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臟躁

【病癥概述】

臟躁是由情志內(nèi)傷,心因性疾患,以精神憂郁,煩躁不寧,悲傷欲哭,喜怒無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此病早在《金匱要略》首有記載,本書《婦人雜病》篇中說:“婦人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shù)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后世論述本病皆師仲景之論。尤在涇著《金匱要略心典》中云:“血虛臟躁,則內(nèi)火擾神而神不寧,悲傷欲哭如有神靈而實為虛病?!薄夺t(yī)宗金鑒》載,“臟,心臟也,心靜則神藏,若為七情所傷,則心不得靜,而神躁擾不寧也?!绷硗?,中醫(yī)學的“厥證”、“奔豚”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論述。現(xiàn)代醫(yī)學稱之為“癔病”,亦稱“歇斯底里”。本病可因精神因素而急劇發(fā)生,但也可因恰當?shù)闹委煻杆倩謴?。其臨床表現(xiàn)包括精神、神經(jīng)和軀體等方面多種多樣的癥狀。病人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其病狀可由暗示引起,也可由暗示消失。雖然病程較短,但易于反復發(fā)作,一般預后良好。病人多具有某些性格特征。體格檢查無異常,不能發(fā)現(xiàn)相應的器質(zhì)性病變,本病多發(fā)于青壯年,發(fā)病率女性多于男性。

【病理闡述】

本病的病因病機,與患者的體質(zhì)因素有關(guān)?!夺屆罚骸霸暾撸镆?,物燥乃動而飛揚也。”《易·乾卦》;“火就燥?!薄墩f卦》,“燥萬物者莫 乎火?!笔且灾晟谠?,燥生于火。此火非六淫之火,乃七情內(nèi)傷,五志所化之火,灼傷營陰,心火上炎。火性動,故神明躁擾不寧,即《金 》所謂:“憂思系心不解散,悲苦哀哭凄然生?!毙愿駜?nèi)向之人,素多憂郁,憂愁思慮,積久傷心,勞倦傷脾,心脾耗傷,化源不足,臟陰已虧。若因經(jīng)孕產(chǎn)乳,精血內(nèi)耗,五臟失于濡養(yǎng)。五志之火內(nèi)動,上擾心神,發(fā)為臟燥。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癔病的發(fā)病總體來說與精神因素有關(guān)。突然而強烈的精神刺激,往往是癔病初次發(fā)作的促發(fā)因素。以后的發(fā)作往往是在與第一次發(fā)病類似的情景下,通過自我暗示和情感體驗而突然復發(fā)。癔病性格是另一重要因素,這種人情感反應強烈,情緒易波動,往往感情用事,易接受暗示,易受他人言語影響;想象力豐富,喜夸張和表現(xiàn)自己;特別當情感反應強烈時,往往將想象和現(xiàn)實混淆,通過聯(lián)想對自己進行暗示。由于有癔病性格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響下就會造成大腦皮質(zhì)功能失調(diào),皮質(zhì)下神經(jīng)活動功能損害,臨床出現(xiàn)癔病的表現(xiàn)。此外,顱腦外傷、某些軀體疾病、月經(jīng)期等,當引起大腦皮質(zhì)機能減弱時,也可成為癔病的發(fā)病條件。

【灸療辨證】

(1)癥狀表現(xiàn):精神恍惚,情志佛郁,或情緒激動,心中煩亂,落寐不酣,易于驚醒。發(fā)作時,呵欠頻作,哭笑無常,不能自主??诟?,便秘,舌質(zhì)紅或嫩紅,苔少,脈細弱而數(shù)或細弦。

(2)灸療原則:養(yǎng)心益脾,寧神解郁。主要取心、肝、脾背俞穴、手足厥陰,手足少陰,督脈經(jīng)穴。

(3)灸療處方:心俞、脾俞、太沖、肝俞、人中、百會、神門、太溪。

(4)隨癥加穴:①精神恍惚者,加魂門,志室;②胸悶氣逆者,加內(nèi)關(guān)、太沖;③哭笑無常者,加間使、勞宮;④昏仆不知者,加中沖、涌泉、內(nèi)至陰。

(5)灸療方法:

①艾條灸:每次灸3~4穴,每穴每次灸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連灸10~20次。

②艾炷無瘢痕灸:上方除人中、百會、神門、太溪施以針刺平補平瀉外,其余各穴均用半棗核大艾炷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

