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位于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的涅瓦河口,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與水城威尼斯齊名,有“北方威尼斯”之稱,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以其無數(shù)的河道和400多座橋梁而聞名于世。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圣徒彼得。1712年,彼得大帝一世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里,這里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中心。
一戰(zhàn)爆發(fā)后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里獲得成功,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蘇聯(lián)時代。1924年,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
二戰(zhàn)期間,這里上演了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的悲壯的歷史,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圣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征。1992年,全民投票改回圣彼得堡,標志著蘇聯(lián)時代的結束。
這座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羅斯古典建筑群和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宮與皇宮廣場、夏花園與夏宮、海軍總部大廈、圣伊薩克大教堂。
十二月黨人廣場、斯莫爾尼宮、喋血教堂等,形成了燦爛輝煌的圣彼得堡歷史中心。市內(nèi)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
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著名的有國立圣彼得堡大學、圣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建筑設計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和北極和南極研究所。
城內(nèi)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筑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它們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筑的特征:古樸、雄偉、穩(wěn)重。
18世紀后期的建筑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qū)m(十月革命后改名后少年宮)。
19世紀初的主要建筑有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及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chuàng)作。
冬宮建于1754年至1762年間,原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宮,現(xiàn)為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一部分。宮前為半圓形的總參謀部廣場和亞歷山大紀念碑。
建筑風格為巴洛克式,共3層,有大小殿堂和房間1000多間,內(nèi)外裝飾極為奢華。收藏各種古董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近300萬件,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彼得宮,又稱夏宮,曾經(jīng)是彼得大帝的避暑行宮。寬闊的草坪、花園和眾多的噴泉與鍍金雕像,是夏宮花園的最大特色。
150個噴泉的2000多個噴柱噴放出的水柱,形成瀑布和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幽靜、高大的森林使人流連忘返。豪華壯麗的夏宮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
圣彼得堡天然河流和運河迂回其間,粼粼碧水與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梁宛若長虹臥波。5月至8月,城市中幾乎沒有黑天,白夜時漫步在靜靜的涅瓦河畔,遙望著蔚藍天空的北極光,感覺猶如在夢幻中一般。
1990年,圣彼得堡歷史中心及其相關古跡群,作為文化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