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唐代大詩人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結(jié)交朋友的詩人。他生性豪放,待人真摯熱情,與他相知相交的朋友幾乎都是在文壇上聲名顯赫的人,例如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等等。在李白結(jié)交的詩人當中,王昌齡也是比較重要的一位。王昌齡字少伯,生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歲。
王昌齡一生官職低微名氣卻很大,才氣縱橫。他與李白的相識說起來也是十分令人傷感。自邊塞回來后,王昌齡南下襄陽,與老友孟浩然把酒言歡。誰知分別后,孟浩然疽創(chuàng)復發(fā),不久去世。王昌齡聽說后,很是悲傷。沒想到卻在巴陵意外遇見李白。
倆人一見如故,邊泛舟邊吟酒。臨別,王昌齡作詩送別李白。而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是念念不忘。后來,他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于是特地寫了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贈,予以安慰。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詩。
對于這個文壇前輩,李白本來就非常崇敬。再加上兩人性情相投,隨成忘年交。如果不談友情和崇拜的話,此詩寫得真是非常深至。這首詩唯美而深情,只有短短四句,卻寫出了世間分量最重的情意,讀之令人落淚。因為很多時候,知己難求,一人足矣。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唐)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首聯(lián)寫景并點出時令。楊花飄盡之時,就意味著春天快要結(jié)束了。暮春時節(jié),本就容易撩撥愁思。而此時,又添子規(guī)鳥的聲聲啼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真是更加令人傷感。古人作詩,總是愛這般“借景發(fā)揮”,即可抒情寄懷,又能增添詩意。
按照文學領(lǐng)域的專業(yè)說法,這就是所謂的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再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和感情。首聯(lián)用“楊花”和“子規(guī)”渲染離別的傷感氛圍,緊接詩人就道出了所要表達的事物“聞道龍標過五溪”?!拔逑边B接湖南西部與貴州東部,偏僻遙遠地勢艱險。
王昌齡因為“不護細行”左遷龍標,此時,早已過了五溪荒遠之地。一個“聞道”隱含了詩人聽說此事后的無限痛惜之意,懷念于是更加深切了。古代交通不發(fā)達,一次簡單的離別就可能從此不復相見。王昌齡左遷龍標,詩人沒能送別,本已十分遺憾。當聽說這個消息時,友人又早已身在千里之外,怎不令詩人傷痛!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兩聯(lián)抒情。我將愁心寄予明月,隨風吹送到夜郎之西那個你將去往的地方。你可攬明月入懷,明月中藏著我的情意。這里,“夜郎”并不是王昌齡的貶謫之地,詩人用此意是為了突顯王昌齡所去之地的遙遠。事實上,王昌齡當時貶謫的地方湖南黔陽,確實偏遠荒涼。
此外,在這兩聯(lián)中,風,月,心三個意象的組合,既富于動感和美感,也將愁思和詩人的一腔深情寫得靈動鮮活。為什么要將愁心寄予明月呢?一則明月千里可觀。當心中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時,明月就是最好的傾訴對象;二則詩人將自己的心比作明月,友人看見明月的時候也就看見了詩人自己。多么唯美而深情的詩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