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模式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一般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四科中進行選擇,我的建議是選擇政史地的老文科組合。
首先,這個組合,是容易學的組合!
政治和歷史,都屬于“好學難考”的學科!這是什么意思?只要學生態(tài)度端正,上課認真聽講,聽懂問題不大,而理科的學科,像物理和化學,你就是聽懂都不太可能,更不要說做題了。
但是,政治和歷史也有一個缺陷,那就是即便你懂了,你會了,你也沒有把握得高分,因為這兩科主觀性太強,題目變化多端,讓人摸不著頭腦。而像物理和化學這樣的學科,只要真正會了,得分就低不了。
對于地理和生物,這兩科屬于中性學科,地理向來有“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有“理科中的文科”的稱呼,雖然兼顧文科和理科的特點,但是也使得這兩科的難度不是很大,所以在新高考地區(qū),這兩科都是選擇數(shù)量最多的,屬于提分科目。
其次,這個組合,可以避開學霸!
新高考實行“賦分模式”,你最終的成績,不僅取決于你自己,也取決于你的對手,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選擇對手更重要。
在“3+1+2”模式下,歷史或者物理是必選學科,對于學霸來說,最喜歡的組合仍然是理化生的老理綜組合,其次,就是理化地、理生地這樣的組合,選擇理化政或者理生政的學生并不是很多。
所以,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往往都是成績中下游的學生,在這些學生的競爭中,只要你能努力考出中上游的成績,賦分就會很有優(yōu)勢。
再次,地理和生物,如何選擇?
在這四科中,選擇政史地和政史生或者史地生,無論是難度還是專業(yè)選擇方面,但是,這三個組合中,其實差距并不大,我認為政史地還是最好的組合。
這主要是因為選擇生物的學生中,中上游的學生居多,因為這是偏理的學生喜歡的學科;而選擇地理的學生中,中下游的偏多,這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比如說有些藝術(shù)生、體育生,往往會選擇政史地組合,那些生源一般的普通高中,選擇這個組合的也非常多,這就導致這個組合的競爭,相對比較弱,賦分更有優(yōu)勢些。
最后,給新高一學生一些選課建議
2018級已經(jīng)完成了選課,因為還沒有哪個實行“3+1+2”模式的省份的學生開始高考,所以新高考的選科成敗,還無法下一個定論,但是通過幾屆學生的選課經(jīng)驗教訓看,新高一學生選課,要注意下面幾點:
1、不要“唯分數(shù)論”:
選課,分數(shù)必須考慮,但是不能只看分數(shù)選課,比如化學考75分,地理考70分,選化學就比地理好嗎?未必!因為兩科考試的難度不一樣,你投入的時間不一樣,你的對手的實力不一樣,所以只看分數(shù)選課,就會吃虧。
2、不要“唯興趣論”:
喜歡學,是學好的前提,但是新高考也要避免只看興趣選課,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學生選擇化學歷史政治組合,這個不倫不類的組合,全年級總共有3個學生選擇,后來有2個退縮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堅定選擇這個組合,原因是高一他擔任化學課代表,所以喜歡化學,至于學習化學有沒有優(yōu)勢?完全不去考慮。
3、不要“唯專業(yè)論”:
未來要選擇什么專業(yè),這對選科非常重要,比如你打算學計算機,就必須選物理,選擇歷史就沒有機會了。但是,選科也不能只看考慮專業(yè),比如有個學生,物理成績很差,只能考三四十分,但是強行選擇物理,結(jié)果導致成績倒數(shù),連大學都考不上,還要什么專業(yè)?
4、盡量避免走班:
新高考下,走班不可避免,但是所有的學校,都在盡量避免走班,因為走班的學生,缺乏“氣場”,走班的學生多少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
5、選科,需要綜合考慮:
所以選科要綜合各種因素,進行綜合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興趣、特長、專業(yè)、學校師資、選科人數(shù)、對手實力等,具體來說,就是選擇“我能學的”、“我要學的”、“競爭小的”、“學校強的”組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