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糖糖媽
今天《爸爸去哪兒5》的第三集播出不久,鋪天蓋地的熱點話題都是“陳小春不兇了”,但我真正關(guān)心的并不是他有沒有再兇孩子的問題,而是看到節(jié)目最后,讓我擔心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手把手教孩子“要分享、要大的讓著小的”。
節(jié)目中這樣做無可厚非,因為這6個孩子都比較大了,最小的也馬上就要4歲了,他們的“物權(quán)意識”(知道這是誰的東西,自己有哪些權(quán)利)已經(jīng)初步形成。
但對于3歲內(nèi)的小寶寶來說,千萬不要強迫TA分享和謙讓,因為這樣可能讓孩子變得更自私、更懦弱、更不自信。
此處倒帶,讓我們看一下節(jié)目中,是怎么教孩子分享的:
6個人,1顆蛋,要給誰吃呢?
首先,大哥帶頭把雞蛋讓給了二哥
▼
然后,每個人都演出
“我好想吃”
但是
“我忍住了”
最終讓給別人吃的戲碼
▼
最后,輪到孩子們了
孩子們自然也模仿著爸爸的樣子
即便再想吃
也都忍痛割愛了
▼
我擔心的是,有些小寶寶的家長,開始想要模仿節(jié)目中的樣子,刻意的去教孩子“謙讓”“分享”。
如果你常做這些事請立即馬上停止
如果你常對孩子說:
大的要讓著小的
你要分享,分享才是好孩子
不分享,就再也不給你買了
不分享,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
如果你常對孩子做:
為了面子,不經(jīng)孩子允許
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
孩子不分享,就兇TA
……
請趕緊停止!
寶寶3歲內(nèi),一定別這樣做
否則禍害的是自己的親娃
越是引導孩子分享TA可能反而越自私
2歲左右的寶寶才開始建立“物權(quán)意識”,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東西,我可以怎么支配。如果TA知道這個玩具屬于自己,那么對這個玩具的控制,才能給自己安全感,感到滿足和愉悅。
3歲前獨享≠自私,但這期間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TA感受到——失控。破壞孩子“物權(quán)意識”的形成,會對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產(chǎn)生巨大的障礙。
比如,寶寶就會越抵觸分享、謙讓,反而會更加自私,拒絕分享。或者甚至是習慣性去爭搶更多資源(好吃的、好玩的),來彌補自己的安全感。
每個孩子對于內(nèi)心深處想要的東西
都非常期盼
▼
對于太小的寶寶來說,讓孩子把心愛的東西拱手讓人,無異于讓你把你老公讓給別的女人(這個區(qū)別,TA不懂)
強迫孩子分享長大后活得更累
還有一種孩子,可能不會因為家長引導或逼自己分享而變得自私、爭搶,反而是朝向另一個極端發(fā)展了,就是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事事聽從別人的安排,甚至變得懦弱,非常不懂得堅持己見,捍衛(wèi)自我。
“我要變成爸爸媽媽喜歡的樣子”這是孩子的本能。如果爸爸媽媽喜歡謙讓、分享的孩子,那即便“我”很喜歡、很不情愿,也要這樣做,否則爸爸媽媽可能就會不喜歡我,我可能就會活不下去。
所以,“我”必須收起自己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只要能取悅父母、取悅別人,“我”不重要,“我的需求”是可以犧牲的。如此,孩子的內(nèi)心會很痛苦,活得很累,會變得越來越懦弱,甚至長成個任人欺凌的“軟柿子”。
所有孩子
都希望變成爸媽喜歡的樣子
▼
被強迫分享的孩子會丟失自信
如果有一個從小就喜歡引導孩子要分享、要謙讓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不愿意、不同意的情況下,強迫孩子分享出自己心愛的玩具或喜歡的零食,總是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心中會慢慢認可“自己是不夠好的”所以不配擁有這些,然后逐漸變得配合,完成父母的要求。
這樣的孩子看似乖巧、聽話、大方、謙讓,但實則是一直處于“自我否定”的狀態(tài),自卑、不自信,就逐漸被內(nèi)化為自身的一種特質(zhì),烙印進骨子里。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3歲后學也不遲
沒有幾個孩子,因為3歲前不愿分享,長大后成為自私鬼。真正那種長大后為所欲為的人,一定是家長從小慣到大。
所以,家長要區(qū)分好“3歲”這個關(guān)鍵年齡。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固然是需要家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家長的面子也固然需要尊重。但3歲前,TA什么都不懂,在孩子不理解的前提下,強迫去做,只有傷害!
引導孩子分享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有時候,我也會遇到孩子不愿將玩具分享給小朋友,或者不愿將零食分享給大人吃的狀況。在這樣的狀況下,我不會強迫孩子分享,或者講一堆大道理告訴孩子分享是美德、分享會快樂之類的教條話。
我更愿意站在平等的位置,跟他說,這個玩具是你的,你的玩具你做主。但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如果他愿意分享,會有什么結(jié)果。比如,如果你愿意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玩,也許他也會跟你分享一個他的玩具,可能是你沒見過、沒玩過的。
當然,也會告訴他,如果你這次不愿意分享,也沒關(guān)系??梢栽谀阕龊脺蕚洌敢夥窒淼臅r候再分享。
這里真的要給陳小春一個大大的贊
所有爸爸里
只有他看到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
并且允許孩子
按照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去做
▼
更棒的是
他不會盲目的要求孩子分享
而是尊重孩子的愿意或不愿意分享
▼
也只有在充分的尊重下
孩子才會真心學會尊重自己
尊重別人
發(fā)自心底的愿意分享
▼
這樣做,不會把大人的意志力強加于孩子,并且告知孩子分享與不分享的不同結(jié)果,給孩子一個可以做心理準備的時間。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做主就好。事后,如果能及時和孩子再討論一下他選擇后的想法和感受就更好了。
不必因為孩子選擇不分享而責備或懲罰孩子,但可以因為孩子勇敢的選擇了分享而鼓勵和稱贊孩子的好行為。
自古以來謙讓都是好品質(zhì),這一點我們并不否定。但家長一味要求孩子大方、謙讓、分享的同時,忽視了孩子對自我需求、自我感受的體會、以及捍衛(wèi)自己正當權(quán)利的能力。后果可能就是,當孩子大些,家長看到孩子不是玩具被搶,就是玩不上公共游樂設(shè)施,或者被欺負了還不懂得自我保護的時候才很著急。不知道曾經(jīng)總是教孩子要謙讓、分享是不是錯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