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must play as if there's no tomorrow.
你必須這樣來彈,就好像明天不會來臨一樣。
——電影《閃亮的風采》
1997年的澳大利亞電影《Shine》,中文譯名“閃亮的風采(鋼琴師)”,讓所有觀影者都記住了一首偉大的鋼琴協(xié)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以下簡稱“拉三”)。
作于1908-1909年間的拉三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今有人挑選了28位著名鋼琴家的經典演奏,把每個人最精彩的演奏片段抽取混剪為一首“完整”的演奏,實實在在對得起這部演奏一遍耗盡體力,好似“鏟十噸煤”的“龐大”作品。
28位鋼琴家奏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
文 | 繚心
出生于俄羅斯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Rachmaninoff,1873-1943)被譽為20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偉大倡導者。
在他的音樂中,總能看到極北之地凌冽的寒風中矗立的無邊森林,沉默卻熾烈地張揚著生命的輝煌。
我們誰也無法言明,在那層層遞進的旋律中,溫柔的悲哀是眼前宏大磅礴的結局還是不可抗拒的宿命,洶涌澎湃的感情如鯁在喉,只能在亮著一盞燈的濃厚黑暗中與人輕聲訴說。
正如黑格爾所說,音樂是心情的藝術。
不同的生活軌跡和人生閱歷成就了音樂帶給我們每個人的不同影響。這樣一部拉三,100多年來被無數大師演奏,究竟誰帶著這部史詩走進過你的心里?
拉赫瑪尼諾夫說,
能把這首鋼琴協(xié)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在不動聲色平靜深沉的情緒下爆發(fā)
第一樂章開頭的弦樂與低音管輕柔低沉的前奏中,你可曾看到生命走向盡頭時的苦痛掙扎,鋼琴演奏出第一主題時,雪山蜿蜒,深海崎嶇,繁復的畫面不停交錯疊加,我們自認為漫長的一生在時光的洪流中不過都是彈指一瞬,終將灰飛煙滅。
執(zhí)掌鋼琴音樂的女祭司
阿格里奇
鏗鏘中盛開的浪漫之花,更多的遐想隨之而來
是看盡人生百態(tài)的老年霍洛維茨不動聲色地深邃注目,還是那在百轉千回的柔情中擊碎美夢的女祭司?
也許從來都沒有走近過,但終有一天,你聽到這樣的旋律,會突然動情,又常常飽含憧憬,如同高加索山脈山頂融化的雪水總在滋潤著山腳下郁郁蔥蔥的森林,那“盜火者”普羅米修斯盡管在雪山之巔受盡苦楚,卻仍給人間帶來光明與溫暖一般。
·編輯:夜禱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