③隔物灸:取蘇葉、艾葉適量,麝香少許,和面制成餅狀,置于膻中、中脘兩穴上,再以麥粒大小艾炷隔餅灸治,每次10壯,隔日1次,連用兩周。

④針上加灸:毫針刺施平補平瀉法,以后于針尾上點燃艾圓灸之,除人中、太溪、神門、百會不灸外,其余各穴均灸3~5壯,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

⑤寧神膏敷灸:龍膽草20g,吳茱萸12g,土硫黃6g,朱砂0.5g,明礬3g,小薊根適量。上藥共研細末,小薊根搗汁、混勻,加凡士林適量,調(diào)為稀糊狀。取藥糊適量,敷于雙足心涌泉穴,外加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⑥安神膏敷灸:丹參、遠志各12g,百合6g,炒酸棗仁、柏子仁各9g。上藥共研細末,用米醋適量調(diào)為膏狀。取藥膏適量,外敷于雙足心涌泉穴和三陰交(雙)穴上,外加包扎固定。每日換藥1次。

(6)方義說明:本方具有養(yǎng)心益脾、寧神解郁的作用。取心俞以清心養(yǎng)心而寧神;取脾俞以健脾益氣而生血;取太沖、肝俞以清肝疏肝而解郁;取人中、百會以開竅醒腦而清神;更取神門、太溪以補北瀉南,俾水升火下,水火既濟則天地始可交泰。

臟躁辨證分型取穴及灸法列表

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

心俞、脾俞、太沖、肝俞、人中、百會、神門、太溪。①精神恍惚者,加魂門,志室;②胸悶氣逆者,加內(nèi)關(guān)、太沖;③哭笑無常者,加間使、勞宮;④昏仆不知者,加中沖、涌泉、內(nèi)至陰。艾條灸每次灸3~4穴,每穴每次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連灸10~20次。

艾炷無瘢痕灸艾炷如半棗核大,每穴3~5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隔物灸艾炷如麥粒大小,每次10壯,隔日1次,連用兩周。

針上加灸各穴均灸3~5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寧神膏敷灸每日換藥1次。

安神膏敷灸每日換藥1次。

【補充說明】

1.臟躁屬于心因性疾患,為神經(jīng)機能癥,當除外任何系統(tǒng)的器質(zhì)性疾患,尤其是顱腦內(nèi)器質(zhì)性和占位性病變,首當鑒別排除。

2.因本病呈陣發(fā)性發(fā)作,臨床癥狀極為復雜,表現(xiàn)形式多樣,故在臨床取穴及治療中,可根據(jù)其癥狀不同,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3.當患者癔病發(fā)作時用暗示的方法往往便可緩解其癥狀。醫(yī)務人員可以用充滿信心的簡短語言對患者進行鼓勵和保證,使其對治療充滿信心,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治療。治療時,要保持環(huán)境安靜,減少周圍人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

4.患者病情緩解后,醫(yī)務人員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疏導和精神治療,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疾病和思想因素,克服孤獨沉思和不切實際的幻想等性格上的弱點。適當?shù)捏w育鍛煉,增強休質(zhì),每多起到良好的自我暗示作用。在平常生活中,患者應保持思想開朗,心情舒暢,以盡量避免本病的發(fā)作。

【文獻摘要】

(一)古代灸療文獻

1.《神應經(jīng)》

喜笑:百會、水溝。

2.《普濟方》

嗜臥:五里、太溪、大鐘,二間。

3.《灸法秘傳》

奔豚……先灸氣海,兼灸中極是。

4.《傳悟靈濟錄》

厥逆人中灸七壯,或針入齒,膻中三七壯,百會灸暴厥逆冷,氣海。

5.《太平圣惠方》

黃帝灸法:療神邪鬼魅,及發(fā)狂癲,諸不擇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絲上一壯,炷如小麥大。又用鋼刀決斷更佳也。

6.《類經(jīng)圖翼》

十一卷·諸證灸法要穴:厥逆:人中灸七壯,或針入至齒妙;膻中二十一壯,百會、氣海。一法以繩圍男左女右臂腕為則,將繩從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繩頭盡處是穴,灸二十一壯。

7.《針灸逢源》

凡男婦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晝夜妄行,或言見鬼神,如此之類: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中縫……。

8.《針灸集成》

太息善悲:行間、丘墟、神門、下三里、日月在期門下五分??裱韵部蓿宏栂?、下三里、神門、陽谷、水溝、列缺、大陵、支溝、神庭、間使、百勞。善哭:水溝、百會。

9.《針灸大成》

心煩: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陽、至陽。心驚恐: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沖、百會、歷兌、通谷、巨闕,章門。喜笑:水溝、列缺、陽溪、大陵。喜哭:百會、水溝。

