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奧斯丁·克萊恩 Austin kleon
這一周看了本“小黃書”,別看它很“黃”,內(nèi)容還算正點。此篇文章都是基于此書內(nèi)容展開。
當你刷朋友圈的時候,你刷的是什么?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結(jié)了婚的曬娃,沒結(jié)婚的曬男女朋友,有的天天曬自己加班,還有的吃貨天天曬美食。那到底如何曬才能更好打造個人品牌呢?
先講點跟此書無關的,我個人覺得我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切行為,最終都會形成個人獨特的個人品牌。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人也都有獨特的個人品牌。
講到個人品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品牌”是什么。品牌的英文是brand,它還有另外一個含義是烙印,打上烙印的意思。那這個怎么來的?原來在很久前的歐洲,家家戶戶都養(yǎng)牛,但哪些牛是你家的哪些牛是我家的很難區(qū)分開來,于是他們會在牛的身上打上烙印,這個詞就叫brand。那我們現(xiàn)在可以理解了,原來品牌就是在我們身上打上烙印呀。
所以,同樣的,我們在網(wǎng)絡上所留下的所有的痕跡都是這個打上烙印的過程,也就是個人品牌形成的過程。
為什么說我們要做個業(yè)余的愛好者?跟專業(yè)人士相比,業(yè)余愛好者更有優(yōu)勢,他們不會去計較一些職業(yè)成就,也不會受到專業(yè)領域的限制,他們天馬行空。換句話說他們沒有包袱,別人也不會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和過分嚴格的要求。他們可能會在不專業(yè)中意外發(fā)現(xiàn)一些特別的風景,用截然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事情。
所以不要怕,去分享。別怕你發(fā)出來的東西沒人懂,沒人知道,被人笑話,但因為你不是專業(yè)的,自然人家不會笑話你。在這個階段不用考慮如何憑借這個來獲利,盡管去分享就是了。自然你會在這個階段收獲一些跟你一樣不太專業(yè),但又渴望成長、一起學習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從去年開始,直播不聲不響火了起來,其中有一點很重要——滿足了人類的窺探欲。以前你可能只能看看某個明星或者網(wǎng)紅的照片,現(xiàn)在還能看到她吃飯,玩游戲,在自己房間里跟你聊天。人類天生喜歡看某件事情背后是如何發(fā)生的,越是神秘的東西,越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
所以不管你在創(chuàng)作什么——比如畫畫,你就可以將這個過程公諸于眾,讓大家了解你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每次一個點,每次分享一部分,然后再將點串成線。當然最好是能讓你的粉絲你的朋友參與進來,這樣的結(jié)果當然就是你們的關系更近了一步。
你需要將你的工作、生活等細節(jié)充分記錄下來??赡苡腥藭模也恢酪窒硎裁?,要給社交網(wǎng)絡上的人看些什么。
別想太復雜,很簡單,你只需要記錄,把生活中各種發(fā)生的事情,工作上的事情記錄下來。先別急著匆匆分享出去,你需要從這些事情中看看是否可以拼湊成一個作品,至少能夠有鏈接有感悟有想法。每一個小點看是否能夠串成線,幾條線是否能夠連成面。這是一個鍛煉觀察力的過程,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周圍都開始敏感起來,慢慢試著看透事情的本質(zhì)。
我們總是夢想著一夜成名,但你去看這幾年火起來的像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像寫爆款文的咪蒙,或者是一個得到訂閱專欄就賣了1000多萬的李笑來,他們可不是突然冒出來的。人家也是兢兢業(yè)業(yè)在自己的領域上深耕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萬小時定律的佐證。
所以每天從你的工作學習中提出去可以拿來分享的點,可以是分享這個技能你是怎么學習的,這個難點你是如何突破的,這個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今天跟昨天的自己相比,有哪些進步?記住,分享的形式不是重點,你可以用:文字,圖片,畫作,視頻等等,這都能成為你個人品牌形成的一個部分。
沒人會喜歡一個對自己沒幫助的東西,所以你分享的東西必須是對他人有利的。你可以遵循以下“公式”。
你在網(wǎng)上分享的一切都體現(xiàn)著你的品位。所以盡量閱讀一些美好的文章,看一些優(yōu)雅美好的設計,這些都能夠提高你的審美能力,進而提升你的品位。
而很多人擔心,在自己品位還沒建立起來的時候,發(fā)出來的作品還得不到大家的認可,還不夠好。別擔心,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通過分享其他人的作品來體現(xiàn)我們的品位,但記得要署名,注明出處。
你的靈感從哪里來?腦子里裝著什么東西?讀什么書?訂閱了什么?瀏覽什么網(wǎng)站?聽什么音樂?看什么電影?是否會欣賞藝術?會收集什么?剪貼簿里有什么?書桌前的軟木板上貼了什么?喜歡誰的作品?會偷誰的點子?偶像是誰?在網(wǎng)絡上追蹤什么?在自己的領域中最崇拜的人是誰?
