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和書畫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書法名家之長,而自成為一家。其書法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賞析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書于元祐八年七月十日。蠟箋本,行書,34.5×106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
附:金人蔡松年的題跋
《李白仙詩卷》為宋神宗元祐八年蘇軾58歲時所書。清代高士奇《江村銷夏錄》著錄。其后有蔡松年、施宜生、劉沂、高衍及張弼、高士奇、沈德潛等明、清人題跋。施宜生謂“頌太白此語。則人間無詩,觀東坡此筆則人間無字?!贝藘墒自姙橐菰姡独钐孜募凡辉涊d。該詩共兩首,第一首娓娓道來,仙氣拂拂,引人入勝。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脫人寰。第一首書法則靈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漸入奇境,變化多端,神妙莫測。第二首馳騁縱逸,神人合一,仙氣飄渺,心隨書走,非復人間之世矣。此書境界,頗難企及。如此好書法,可惜已流入日本。
蘇軾的書法作品因注重創(chuàng)造意識,透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領會到作者的苦心孤詣,可以說是露出了刀劈斧鑿之痕的。那線條的優(yōu)雅,行氣的從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給人一種精美絕倫之感。這當然是一種書法美,但這種美中的形式因素相對要多一些。觀蘇軾書《李白仙詩卷》,卻大有“粗服亂頭”之感。據(jù)載《李白仙詩卷》是由汴都道士丹元子口誦李白詩二首,由蘇軾錄之而成的。毫無安排、設計的余地,便只好露出了“馬腳”,這'馬腳'便是蘇軾的真性格,真情感。剛舉筆時,作者很從容落墨,不失平日書卷時的雅致。因而,起首一行半,均仍由橫勢展開,肥闊之筆,不失俏媚風姿,正有詩中“巧妍”之意。等到了第二行“只知雨露貪”起,用筆遂趨重厚,詩的意境已把作者帶入了一種悲涼、曠遠的心境。 蘇軾想必一邊耳聽丹元子的誦詩聲,一邊在追尋先賢李白心靈的軌跡。這時已忘情于筆墨,心性的腳步不斷加快,到了“青松靄朝霞,縹渺山下村”時,筆勢起伏,左突右撞,潦潦草草,不顧左右。及至到“無后玻璃魂”時,已完全失去了平日的優(yōu)雅韻致了。到最后兩行“今此一脫灑,長嘯登昆侖,醉著鸞鳳衣……”時,已變行書為行草,感情迸發(fā),有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之狀。筆墨隨著情感的宣泄,達到了非常流暢的共鳴狀態(tài)。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