10.《針灸資生經(jīng)》

心恍惚……心俞、天井、神道,治悲愁恍惚。

狂驚恍惚,灸足陽明。

狂癲恍惚,灸腦戶等。

狂言恍惚,灸天樞。

11.《醫(yī)學綱目》

卷十七·卒中暴厥:《玉》氣昏暈:奪命(在曲澤上針入三分,先補,候氣回后瀉,不可高手,忌灸,如不蘇取臍中),臍中(灸七壯,忌針)。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無]治魘卒死,諸暴絕癥,用半夏不拘多少,湯泡七次為末,每用少許,吹入鼻中,心頭溫者可治。倉卒無方,急于人中穴及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即活。

12.《葛洪肘后備急方》

治卒厥逆上氣,又兩心脅下痛滿,淹淹欲絕方,溫湯令灼灼爾,以漬兩足及兩手,數(shù)易之也,此謂奔豚病,從卒驚怖憂追得之,氣下縱縱,沖心胸臍間,筑筑發(fā)動,有時不治煞人……,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壯,瘥。

治卒狂言鬼語方,針其足大拇趾,爪甲下入少許,即止。

又方:灸天樞,百壯。亦主狂言恍惚。

又方:以甑帶急合縛兩手,火灸左右脅,握肘頭文俱起,七壯。須臾,鬼語自道姓名,乞去。徐徐詰問,乃解手耳。

注:此取穴法,后世醫(yī)家用于取章門穴。

13.《備急千金要方》

狂邪鬼語,灸天窗九壯。

狂痛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壯,穴在左右手腕后六寸。

狂言恍惚,灸天樞百壯。

狂邪發(fā)無常,披頭大喚欲殺人,不避水火,及狂言妄話,灸間使三十壯,穴在腕后五寸臂上兩骨間,亦灸驚恐歌哭。

狂走喜怒悲泣,灸臣覺,隨年壯,穴在背上甲內(nèi)右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

狂邪鬼語,灸伏兔百壯。

悲泣鬼語,灸天府五十壯。

悲泣邪語,鬼忙歌哭,灸慈門五十壯。

狂走驚恍惚,灸足陽明三十壯。

狂癲驚走風恍惚嗔喜,罵笑歌哭鬼語,悉灸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皆隨年壯。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罵詈不息,稱神鬼語,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又灸兩肘內(nèi)屈中五壯;又灸背胛中間三壯,報灸之。倉公法,神效。

卷十七:奔豚腹腫,灸章門百壯,章門一名長平,二穴在大橫外直臍季肋端。奔豚,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半。又灸關(guān)元百壯,穴在臍下三寸。奔豚搶心不得息,灸中極五十枚壯。中極一名玉泉,在臍下四寸。奔豚上下,腹中與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壯。奔豚,灸期門百壯,穴直兩乳下第二肋端旁一寸五分。奔豚上下,灸四滿二七壯,穴快俠田兩傍相去三寸,即心下八寸,臍下橫紋是也。

14.《扁鵲心書》

厥癥,形無所知,其狀若尸,由憂思驚恐,此癥婦人多有之,灸中脘五十壯。

卷上·附竇材灸法:風狂妄語,乃心氣不足,為風邪客于包絡(luò)也,先服睡圣散,灸巨闕穴七十壯,灸瘡發(fā)過,再灸三里五十壯。

卷中·風狂:此病……故發(fā)風狂,言語無倫,持刀上屋。治法,先灌睡圣散,灸巨闕二三十壯,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壯,內(nèi)服鎮(zhèn)心丹、定志丸。

治驗:一人得風狂己五年,時發(fā)時止,百法不效。余為灌睡圣散三錢,先灸巨闕五十壯,醒時再服,又灸心俞五十壯,服鎮(zhèn)心丹一料。一婦八產(chǎn)后得此證,亦如前灸,服姜附湯而愈。

卷上·附竇材灸法:昏默不省人事,飲食欲進不進,或臥或不臥,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慮太過,耗傷心血故也,灸巨闕五十壯。