通過經(jīng)常分享這些東西,能夠讓你的”粉絲“對你更加了解,你的形象也漸漸地豐滿起來。
作者提供了一個好的分享方法,就是分享作品要歸功于原創(chuàng)作者。你需要提供所分享作品的內(nèi)容細節(jié),這個作品是什么?是誰創(chuàng)作的?何時何地創(chuàng)作的,為什么要分享,為什么別人要關心,哪里還能看到類似這樣的作品。這這就像在你分享的作品里旁設置一個小小的博物館說明牌。
要記住,如果你分享的作者自己有個人主頁,個人網(wǎng)站,或者公眾號也好,一定要在所分享的地方留下這個鏈接。這很重要,互聯(lián)網(wǎng)守則第一條:人都是懶惰的。記住這點,如果你只注明來自哪里,什么公眾號名字,很多時候沒有多大用處,99.9%的人不會去搜索這個名字。
最容易吸引人關注的就是故事了,能夠講一個好故事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
“貓坐在毯子上”不是一個故事,“貓坐在狗的毯子上”就是一個好故事了。——英國小說家 約翰·勒卡雷
回到我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上來,藝術家總愛說:我的作品會說話。但實際上作品本身并不會說話。人類本質(zhì)上都喜歡聽故事,他們都想知道,你的作品靈感是從哪里來的,是怎么做出來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隱藏在作品后面的故事是否精彩。你為作品所做的故事能夠影響人們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這個理解也就影響了他們對作品的價值判斷。
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分享,你的相關技能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能你已經(jīng)在某個小圈子里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會不斷有人來追隨你,這個時候你要勇于分享出自己的成長歷程。
想想著你的工作過程中有什么能讓你的關注著有所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技巧?是否擅長使用某種工具或資料?從你的工作中能夠?qū)W到什么知識?只要你學到了什么,記得馬上轉(zhuǎn)身教給他人:分享你的閱讀清單,制作一些教學的作品,以圖片、文字或者視頻教給別人。記得,讓你的追隨者跟你一起成長。
我們總喜歡在網(wǎng)上談論粉絲數(shù),好像誰的粉絲數(shù)量大,誰的影響力就大。但真正有價值的粉絲很重要的一點是有高粘度,他們自然被你作品產(chǎn)生的價值所吸引,他們認為你是一個有血有肉,值得follow的人。所以我說,100個僵尸粉還不如一個死忠粉。
別再關注你粉絲的數(shù)量,關注他們的素質(zhì)吧。不用浪費時間閱讀那些教你如何吸引更多粉絲的文章。你的個人價值體現(xiàn)出來了,自然有人過來關注。也不用因為某個人對你有幫助就浪費在網(wǎng)絡上追蹤他。也不要跟你不想聊天的人聊天,不要談你不想談的東西。
”你有沒有試過讓自己變得有趣一點?“——唐納德·巴塞爾姆
如果你想讓別人關注你,就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值得被關注的人。唐納德巴塞爾姆認為,當個有趣的人就是懷有好奇心、觀察力強,并保持這種特質(zhì),說得更明白一點,想當個有趣的人,得先對事物有興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