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悲劇作為西方藝術文化的根源之一,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了解和認識歐美文學的根基所在。
關于希臘悲劇,西方的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是這樣定義的:“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是對有一定長度的動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憐憫和恐懼,并導致這些情感的凈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地遭遇不測,從而演化為悲劇,形成人和命運的沖突?!?/p>
亞里士多德
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望文生義”,認為既然是悲劇,必然會有著情感的大起大落,會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會有人生的無奈與絕望,這其實就與中國的悲劇作品混淆起來了。
亞里士多德的話看得人似懂非懂,那么真實的希臘悲劇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有三個誤區(qū)需要注意。
古希臘悲劇《伊菲姬尼的祭禮》
1、希臘悲劇不悲觀
如果將《紅樓夢》的悲劇稱之為有“陰柔之美”的話,那么希臘悲劇則站在完全相反的位置上——它充滿了“陽剛之美”。曹雪芹的悲劇藝術里有著對于命運的妥協(xié)與無奈,而在希臘悲劇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古希臘人相信命運,但絕不是消極地屈從于命運,人絕不是命運的奴隸。希臘悲劇中沒有悲觀色彩,相反它積極向上,所著重表現(xiàn)的是主人公們慷慨壯烈的英雄氣概與高大雄偉的形象,這充分表明了古希臘時期奴隸主民主派們強大的自豪感。
中國演繹的古希臘悲劇
2、希臘悲劇是詩劇
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希臘悲劇和現(xiàn)代戲劇一樣,有著生活化的場景,主角們在舞臺上妙語連珠,唯一的不同可能只是舞臺效果差了一點。實際上,希臘悲劇不同于我們現(xiàn)在所常見的話劇、舞臺劇、音樂劇,在那個時代里,希臘悲劇屬于詩劇,因為詩歌非常盛行,所以它繼承了史詩和抒情詩的傳統(tǒng)。
在劇中,戲劇成分和合唱隊的抒情成分是悲劇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演員們朗誦對白,而合唱隊則歌唱抒情詩,演出至始至終都不能停止,也就意味著觀眾沒有休息的時間。而換場的間隙,則由合唱隊則起到分幕的作用。
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
3、希臘悲劇沒有纏綿悱惻的愛情
說到悲劇,中國人總是容易聯(lián)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悲劇作品,故事中的男男女女,難舍難分的愛情悲劇常常引起人們的共鳴。但是在希臘悲劇當中,從來沒有將纏綿悱惻的愛情作為中心進行渲染烘托。在那個時代,我們?nèi)缃袼^的愛,可能還未被發(fā)覺。古希臘人更關注于神話與城邦思維形式之間的張力,人與命運之間的矛盾沖突,最典型的正是被譽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作品中沒有愛情,更多的是命運的無常,人的反抗與悔恨,直到如今,它依然被西方主流文學視為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
俄狄浦斯王與斯芬克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