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氣厥,灸中脘五十壯。

卷上·五等虛實:凡看病要審元氣虛實,實者不藥自愈,虛者即當服藥,灸關(guān)元穴,以固性命……將脫者,元氣將脫也。尚有絲毫元氣未盡,惟六脈尚有些小胃氣,命若懸絲,生死立待。此際非尋常藥餌所能救,須灸氣海、丹田、關(guān)元各三百壯,固其脾腎。夫脾為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故傷寒必診太溪、沖陽二脈者,即脾腎根本之脈也。此脈若存,則人不死,故尚可灸,內(nèi)服保元丹、獨骸大丹、保命延壽丹,或可保其性命。

卷上·黃帝灸法:氣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壯。

卷中·太陽見證:太陽寒水,內(nèi)屬膀胱,故脈來浮緊,外證頭疼發(fā)熱,腰脊強……仲景以為陽證,乃與涼藥隨經(jīng)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變?yōu)殛幾C,六脈沉細發(fā)厥而死,急灸關(guān)元,乃可復生。

卷中·陽明見證:陽明燥金,內(nèi)屬于胃,六脈浮緊而長,外證目痛發(fā)熱,手足溫,呻吟不絕……若果發(fā)昏厥,兩目枯陷不能升者,急灸中脘五十壯,漸漸省人事,手足溫者生,否則死。

卷中·厥證:《素問》云:五絡(luò)俱絕,形無所知,其狀若尸,名為尸厥……昏冒強直。當灸中脘五十壯即愈。此證婦人多有之,小兒急慢驚風亦是此證……惟灸此穴,可保無虞。令服來復丹、蓽茄散而愈。

卷下·婦人卒厥:凡無故昏倒,乃胃氣閉也。灸中脘即愈。

古代灸治臟躁選取穴位及灸法列表

施灸穴位(或部位)灸法來源

百會、水溝《神應經(jīng)》

五里、太溪、大鐘,二間《普濟方》

氣海、中極《灸法秘傳》

人中、膻中人中灸七壯,膻中三七壯。《傳悟靈濟錄》

上唇里面中央肉絲上灸一壯,炷如小麥大。《太平圣惠方》

人中、膻中人中灸七壯,膻中二十一壯。《類經(jīng)圖翼》

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中縫《針灸逢源》

行間、丘墟、神門、下三里、日月、陽溪、下三里、神門、陽谷、水溝、列缺、大陵、支溝、神庭、間使、百勞、水溝、百會《針灸集成》

神門、陽溪、魚際、腕骨、少商、解溪、公孫、太陽、至陽、百會、水溝、水溝、列缺、陽溪、大陵、曲澤、天井、靈道、神門、大陵、魚際、二間、液門、少沖、百會、歷兌、通谷、巨闕、章門《針灸大成》

心俞、天井、神道、足陽明、天樞、腦戶《針灸資生經(jīng)》

臍中、人中穴、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臍中灸七壯,人中穴及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許,各灸三五壯?!夺t(yī)學綱目》

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壯。《葛洪肘后備急方》

天樞、章門穴灸天樞百壯,灸章門穴七壯。

天窗、手逆注、天樞、間使、臣覺、伏兔、天府、慈門、足陽明、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口吻頭赤白際、兩肘內(nèi)屈中、背胛中間灸天窗九壯,灸手逆注三十壯,灸天樞百壯,灸間使三十壯,灸臣覺隨年壯,灸伏兔百壯,灸天府五十壯,灸慈門五十壯,灸足陽明三十壯,灸腦戶、風池、手陽明、太陽、太陰、足陽明、陽蹺、少陽、太陰、陰蹺、足跟隨年壯,灸口吻頭赤白際一壯,灸兩肘內(nèi)屈中五壯,灸背胛中間三壯?!秱浼鼻Ы鹨健?/p>

章門、氣海、關(guān)元、中極、中府、期門、四滿灸章門百壯,灸氣海百壯,灸關(guān)元百壯,灸中極五十枚壯,灸中府百壯,灸期門百壯,灸四滿二七壯。

中脘灸五十壯?!侗怡o心書》

巨闕穴、三里灸巨闕穴七十壯,再灸三里五十壯。

巨闕、心俞二穴灸巨闕二三十壯,心俞二穴各五壯。

巨闕、心俞灸巨闕五十壯,又灸心俞五十壯。

巨闕灸五十壯。

中脘灸五十壯。

氣海、丹田、關(guān)元各三百壯。

中脘灸五百壯。

中脘灸五十壯。

中脘灸五十壯。

(二)現(xiàn)代灸療文獻

1.蒙藥配合艾灸治療癔病 包金豆 馬玉田 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 2005,(1):22

