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演奏樂器沒必要了解曲式結構,只要照本宣科就是了,好象掌握曲式結構只是作曲家的事。
為什么要熟悉曲式結構?
誠然,學習樂器最重要的是掌握演奏技巧。然而,技巧并不是音樂,僅僅是表現(xiàn)音樂的手段。要真正完整準確地演繹音樂本身,還須了解作曲家的意圖,了解曲式結構。同時,熟悉曲式結構,有利于音樂欣賞,有利于記譜、背譜,甚至還有利于個人創(chuàng)作和改編樂曲。
各種樂曲,常見的結構有單樂段、二段體、三段體、變奏曲、奏鳴曲、回旋曲、前奏曲等。
單樂段最簡單,一般有二個或四個樂句組成。
二段體可以用A+B表示,它有兩個對比或?qū)ΨQ的樂段組成;三段體則是三個樂段,表現(xiàn)為A+B+A的形式,第三樂段通常重復第一樂段,也可能稍許變化。
所謂變奏曲,就是先出現(xiàn)主題,然后通過模進、對比各種手法使主題變形,致使曲式結構為:主題-變奏1-變奏2-變奏3……變奏可多可少,少則三、五次,多則數(shù)十次。
奏鳴曲是最常見的一種音樂作品曲式,許多協(xié)奏曲、重奏曲甚至交響樂曲中都采用它。它一般有三個段落,即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組成。如莫扎特、海頓的奏鳴曲等。
回旋曲以主題多次反復和插段的交替構成,通常用A+B+A+C+A……來表示。它具體可細分為單回旋曲、對稱回旋曲和回旋奏鳴曲。后者是在奏鳴曲的基礎上加兩個插段(插部)組成。如鋼琴曲《獻給愛麗絲》。
至于前奏曲,是一種單樂思構成的短小樂曲,往往是大型樂曲的序曲。它的前身就是演奏者即興發(fā)揮創(chuàng)作的自由曲調(diào)。
限于篇幅,這里只能扼要介紹下主要曲式結構,想要進一步了解,須查閱相關書籍。
演奏曲目越長,結構越復雜,越有必要了解曲式。為什么有人獨奏、考級中途忘譜,很大程度與曲式結構不熟悉有關,而且,獨奏難度越大,考級級別越高,忘譜概率就越大。
如果對一首樂曲的結構了如指掌,演奏起來就會輕松很多。例如此時奏到樂曲的什么位置,是單三部曲式的B段,還是帶再現(xiàn)的A’段,心中有底就不會亂,就不會顛三倒四或者丟三落四。
還有,知道自己正在重復的A段,就會有意識地奏出一些花樣(速度力度的變化),以便與之前的A段有一定的對比,從而使音樂的表現(xiàn)更為豐富一些。
演奏之前熟悉結構的好處還有很多,例如某個樂段的主題形象如何,與其它樂段主題有何差別,共有幾個主題,要是將其中某個主題發(fā)展或變奏,又大致經(jīng)歷了幾次,以何種情緒什么方式.....這些胸有成竹了,演奏起來就很容易得心應手,給人以很強的樂感的樣子。
......
許多人學樂器的積極性很高,練習的樂曲也很多,然而遺憾的是,關注作品的體裁卻很少。
為了更好地演奏和學習音樂,請抽點時間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