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姆·尼森,
這個身高1.93的愛爾蘭老男人,在50歲之前用儒雅刮起了一陣紳士風,搖曳了無數(shù)人的魂。
在《辛德勒名單》中,他一眼勾魂,在戰(zhàn)爭中享受著女性的身體,讓一個又一個女人流連于他的床底,甚至甘心充當臨時備胎,只愿與他春宵一刻。
50歲之后,
連姆·尼森突然被激發(fā)出另一種潛能,體內(nèi)的愛爾蘭靈魂開始躁動,戰(zhàn)斗民族的血液開始燃燒,
一部叫做《颶風營救》(Taken)的動作片一下子打開了他的任督二脈,全世界人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看連姆·尼森揍人也是那么的爽快。
當影迷們還沉浸在原來男人年輕時可以往死里文藝,老了還可以往死里打人的感慨時,好萊塢一波又一波的“老人們”開始了“再就業(yè)”。
兩年后,快要60歲的史泰龍恍然大悟,拍了《敢死隊》,并且不斷加入老邁的動作巨星,向全世界宣布“老兵不死”,姜還是老的辣。
3年后,女王海倫·米倫拉著《虎膽威龍》的 布魯斯·威利斯,拍了《赤焰戰(zhàn)場》。
這場40、50后的集體回春,還真得感謝連姆·尼森的敢打敢拼,突破自我。
《颶風營救》第一部在網(wǎng)絡上的得分依舊保持在8.2的高分,
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順境下,影片后續(xù)拍了兩部續(xù)集,三部影片在全球大殺四方,一共拿下驚人的9億美元票房。
《颶風營救》在動作設計上干凈利落,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關節(jié)假打,爆頭斷骨,招招致命。
在快速剪輯的加持,手持攝影的潤色下,連姆·尼森秒變格斗高手,在力度和速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配合他那風度翩翩的臉,柔和中帶著殺氣,暗藏石破驚天的爆發(fā)力。
聰明的導演頗有心機的把所有動作場景都安排在狹小空間里,每一次動作高潮戲都放在逼疚的屋內(nèi),最后一幕的生死決戰(zhàn)則安排在殺機四伏的豪華小游輪上,走廊、過道、隔板之間決定著生死。
兩場追車戲驚艷刺激,沉穩(wěn)大氣,在速度和靈巧之間拿捏得當,游刃有余。
連姆·尼森的人設,還有不俗的動作場面,都是《颶風營救》的加分項,但令該片獲得票房回報,引發(fā)觀眾共鳴的還是故事中父親與女兒的情感關系線。
連姆·尼森飾演退休的國家特工布萊恩,整個影片的第一幕就是為了塑造他的人物形象,以及書里他和家人的關系,為后面的劇情發(fā)展埋下伏筆。
無所事事的在家中醒來,無聊到只能翻看女兒的成長日記,
給女兒精心準備的禮物,在前妻丈夫的駿馬面前不值一提,轉(zhuǎn)瞬既忘。
聚會上的他難掩失落,卻依然維護自己男性的尊嚴,在前妻面前保持著自己的絕對權威,不會留在宴會上,匆匆離開,回到自我的安穩(wěn)世界。
同事加好友前來聚會,啤酒和烤肉依然無法消解他內(nèi)心的惆悵,以前的冒險世界漸漸遠離,這個現(xiàn)實世界讓他無法得到男人、父親的認同。
他和女兒的聯(lián)系,似乎只剩下在18歲之前,女兒出國需要他簽字的一紙文書上。
17歲的女兒和好友去法國游玩,被拐賣年輕女性的組織看上,女兒失聯(lián),很可能被拐賣組織蹂躪后轉(zhuǎn)賣到世界各地,他只剩下96個小時拯救自己的心頭所愛,他必須在這緊迫的時間里,挽救自己的身份認同,維護父親和男人的最后的尊嚴。
失去了妻子,他不能再失去女兒,丈夫和父親身份的先后失去,對他來說無疑是精神上的重創(chuàng)。
一場攪亂巴黎的營救行動就此拉開了帷幕。
布萊恩的形象迎合了大眾對于男性的崇拜,也讓女性祈求保護的渴望得到了表征。
布萊恩是美國式的牛仔英雄原型,他們都根據(jù)自己的榮譽準則,獨立并驕傲的活著。
他們遠沒有那么完美,在布萊恩開始殺人之前,他不過是一個過氣的,不太富裕的,年老體衰的退休職工而已,但是當情況惡化時,你會希望他出現(xiàn)在你身邊,最重要的是,他是能讓電影好看的那類角色。
'I will find you ,and I will kill you“
這是布萊恩在女兒被綁匪抓走時,給對方發(fā)出的死亡通知,男性荷爾蒙被這句臺詞一秒點燃。
隨后,布萊恩,這位孤獨的十字軍騎士從美國遠赴巴黎,在所有文明社會的代表們都證明自己沒有能力抵抗罪惡時,只有他堅持著勇者的準則,為混亂的世界帶來正義和秩序。
《颶風營救》是男性自戀時代的一次原型再現(xiàn),是現(xiàn)代特有的存在主義的疾病。
類似布萊恩的,這些自戀的角色有著共同的特征,個人的隔離,距離化,孤獨,暴力,貪戀以及沮喪。
自戀時代的原型就是美國獨立性和個人主義的理想產(chǎn)物,是好萊塢電影中所描述的美國式英雄身上根深蒂固的品質(zhì)。
《颶風營救》其實就是約翰韋恩式的西部片在歐洲城市的一次翻版再現(xiàn)。
美國退役特工來到異域他鄉(xiāng)的法國巴黎,是傳統(tǒng)的孤膽英雄來到陌生西部城市,遭遇罪惡,幫助他人,拯救自我的原型劇情。
而布萊恩這個角色,集合了法外之徒的英雄,私家偵探式的追蹤,
同時,影片中還塑造了一位法國警探,曾經(jīng)是特工,但在擔任文職工作后失去了男性的氣質(zhì),畏手畏腳,只為保護他的職位而排斥布萊恩的營救行動。
這是沖突模型中,好警察與壞警察的競爭關系,警察英雄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同伴,甚至是他們自己。
所以片中,這位法國警探一次次阻撓他的行動,開展抓捕行動,最終,在布萊恩的暴力威脅下,他被迫開展了自我救贖,透露了機密信息,幫助主角完成了行動。
《颶風營救》不想把父系衰落的自我拯救完全放置在暴力的神話當中,片尾,受傷的父親帶著女兒實現(xiàn)著自己的欲望,
帶她到了曾經(jīng)被他營救過的超級女歌星的家中,為女兒的歌手夢想打開了一扇大門,由此他完成了從英雄到智者的轉(zhuǎn)變。
一方面解決了他的男性認同危機,也解決了他的中年危機,他的智者身份幫助他的女兒度過了青少年危機,給予了她啟發(fā),父親的身份認同再次得到了圓滿,個體的需求和欲望與社會的期望找到了平衡。
布萊恩重獲內(nèi)心的安寧。
《颶風營救》的成功是一次老男人的勝利,是迎合了大眾審美需求的一次算計,輔以硬派的動作設計,家庭親情暗線其中,讓連姆·尼森和老牌動作片得到了一次全新的奇觀展示。
結合最近,連姆·尼森的動作片《通勤營救》(The Commuter),這篇文章的人物和劇情原型分析亦可套用其上。
這側(cè)面證明了原型的力量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斷,為影片提供重要的范式和故事模板。
聯(lián)系客服