治療方法:蒙藥掃日格曾-11味紅糖水進服,晚可服高油-13味或阿嘎日-9味加朱砂。血壓高時加三普勒敖日布,伴消化不良時用阿木甘-6味,體弱用湯欽-25味,熱盛用三旦-3味湯或古日古木-7味等。灸法:置病人于安靜、清潔的治療室。取穴百會、四神聰、大椎、膻中,中脘、關(guān)元、腎俞、足三里。每次取4~5穴。用直接或隔姜片灸法。每穴約8~10分鐘,以皮膚發(fā)紅不燙傷為度。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病案舉例:哈某某,女,19歲,大學生,3天前因受驚嚇后出現(xiàn)言語不清、行為怪異、哭吵、不眠等。于2004年3月19日來我院就診。病人面色灰暗,脈沉細弱,舌質(zhì)紅,苔白。查體、實驗室檢查、X線、心電圖未見異常。結(jié)合病史、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診斷為癔病。早:草日格申主吉格3g用三旦-3味湯2.5g送服;中午:古日古木-7味;晚:臨睡前高袖-13味2.5g紅糖水送服。置病人于治療室,由兩名助手協(xié)助,每次選取病人百會、四神聰、大椎、膻中、中脘、關(guān)元、腎俞、足三里之4~5穴,用艾柱直接灸以皮膚發(fā)紅不燙傷為度。每次治療50分鐘,第1次治療后患者當晚睡眠約5小時。第2次治療在灸百會時患者出現(xiàn)安靜欲入睡之狀。治療5天后患者神志已然恢復,自行接受治療。自述灸膻中時胸中郁悶之氣有外瀉之快感,治療10次患者痊愈出院,隨訪1年未復發(fā)。

2.針刺加灸治療臟躁46例 莫太敏 廣西中醫(yī)藥 2008,31(1):21

治療方法: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心火上擾型治宜滋補肝腎、平肝潛陽、寧心安神。取穴:列缺(雙)、公孫(雙)、腎俞(雙)、三陰交(雙)、心俞(雙)、肝俞(雙)、太溪(雙)、太沖(雙)、內(nèi)關(guān)(雙)、百會。取0.25mm×40mm毫針,列缺、公孫、三陰交、太溪施提插補法;腎俞、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施捻轉(zhuǎn)補法;肝俞、內(nèi)關(guān)、百會施平補平瀉法;太沖施提插瀉法。以上諸穴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每5min運針1次,起針后取腎俞、三陰交行溫和灸,即將艾條一端點燃后對準施灸穴位,在距其2cm高處,進行熏灸,直至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暈即可。10次為1個療程,第一療程每日治療1次,第二療程隔日治療1次。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脾胃虛弱型治宜溫腎壯陽、補脾養(yǎng)胃、理氣化痰。取穴:列缺(雙)、公孫(雙)、腎俞(雙)、關(guān)元、氣海、命門、豐?。p)、脾俞(雙)、胃俞(雙)、足三里(雙)。取0.25mm×40mm毫針,列缺、公孫施提插補法;腎俞、關(guān)元、氣海、命門、脾俞、胃俞、足三里施捻轉(zhuǎn)補法;豐隆施捻轉(zhuǎn)瀉法。針刺得氣后留針30min,每5min運針1次,起針后同樣用溫和灸方法灸腎俞、關(guān)元、命門。10次為1個療程,第一療程每日治療1次,第二療程隔日治療1次。

治療結(jié)果:46例患者經(jīng)1~3個療程治療后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3例,好轉(zhuǎn)(臨床癥狀部分消失,部分有所減輕)12例,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1例,總有效率為97.8%,治療有效的患者經(jīng)6個月隨訪無復發(fā)。

3.耳穴貼壓治療臟躁56例 賈軍麗 中醫(yī)外治雜志 2008,17(5):7

治療方法:取穴:耳穴腎、子宮、卵巢、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神門。腎陰不足,肝陽上亢,配肺、肝、脾穴;腎陰不足,脾失溫煦,配脾、胃、內(nèi)耳、心;腎陰陽兩虛,配脾、膀胱、胃。操作:每次選單側(cè)5穴~7穴,用王不留行籽貼壓,貼后用手指輕壓穴位0.5min。以后由患者每日逐個按壓10次,每次每穴各按壓15下。3d換貼一次,換時兩耳交替,6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7d。

