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于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fā)友情,或用于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fā)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p>
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fēng)貌?!捌呓^圣手”王昌齡有一首詩就把送別寫出了別樣的情趣,這就是著名的《芙蓉樓送辛漸》,此詩作于天寶元年,王昌齡當(dāng)時為江寧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此分手。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時作下此詩: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strong>王昌齡將聽覺、視覺和想象概括成連江入?yún)堑挠陝?,以大片淡墨染出滿紙煙雨,這就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天色已明,辛漸即將登舟北歸。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友人回到洛陽,即可與親友相聚,而留在吳地的詩人,卻只能像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佇立在江畔空望著流水逝去。一個”孤”字自然而然牽出了后兩句臨別叮嚀之辭。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本詩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yīng),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gòu)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含蓄蘊藉,余韻無窮。
以至于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文壇祖母謝婉瑩先生的筆名“冰心”就是取自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