”這里用為“近”之意。
5.失:(shī濕)通“佚”或“泆”?!豆茏?#183;立政》:“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國語·周語下》:“虞于湛樂,淫失其身。”《韓非子·說難》:“又非吾敢橫失而能盡之難也。”《淮南子·汜論》:“秦穆公出游而車敗,右服失,野人得之。”王念孫云:“失,同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這里用為淫泆、放蕩、放縱之意。
6.僇:(lu路)《管子·小匡》:“以殉于國,為群臣僇。”《禮記·大學》:“辟則為天下僇矣。”《荀子·非相》:“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荀子·強國》:“無僇乎族黨而抑卑其后世。”《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鄒君不知,故先自僇。”《呂氏春秋·當染》:“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為天下僇。”高誘注:“僇,辱也。”《史記·楚世家》:“僇越大夫常壽過。”司馬貞索隱:“僇,辱也。”《字匯·人部》:“僇,辱也。”這里用為羞辱之意。
7.胔:(zì字)腐爛的肉?!蛾套哟呵锞硪?#183;內篇諫上第一》:“景公出游于寒涂,睹死胔,默然不問。”《禮記》:“掩胳埋胔。”鄭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8.因:(yīn音)《書·堯典》:“厥民因,鳥獸希革。”《詩·鄘風·載馳》:“誰因誰極。”《詩·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管子·君臣下》:“通者質,寵者從,此數(shù)之因也。”《荀子·議兵》:“因其民,襲其處。”《韓非子·揚榷》:“辯惠好生,下因其材。”《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因人成事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這里用為依靠,憑借之意。
9.昭:(zhāo招)《書·益稷》:“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有休。”《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詩·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詩·周頌·載見》:“率見昭考,以孝以享。”《管子·心術下》:“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極。”《老子·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獨昏昏。”《禮記·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荀子·勸學》:“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說文》:“昭,日明也。”這里用為明亮之意。
10.曀:(yi義)《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曀,不日有曀。”《說文》:“曀,陰而風也。詩曰:‘終風且曀。’”《釋名》:“陰而風曰曀。曀,翳也,言云氣掩翳日光使不明也。”這里用為天色陰暗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