治療結(jié)果:本組56例,治療1~3個疔程后,治愈(精神狀態(tài)良好,癥狀完全消失)15例,顯效(精神狀態(tài)良好,癥狀基本消失)31例,好轉(zhuǎn)(精神狀態(tài)尚可,癥狀減輕)7例,無效(精神狀態(tài)較差,癥狀無改善)3例,總有救宰94.64%。

病案舉例:張某,女,34歲,1998年5月因家事不和而致抑郁不樂,進而悲憂欲哭,頭暈而喜欠伸,雖幾經(jīng)診治,療效不顯。于1999年10月4日來診。查體:面帶愁容,精神抑郁,舌尖紅苔薄白,脈弦滑。診斷:臟躁癥。取耳穴腎、于宮、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神門、肝、脾穴,治療方法如前述。予耳穴貼壓治療4次,諸癥悉除,為鞏固療效,再次治療7次,五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fā)。

4.針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臟躁40例 劉康平 重慶中醫(yī)藥雜志 1990,(3):17

治療方法:治以清心安神,泄火降濁為主,兼對癥用穴。主穴:內(nèi)關(guān)、神門、人中、后溪。配穴:合谷、太沖、少商、風池。隨證加減:若出現(xiàn)癲癇樣發(fā)作加配曲池、少商;出現(xiàn)僵直,睡眠不佳時加配涌泉、百會;喉中梗阻加配照海、天突;哭笑無常加配少商、合谷。每次針刺2~3個主穴;主穴與配欠交替使用,強刺手法,針刺得氣后,留針15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每日或每2日針刺1次,10次為一療程。耳穴:主穴:皮質(zhì)下、神門、心、腎;

配穴:胃、交感、腦干。先把膠布剪成0.8cm2大小的斜方塊備用,然后選用王不留行子,將子放于剪好備用的膠布中心粘上。用75%滔精常規(guī)消毒穴位,再將粘上子的膠布方塊對準穴位貼按,并按揉1~2分鐘,使耳部有強烈的刺痛感,囑患者每晚睡前或未發(fā)作時再揉按穴位1~2次,每次2~3分鐘主配穴交替使用,2~3天更換一次,3次為一療程。

治療結(jié)果:治愈(按上法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經(jīng)隨訪半年以上未復發(fā)者)32例,占80%;有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消失,但偶有輕微發(fā)作者)5例,占12.5%;無效(治療后,癥狀雖可控制,但仍反復發(fā)作者)3例,占7.5%;總有效率為92.5%。

5.電針加耳穴貼壓治療臟躁45例 楊茂英 王愛華 中國民間療法 2002,10(10):11

治療方法:發(fā)作期以電針治療,取內(nèi)關(guān)(雙)、神門(雙)、豐?。p)、三陰交(雙)、太溪(雙)穴。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1.5寸毫針直刺進針,平補平瀉,得氣后,內(nèi)關(guān)、三陰交接電針治療儀,采用疏密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日,治療1~2個療程癥狀可基本控制?;謴推谝远ㄙN壓治療,取耳穴心、肝、皮質(zhì)下、內(nèi)分泌、神門等穴,兩耳穴位交替使用。常規(guī)消毒后用0.5cm×0.5cm膠布將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日早晚各按壓1次,按壓至使耳廓發(fā)熱或有燒灼感。5日后取下壓籽,再在對側(cè)耳穴施術(shù)。連續(xù)治療1個月后觀察療效。

治療效果:本組經(jīng)治療后痊愈(癥狀完全消失,精神恢復正常,隨訪1年未復發(fā))33例,好轉(zhuǎn)(癥狀基本消失,偶有情緒波動,仍需繼續(xù)治療)10例,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善)2例,總有效率95.6%。

病案舉例:李某,女性,42歲,1997年8月5日初診?;颊?年來精神憂郁,時覺心中煩悶、失眠、易激動,曾經(jīng)中藥治療后稍緩解,但半月來癥狀加重。精神恍惚,時哭時笑不能自主,伴失眠多夢。診見患者面色無華,神疲倦怠,舌苔淡,苔簿白,脈弦細,各種理化檢查未見異常。診為臟躁,予上法治療后癥狀消失,恢復正常工作,隨訪1年未復發(fā)。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于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并不能替代醫(y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針灸治療——兒科
你知道男性更年期綜合征嗎?
肥胖癥的治療方法,肥胖癥怎么辦,肥胖癥用藥
留住美好丨得了癡呆,中醫(yī)治療有哪些招數(shù)?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醫(yī)診療方案
半小時就能搞定更年期綜合征 誰說過渡好幾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