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釣的野河,小魚大部分是白條和麥穗,白條用伊勢尼1號、2號鉤都能釣上來,但是麥穗那櫻桃小嘴可就難釣了,而且麥穗大部分都是2-4厘米長的,即使釣上來也沒什么意思。以前在網(wǎng)上看了別人介紹的對付鬧小魚的辦法,一一試過,不能說毫無作用,基本上沒什么用。
目標(biāo)魚:鯽魚
不打窩,伊勢尼2號鉤,從白條到半斤重的鯽魚通吃,蚯蚓剪成小段,套在鉤上,微漏鉤尖,準(zhǔn)備少許干麥麩,拋桿之前把掛好蚯蚓的鉤放在麥麩里搖一下,釣中層,或中下層。大家也許問,為什么不用面餌呢?我其實(shí)也用了,但是用面餌,太軟一會就被小魚逗沒了,太硬鯽魚也不吃,用蚯蚓小魚咬不動,什么魚都喜歡吃。
鉤入水以后,麥麩大部分被留在水表層,小魚爭相搶食,小魚被吸引到上層,鯽魚一般比較文靜,不屑于跟那些不要命的白條和麥穗搶食,但是聞到麥麩的香味也是口水直流,眼看別人在那大口吃,心里也是著急的要命,還好,少許比重較大的麥麩碎屑沉了下去,于是便成了鯽魚們爭相搶食的目標(biāo),如此便在中層和中下層集中了大量鯽魚,等待從天而降的麥麩碎屑。經(jīng)過多次拋桿,不斷的有麥麩注入,一個立體窩便形成了,如何反復(fù)十幾次,小魚和鯽魚便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各自在不同的水層等待食物。當(dāng)然了,有個別不自覺的同志經(jīng)常跑錯了地方,造成提桿無魚。
雜魚密布,看漂也是一種麻煩事,必須眼不離漂,我總結(jié)的是:麥穗吃鉤上下快速跳動,其中下的幅度比較大,上升的幅度較小,與鯽魚沉穩(wěn)的頂漂可以說是上升無力;白條中鉤的動作為快速頂漂,上升幅度大而且快;由于是半水釣,鯽魚中鉤有時(shí)黑漂有時(shí)頂漂,其動作緩慢有力,與白條和麥穗有明顯的區(qū)別,需要大家從中自己慢慢體會。
用此釣法,我還有一個意外收獲,招來了一些嘎魚(黃顙),可能來湊熱鬧的吧,因?yàn)楦卖~喜食蚯蚓,因此,我在釣鯽魚的同時(shí),間或釣上嘎魚。
一天下來,我的魚護(hù)里已經(jīng)是:鯽魚(有大有?。?、白條、嘎魚、大麥穗。哈哈哈...咋樣,整個一地道的大豐收。
以上為我的親身體驗(yàn),大家可以一試,一個地方一個魚情,情況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平時(shí)釣魚講究的就是隨即應(yīng)變,只要能釣上更多的魚,就是好辦法,什么調(diào)幾釣幾,那都是忽悠人的。例如以上我說的鉤的大小,如果你們只想釣大鯽魚,對白條和小鯽魚沒興趣,就換大鉤大蚯蚓。
不能保證100%都適用,覺得還可以參考的,別忘了支持一下?。?/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